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樓 反推SONY全幅的
應該是沒用過5D3 5D4
甚至可能連低階單眼都沒用過
只是從網路文章 拚湊出自己的成型印象
言論中透露出來的

回樓主 若要買5D3 就買平輸吧
就算未來付上一筆檢測費也值得
5D3還有超強大的魔燈外掛能用

要買公司貨就一定買5D4
5D3買公司貨 太貴了 全球都大降 就台灣沒有

Leonarka wrote:
回樓主 若要買5D3 就買平輸吧
就算未來付上一筆檢測費也值得


只收一次還是每次都收?

Wahaha214 wrote:
只收一次還是每次都...(恕刪)

佳能沒那麼佛心,當然是每次都收囉.

Wahaha214 wrote:
只收一次還是每次都...(恕刪)


同樣的問題 不會再收
有點類似為他們處理的事做個保固的意思

但不同的問題 就要看收件的人了
通常是要收的

所以公司貨跟平輸 差到兩萬多的時候
平輸還是有優勢的 夠付n次不同問題的檢測費了
一台相機 哪來那麼多不同項目要修

若差個幾千 還是公司貨比較好
以小弟我為例子,我經濟能力較差,當初可是掙扎了很久才從600D直上5D3
前幾天到攝影棚去看到了朋友用5D4來錄短片
說真的,當時看到5D4錄影片的便捷性真的很是羨慕
不過可能一方面是我經濟條件不允許
二方面是我會用到錄影的時機不多
要錄也都只是做個紀錄
頂多手多轉幾次練習一下

今天如果我預算夠
我想我可能也會升級5D4
畢竟最近工作上越來越有機會摸到錄影
但這就只是我的部分

我覺得...真的是使用過比較中的其一
然後使用一段時間後
才能準確地發現自己要的是什麼
像我自己
老實說5D3真的非常夠用了
我唯一抱怨的就是...live view狀態下的對焦真的很...
(害我拍阿湯哥因為他一秒閃過,加上人群推擠,而且又只能用單手高舉,聽到合焦聲就拍下去,想拍第二張他已上車,結果是合到背景...)
還有就是很多設定到現在還看不懂(但這個5D3和5D4應該都一樣= =)

其實5D3拿到現在也快2年了
大多時候也是拍拍家人做紀錄
拍完其實也沒有在修圖
因為我要的只是一個高畫質的紀錄
所以對我來說非常夠用了
不夠的就只有鏡頭...
到現在還只有24-70 f/4和100 f/2.8這兩顆...

說了一堆,我只是想分享我的看法而已啦
預算OK的情況下
真的可以上5D4

不然就像我一樣
我的5D3買一張32G eyefi卡
CF存RAW、eyefi SD存JPEG
想把即時拍的照片傳上手機
直接用eyefi傳
我用到現在一直用得很順

所以主要還是看自己要的什麼去選擇
像我很滿意我現在這樣的配置
只剩下有預算時再添購鏡頭
我的5D3還可以再站好幾年呢!!!

加油,這是我個人這兩年用5D3的經驗分享啦
雖然不是什麼建議,但希望有幫助到樓主
我知道這真的很抉擇
因為我當初買5D3前也是想了很久...
不過我是在7D2、6D、5D3裡面做抉擇
算是比較好選擇的XXXDDD

Leonarka wrote:
這樓 反推SONY全幅的
應該是沒用過5D3 5D4
甚至可能連低階單眼都沒用過
只是從網路文章 拚湊出自己的成型印象
言論中透露出來的

回樓主 若要買5D3 就買平輸吧
就算未來付上一筆檢測費也值得
5D3還有超強大的魔燈外掛能用

要買公司貨就一定買5D4
5D3買公司貨 太貴了 全球都大降 就台灣沒有


我自己(底片機不算進去的話)
D70>D5100>D7000>D600>5D3>A7R2>5D3>5D4

因為A7R2出來時,我以為可以減輕重量,增加出勤率
所以C家全梭掉,入S家
之後發現A7R2很耗電,拍沒幾張又要換電池
黑屏時間又長,想用的鏡頭也很大隻(如24-70/F2.8),想用C家鏡頭又要接轉環(還影響對焦能力),
加一加不比5D3 + 24-70II輕小
所以又跳回C家

這次A9改良了之前A7R2不小的缺點
如果預算不是問題,我可能也會推A9(等白老鼠夠多時再來分析一下A9到底有沒有比5D4更適合入手)

David Wang75 wrote:
以小弟我為例子,我經...(恕刪)


CF存RAW、eyefi SD存JPEG
想把即時拍的照片傳上手機
直接用eyefi傳

用OTG加讀卡機比較快,但是會傳原始JPG檔過去很肥大
firedragon wrote:
這次A9改良了之前A7R2不小的缺點
如果預算不是問題,我可能也會推A9(等白老鼠夠多時再來分析一下A9到底有沒有比5D4更適合入手)...(恕刪)


雖然我也希望a9有改進
帶給CANON壓力
但很遺憾 正式開賣後 眾多非廣告的使用者拿到了實機
a9依然沒有脫胎換骨
依然是高級電子玩具
最基本的正常環境 合理使用下 穩定不過熱
依然做不到 這要怎麼當專業機.....
不是一直追效能 追規格 追帳面數字就好.....
跟我之前猜測的其實差不多

A7的過熱 還有莫名其妙不該有的彩噪 還有近期的作弊過度吃星星
竟然A9通通繼承
這些通通是因為溫度造成的 竟然A9依然只追效能...不去反思
幸好這些都能通過韌體 例如降頻去解決 就看SONY想不想解決
就只怕一解決 廣告宣傳的效能部份會打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