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很多人扯太多了,
如果不買的話,當然就沒資格測,誰也不想買別人玩過的東西。
已經當場要掏錢了,怎麼不能測?
我錢先付了夠誠意吧?
你買車如果一落地就音響沒聲音,
車商就叫你自己開去保養廠修嗎?
電子產品大家都是跟通路買的,
東西有問題都是廠商的錯,不要怪到通路頭上?
真的有誠意買,錢付了,
當然是當場驗清楚才好啊,比起回家後發現有問題,責任分不清好得多。
我去X華買東西,都是當場拆當場試,讓你試到爽,而且是店家主動拆給你試,
鏡頭移焦,二話不說收回去再拿一顆。
光是這樣的態度,就算貴個一兩百我也願意在這邊花錢。
試到移焦別客氣,客氣的話搞不好就買到別人試不要的了。
那些試有問題的產品,通路商本來就有責任要退回,
不能說人家出黑心貨我照賣不是我的責任,
蒙混再賣給下一個客人也是沒良心的行為。
很多人在講X華價錢不是最好,但大家都說每次去都好多人很擠,
我就很少看到博愛路的店在擠的。
把服務和態度僱好,開店開到被人嫌擠嫌人太多,
賺的絕對比坳客人吞下不滿意的貨來得多。
catlovekate wrote:
其實不能拿台灣的交易...(恕刪)
大大說的好,的確不能拿國外的環境來跟台灣比,
因為消費習慣不同,重點還是在於利潤考量。
國外很少有消費者有殺價的行為,頂多問問看能不能有個折扣之類的
而且大多也都能接受產地是MIC 或是其他亞洲國家生產的東西。
產地對他們來說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產品的品質及認證。
這兩點就足夠支撐其消費模式了。
不殺價讓商人有利潤,願意接受低成本但是相對品質比較高的東西
再加上歐美國家的幣值洲較高,所以他們的進口商人利潤都抓得比較高
商人有利潤之後,售後服務自然不會少,東西的品質也比較能把關,
(就像如果有點小瑕疵的東西直接報廢,那我的成本本來就會比較高,
如果利潤不夠的話,笨蛋才會這麼做,當然是拿瑕疵品來賣囉,看誰倒楣~)
東西不喜歡也沒關係,
就算你退的貨我把他報廢,也對我的利潤結構不構成影響。
(當然,消費者不隨便退貨也是重點)
這就是國外的消費習慣,要售後服務是要付出代價的。
使用者付費原則。
但是反觀國內,一昧的要求廠商的生產品質及售後服務
又一昧的要求低價格~那有可能?
所以就會出現台灣種種的消費怪象,
基本上,在台灣我是絕對不會去
可隨時退換貨的商家買東西(包含網路商店)
你根本不知道你拿到的東西是不是第一手的?還是別人退的
尤其像是床墊或是衣服等隨身商品,
我是覺得這是惡性循環,
當初給消費者方便,不滿意可退貨,
但是一堆消費者來陰的,婚禮需要攝影機
去PXhome買了一台,用完後再退回去,
還在網路上洋洋得意,跟大家分享這種"好"方法。
廠商不是笨蛋!你以為你退的商品他會報廢嗎?
一定是再賣給下個客戶,看下個客戶會不會退貨,
誰買下誰倒楣~
你如果不介意拿到二手的,那就可以去這種通路買~
但是有些人買了又說商家拿用過的給你,再來埋怨通路商

要隨時可退貨,就要接受會買到二手的可能。
就跟鏡頭一樣,哪個消費者願意買到移焦的鏡頭?
為什麼不能在原廠做把關?
還要我們買的時候去做測試,
然後讓商家有機會可以把移焦的鏡頭給下個消費者?
真是奇怪,我花錢買東西,還要怕買到移焦的不良鏡頭?
要是你讓我測我更怕,這顆該不會是前一個消費者留下來的吧?
廠商也很無奈,你們又要試,有問題的又不准我賣下個消費者
成本增加,售價又不敢增加,反正有問題再來吵,
再來你對我錯,這就為什麼Mobile01會有這麼多消費者與商家的戰文吧?
消費者與商家的說法都對,也都不對,
其實跟對錯沒有關係,跟立場有關,
台灣的消費環境就是這樣,
消費者自己覺得消費者至上,很多問題無限上綱,
好像商家欠他們的,不賣你總行吧?

商家為了生存,用拐的用騙,為了利潤罔顧消費者權益,
有問題又不負責

如果再不好好導正消費者與商家的觀念
只會無形之間耗費社會成本
希望台灣可以越來越提升,而不是消費者與商家都向下沉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