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廠副廠殘酷 PK 戰 Canon EFS 17-55 v.s. Sigma 17-70 Macro

個人是用S牌18 - 50..所以很清楚調性
偏黃我是肯定的

可能我有一個習慣.
有拍RAW檔無論幾張一定用DPP一張一張調整好
上百張上千張都一張一張親自調整
但是顏色基本上就不太會動到.....大概都是調感覺

不過到底有沒有這麼黃稠..依照樓主的照片我持保留態度
我的螢幕雖然是爛爛的筆電液晶(筆電液晶品質都不會太好)
但也校過色..我認為是沒那麼誇張在...

光是同一張照片我看到的顏色跟樓主跟版友們看到的顏色就不太一樣了
說真的我並不會覺得黃的很離譜的地步喔...^^
螢幕校過色了嗎? 螢幕的調性如何呢?
我是肯定有人螢幕看起來就是S牌的相片就是特別的特別的黃

兩顆鏡頭比較明顯的是價差.大小.重量......
大致上我意思是這樣子







生活即是愜意寫真
visitefan wrote:
個人是用S牌18 - 50..所以很清楚調性
偏黃我是肯定的...(恕刪)


嗯,這麼說吧,這張圖是我從我的部落格上抓出來的,純粹是 Sigma 17-70 的 JPG 直出,沒作任何調整,當時我才剛購機不久,還在熟悉中,所以也不會去調任何和光圈、快門無關的設定:



這張是我 po 在 400D 簽到區尬圖的其中一張,因為我覺得色調不是很理想,所以用 PhotoShop 的"自動色彩"調了一下才上傳:



這 2 張圖我在公司偏藍偏到讓人想要丟到垃圾桶的筆電螢幕看(但是用這台欣賞各家的「X記藍」倒是滿好玩的...),還是看得出差別,而且我覺得 PhotoShop 跑出來的顏色才是比較正確的。 (順便補充一下題外話: 以我使用 C 家相機的經驗, C 家相機拍出來的相片,只要色彩夠飽合,用 PhotoShop 的自動功能跑下去,是幾乎不會有什麼變化的。)

我的電腦螢幕是 Sony 的鏡面 LCD ,色彩和我的 Canon 小 DC 的 LCD 滿一致的(同是 Sony 嘛...),而且還有圖為證的喔~(不過圖要到我不小心蓋的那棟大樓去翻翻...) 印象中,色溫好像是 6500K (還得回家才能確定),雖然沒校過色,但是我覺得應該是不會差太多才對。 Sigma 的黃,有沒有黃得很離譜我是不知道啦,大概也是要看個人的感覺,只是我覺得色調看起來很不舒服,和我習慣的 Canon 小 DC 的色調就是完全不一樣,和用小小黑拍出來的相片色調也是完全不一樣,反正就是覺得我雖然入了 C 家,卻好像不是在用 C 家的系統...

或許 18-50 是 EX 鏡,有比 17-70 好吧,但是以我自己的感覺,如果現在要我再重新選擇我的第一支鏡頭,我會選擇 EFS 17-85 ... 當然, EFS 17-55 的價錢、大小、重量是真的差很多,不過因為我也沒打算把 Sigma 17-70 出掉(至少當作 Macro 鏡,室內自定白平衡拍拍物品還不錯用),所以我才挑選了和 Sigma 17-70 差異較大的 EFS 17-55 ,而不是和 Sigma 17-70 相似度較高的 EFS 17-85 。

最後,我還是只能說:「對色彩沒有像我這麼龜毛的人是幸福的,至少不必多花那麼多錢買原廠鏡...」





美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 http://blog.xuite.net/lcying/A710 http://lcying.pixnet.net/blog
lcying.tw wrote:
而且我覺得 PhotoShop 跑出來的顏色才是比較正確的。


可能我是除非大修不然不進PS的關係吧..大多是DPP搞定


lcying.tw wrote:
Sony 的鏡面 LCD

SONY記得沒錯的話都會附上一個自己的校色檔..開機就已經校色完成
但那校色檔是校正確顏色還是鮮豔顏色我就沒研究了(筆電而言)

lcying.tw wrote:
色調看起來很不舒服

看習慣L鏡的發色..S牌的黃的確會令人不舒服

lcying.tw wrote:
Canon 小 DC 的色調

基本上小DC的液晶色調比較討喜跟對比強烈.我是覺得跟SONY調整過後的調性差不多
但是因為我本身螢幕有校色過.所以我會清楚在Canon小DC看到的色彩對比都比較搶眼
在校色過後的螢幕會稍微沒有那麼濃艷些

至於400D本身液晶不準確.我大概都打開曝光表看看曝光OK不OK
沒辦法由400D螢幕去仔細微調白平衡..因為根本不準


lcying.tw wrote:
反正就是覺得我雖然入了 C 家,卻好像不是在用 C 家的系統...


