說實在的我是木眼,
除了少數幾支特定的鏡頭之外,
還真的分不出原PO的相片是哪顆鏡頭拍的......
----------以下跑題----------
不過那種現場光我也有遇到過很多次,
只是不應該會黃到那個程度,
直覺是相機本身判斷的關係.
話說後製這個動作...
嚴格來說就算是用底片拍攝也已經包含基本的後製-沖洗&各底片的特性,
所以我對有人認為原圖輸出就是沒有後製的說法抱持著保留態度.
更別提數位相機在存檔的同時早就已經先做完第一次的後製了.
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很難將眼睛所看到的感覺記錄下來,
因為除了所看到的影像資訊之外,
還有當下的情感,
撇開感性的方面不說,
人的眼睛對複雜光的分辨率還是優於相機,
適當的調整白平衡有助於還原現場的真實情況,
只是不要矯枉過正就好~
畢竟有時候色溫也是表達感覺的一種方式,
而一張好的相片不一定非要忠於原味不可~
用白紙自訂白平衡不難,
找張比鏡頭大的白紙遮住鏡頭(厚一點的面紙也行),
在白平衡的選項中會有一個自訂(通常是在白平衡中的最後一個),
朝主要光源的方向按下快門之後就會得到一組自訂的白平衡數值,
直接套用即可~
如果沒有要趕著輸出或是相機只能紀錄JPEG格式,
還是建議事後用軟體修正色溫,
調整的選擇性會比較多~
再來,
基於每個人螢幕顯色的差異性,
沒有用SPIDER校正過的,
將螢幕的色溫參數調整到sRGB,
這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就OK了.
不過對基本的色溫(K)還是要有點概念,
像是日光~夕陽~日光燈~黃光燈泡~這些常遇到的,
複雜光(兩種以上顏色的光混在一起)的部分,
想要統一色溫可能就要用閃燈去控制了~
黑貓白貓,可以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橘子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