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Canon EF 16-35mm f2.8 L II + B+W 82mm CPL

晚上睡不著~隨手寫個開箱文紀念一下新入手的鏡頭Canon EF 16-35mm f2.8 L II

我的機身是50D,這顆鏡頭會變成標準焦段

不免俗的來一張盒子的照片,顯目的L,II代鏡
[開箱]Canon EF 16-35mm f2.8 L II + B+W 82mm CPL

全部擺出來來張團體照
[開箱]Canon EF 16-35mm f2.8 L II + B+W 82mm CPL

站著來一張
[開箱]Canon EF 16-35mm f2.8 L II + B+W 82mm CPL

躺著來一張
[開箱]Canon EF 16-35mm f2.8 L II + B+W 82mm CPL

這兩個東西花了快10張小朋友
[開箱]Canon EF 16-35mm f2.8 L II + B+W 82mm CPL
B+W 82mm CPL鏡,口徑這麼大當然小朋友也出走不少
想說要出國玩~而且82mm其他鏡頭可以加個轉接環,原本是要買Marumi的
但是很不湊巧的只剩下B+W...>"<...我覺得老闆會不會太故意了一點,牙一忍就給他敗下去了

說到這個,我這個CPL鏡是在士林站旁邊一家很有名的相機店買的,說真的我東西幾乎都在那兒買的
算一算應該也有15萬了吧,以前買東西我是都沒有在價格上跟她囉嗦的
今天東西加一加七張小朋友多一點點零頭(幾十元那種),我心血來潮就跟他說零頭就不用了吧
店員竟然用很不屑的眼神跟我說:我們店是沒有在殺價的歐~然後跟我大眼瞪小眼,又說:你還要嗎?
當下我的感覺不是很好,不知道有沒有人能體會,如果你能說我們小店利潤很低,價格已經很優惠了(客套話),
聽起來也舒服多,說真的周邊商品的利潤也不低~零頭不算!繼續給我好印象以後我會常常來買~
既然這麼不在乎我這客人,那我去去芝山美女店還是博愛路那兒感覺可能會比較好點吧

先拍用CPL拍兩張給各位看倌(我是用UV鏡+CPL鏡一起裝上去拍的)~暗角應該不明顯,
50D上應該不必用Slim的CPL鏡,有機會我再去借台FF來試試
[開箱]Canon EF 16-35mm f2.8 L II + B+W 82mm CPL

今天下午去天氣突然變天了~所以陰陰暗暗的,無法完全展現CPL的功用
[開箱]Canon EF 16-35mm f2.8 L II + B+W 82mm CPL

對了~這是今天去陽明山海芋季拍的~海芋很漂亮,不過大家上去的時候還是要多帶一點衣服,山上和山下的溫度真是差太多了啦>"<..今天真是差點被冷死~不知道會不會感冒
我是買PRO 1D薄型的CPL和UV
82mm的濾鏡真的貴到靠北
不過以多年的經驗,其實便宜的KENKO就很好用了,只是比較難擦
保護鏡在非L鏡我都拆掉不用了,很多情況有加保護鏡對畫質是扣分的
是我就當場不買了
零頭根本不是問題
是他的態度太差了
一般的相機店應該會說 阿我送你東西好了
我之前去買17-40才兩萬多的(根16-35比起來很便宜)
結帳前我問他 一定要賣這麼貴嗎
他就跟我說 已經很便宜了啦
我再送你東西 一個大吹球跟拭鏡筆
隨然是不怎麼值錢的東西 不過單買也是好多百
但是店員這樣子 會讓顧客不會想殺價了
買起來也爽很多
沒有在殺價的店是怎樣
當自己是全球獨賣嗎??
https://tommyhsu.com
B+W CPL 82mm規格的,只有凱式 .....
凱式又是最...最貴的 ~
真的是態度問題
芝山站那邊也是不給殺
但她會撒嬌說"真的已經很便宜了"
雖然最近她們"真的已經不便宜了"
但"態度優良"+"售後服務有口碑"這兩點讓我願意繼續在那邊消費
只有芝山缺貨我才會到士林買
元氣 wrote:
晚上睡不著~隨手寫個...(恕刪)


請問一下樓主, 陽明山海芋季是到哪時候啊?
預計四月中回去, 想要去看看&拍拍

Thank you!!
5D4+2470L2 走遍世界各地
我這禮拜星期六3/27去的~不過天氣不好不是拍照的好天氣

劍潭站天氣超晴朗~可是上山後就都變了

個人是覺得他公車安排的不是很方便

班次又不是很多~對於疏散人潮好像不是很好

所以我們都一路走走走的~現在都快鐵腿了

感覺騎機車比較好~或是開車好像也不錯(第一次有開車比大眾交通工具方便的感覺>"<)
唉~男人一口氣。
上次我買個17-40+B+W保護鏡也是不給殺,那種楚楚可憐的眼神,透露著戲謔的光芒,害我失去買下手的心情。
只好把已經拿出來看的鏡頭環給她。
本來是想芝山想買水貨,結果在台中NOVA問一問公司貨又比所謂最便宜價再低了2.5%入手。
不過身為客戶買這種高單價的東西臉還要被洗一洗,大概是生意太好做,態度被養壞了。
有一回我去買個電子產品,某個很大的連鎖店因為查庫存,人走到旁邊去,不小心被我看到一行紅字大概的意思是...本文件不要讓客戶看到...

我用不太好的數學心算掃描過整個excel 列出來的產品底價,比較產品售價,大概都是20-30%利潤。然後去看看其中一個真正產品的售價,確實是後面的售價..從那天開始我有個底了,大賣家要殺價互相競爭,其實都是假的,因為都還是有20-25%利潤。當然他們要養員工,這我們就沒啥好說,但是從那天開始,我就不太想買他們的東西了。

尋找便宜貨與原廠保障兩者兼顧的小商家,然後拿某大連鎖的價格來比較,大概就知道自己買的夠不夠便宜,殺的夠不夠徹底!

多比較幾家,網路上面有很多價格可以參考,然後實體店家問問,應該就知道哪一家比較實在,以後就是去買那家的產品前,再小小市場調查參考一下囉!

貨比三家真的不吃虧!
樓上兄台講得應該是家電類商品,這是絕對有20-30%的毛利,熱門大宗的資訊商品,說真的應該沒有這種暴利!

樓主的購買經驗,小的也是一樣有過,這一家店做生意做的有點高傲,不給殺價以這樣的回覆,說真的,別買了!

服務是必要的,但態度更重要!希望該店不要越來越大頭症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