C家的調有他的味道在
清清淡淡的.柔柔的..有點空氣感在.些許浪漫帶點醉.
無論用什麼鏡頭.發色如何都有差不多的特性


lcying.tw wrote:
我還是只能說:「對色彩沒有像我這麼龜毛的人是幸福的,至少不必多花那麼多錢買原廠鏡...」


其實我就是龜毛才會每台螢幕都校色
液晶螢幕一老化馬上就把筆電換掉

但對於鏡頭..我是認為扣掉銳利以及IS以外..預算不足的..沒必要咬緊牙一定得上L鏡等...
(雖然EFS鏡頭幾乎都掛不上紅圈..但價錢跟等級很多都跟L鏡差不多了)
畢竟相片數位化...發色等等已經都可以做非常適當的調整了..

嗯.
但是我還是得強調一點..
S牌就是偏黃沒錯......
生活即是愜意寫真
很好的評測,變數控制的很清楚,樓主真用心。

實際上,不同價位的鏡頭,很難比較
鏡頭設計的時候,要針對的市場,都設定好了

價格越貴的鏡頭,總是比便宜的好用
但是C/P值會越來越低
所以不是以攝影為工作的人
就用自己預算內的來選擇就好
差不多價格內的,副廠的C/P一定比較好

而S牌的偏黃,猜測也是他們設計的特色
一般人對偏暖色的影像,會較為喜愛
喜不喜歡,這會因人而異

還有一點,就是鏡頭的耐用度
少量使用的話,就不會有太大差異
但是如果用量較大,這點就會很重要


P.S.
第一組的照片,有些許問題
曝光量的話,是S的比較亮
而且截圖的部分,因為對焦點不同
不應該這樣比較
如果要比較顏色,就用全圖的小圖比較就行了
不需要裁成100%
我覺得S的偏黃如果是要營造懷舊的感覺,那倒是不錯
至於我覺得有黃稠感覺的那張也就是樓主有特別強調呼吸困難的那一張,我也強烈感受到原本青翠的草地像是在等待寒冬來臨一樣整個變黃(搞不好樓主照了幾百張才等到這一張
我的銀幕跟校色器在前幾篇有提過了,基本上色溫會比一般銀幕準但色彩精度是還是跟EIZO CE或CG系列差很多
不過如果我自己的銀幕看起來都不酥胡,我個人就不會買這顆鏡頭

题外話,樓主的SONY銀幕我猜是19吋的?如果是,那我記得好像是TN面板...如果連TN都看的很有感覺,那只要你色溫準的銀幕都可能可以感受到
visitefan wrote:
至於400D本身液晶不準確...(恕刪)


說到這個,我覺得 400D 的 LCD 和 Sigma 根本就是一掛的, 400D LCD + Sigma 鏡頭 = 黃上加黃 ,真是"黃"到深處無怨尤啊...



theo wrote:
很好的評測,變數控制的很清楚,樓主真用心...(恕刪)


謝謝鼓勵啦...

其實我也覺得用 100% 裁圖來比顏色有點怪怪的,而且很容易就會變成比畫質去了,但是沒辦法想到去拍怎麼樣的畫面,能夠讓我想評比的東西比較客觀表現出來,所以當時還是只有想到用裁圖...



DTR wrote:
搞不好樓主照了幾百張才等到這一張...(恕刪)
樓主的SONY銀幕我猜是19吋的?...(恕刪)


如果幾百張才有一張的話,那我也不必那麼在意了... 其實只要在陽光下,這種 case 真的是隨便拍隨便有,尤其綠色植物特別明顯,通通「見光死」...

我的螢幕買了大概快三年了吧,是 17 吋的,也有 19 吋的,有鏡面也有非鏡面,17 吋非鏡面一台 $9900,鏡面比非鏡面貴 $4000 (當年我的螢幕一台可以買兩台台灣廠牌...), 19 吋又比 17 吋貴 $4000 ,至於是不是 TN ,我就不知道了... (如果是 TN 還這麼貴,那真的要去撞牆了...) 當時對 19 吋滿心動的,但是我在賣場仔細看畫面,好像不管哪一牌的 19 吋都有像水波一樣的細紋在閃爍,可是 17 吋的就沒有,所以最後還是買了 17 吋~


美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 http://blog.xuite.net/lcying/A710 http://lcying.pixnet.net/blog
lcying.tw wrote:
如果幾百張才有一張的話,那我也不必那麼在意了... 其實只要在陽光下,這種 case 真的是隨便拍隨便有,尤其綠色植物特別明顯,通通「見光死」...


其實我不知道是出在Canon機身的問題
還是Sigma鏡頭的問題

Canon + Sigma 就會導出一個結果
自動白平衡偏黃

說真的就是奇怪.白平衡用自動時會自動調整成比較黃色調

大大可以試試看在同樣白平衡下鏡頭的比較嗎?

因為我將大大的圖拿來分析一下..發現不是Sigma拍的比較暗
而是白平衡不對導致偏暗..但曝光值是對的 ><

而偏黃也絕大部分原因..因為自動白平衡判斷出錯
因為我拿再我太陽光下的葉子照片來看
自動白平衡就會有偏黃現象
但是調整成手動白平衡或者日光模式..偏黃現象竟然一舉消失

下面拿我的RAW檔做測試
由於特別要看黃色程度..所以飽和度一率調到最高..讓效果更明顯

第一張RAW檔設定其他都設定為標準值..飽和最高..白平衡自動 (約6700K)


第二張RAW檔設定其他都設定為標準值..飽和最高..白平衡日光 (為5200K)


第三張RAW檔設定其他都設定為標準值..飽和最高..白平衡5800K


以上都故意調整飽和度最高方便看看因為自動白平衡出錯所導致的影響性

第四張是隨意調整..白平衡5600K..風格風景..亮度+0.17...飽和+1..對比-1


看來一切疑問都解決了

用Sigma鏡頭時...一定不要用自動白平衡
尤其在日光下 (個人一直以來習慣太陽光下都設定白平衡為日光)

結論..搭上Sigma鏡頭的
Canon機身自動白平衡在太陽光等情形下會誤判

統整一下所有設定縮圖

生活即是愜意寫真
visitefan wrote:
其實我不知道是出在Canon機身的問題
還是Sigma鏡頭的問題...(恕刪)


講到這個,那才真是搞死人...

在白平衡用 Auto 的時候,好像是如您分析的那樣沒錯啦,但是我在第 4 頁做的測試就是在機身設定白平衡為"日光(5200K)"拍的,拍出來一樣黃...

而且把這張圖放到 DPP ,得到的結果又是不一樣的喔~

這張是白平衡套用機身設定看到的樣子,當然是黃:



假如白平衡改成 Auto ,結果好像有比較好一點點:



白平衡改成 Daylight ,結果和第一張一樣:(廢話,本來就應該一樣...)



如果想要讓顏色看起來比較接近鏡皇拍出來的,大概要把色溫調到 4700K 左右:



四個結果合併起來是這樣的:




超詭異的吧~~~

而且,雖然不是很肯定,但我有一點點懷疑,好像從觀景窗看出去,就已經是黃的了...




美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 http://blog.xuite.net/lcying/A710 http://lcying.pixnet.net/blog
lcying.tw wrote:
且,雖然不是很肯定,但我有一點點懷疑,好像從觀景窗看出去,就已經是黃的了...


以下思考很亂七八糟..就..隨便看看吧

其實單眼相機原理
不管肉眼所見為何..或者鏡頭看到為何
鏡頭傳資訊給機身..機身依照資料庫下去判斷..就會產生自動白平衡結果..
應該是這樣子的流程
(這也就是為什麼單眼和DC比起來.DC自動白平衡會準確很多的原因)
DC直接用CCD回報的資料去做比對資料庫.當然這是最準確的...

而DPP就是依照RAW檔所有資訊這點資訊做修正..@@
也就是說很簡單的..鏡頭回報給機身的資料加上圖本身的資訊
就會讓軟體有一個準則去判斷

所以DPP跟相機硬體本身判斷出不一樣的結果是正確的..@@
因為判斷的資料不一樣...

無論肉眼所見為何.照理說相機所能理解的就是那一連串資訊罷了...@@
就算傳進來回報是黃的..那相機理應要判斷是錯誤白平衡然後校正成白的
(實際原理找不到耶..誰能夠出來說明Canon單眼判斷白平衡主要得到的資訊是從哪裡來)

所以照理說..DPP不應該RAW檔自動修正還會判斷錯誤...
而Canon機身跟DPP恐怕雖然色溫一樣但修正方法卻又不同了...囧

最簡單判斷方法就是手動設定機身色溫..然後拍RAW+JPEG
接下來把RAW傳進去DPP讓他轉JPEG...就知道相機跟DPP色溫調法有沒有相同...
從DPP看RAW跟原生JPEG可以解讀出來白平衡調整有沒有相同
轉RAW成JPEG又可以看出跟原生JPEG不同點在哪裡

故意在日光燈下手動設定白平衡為日光拍攝

DPP直接開RAW檔


DPP直接開原生JPG


DPP所轉出來的JPG


一起比較


由此可見雖然同樣是白平衡日光設定..
相機的調法恐怕跟DPP不一樣...
但也有另外一個可能..相機轉出來的JPEG轉換法跟DPP所轉換的方法不一樣


總之非常奇妙的...
有可能是
鏡頭所回報的資訊跟Canon機身完全沒有相同的判斷法則
所以造成結果出現誤差

但也有可能是
Canon機身發現非原廠鏡時..準確性就不如原廠鏡之條件判斷

不過就個人之前所知
DPP2跟DPP3光是轉一樣條件的RAW檔.
就會轉出不同色調的JPEG

(真是奇妙的相機世界)

但有一個很肯定的結論
SIGMA鏡頭如果要搭上Canon機身
那就拍RAW下去DPP修正白平衡吧....
自動在某些情形下..不太準.....

不然就買原廠鏡
生活即是愜意寫真

粉棒的分享文
雖然我也是17-55的擁護者. 不過看完這分享文後真的覺得SIGMA 17-70實力不可小看.
但是17-55還是我的最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