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mk3也該從外貌協會再進一步到內涵的設計思維討論

以下是個人使用CANON 1Dmk3的設定經驗

不少人已經擁有馬三
但是似乎很少人討論到功能設定上的問題

1Dmk3也該從外貌協會再進一步到內涵的設計思維討論

從EOS1V一路傳承到EOS1Dmk2N的近似操作介面在1Dmk3這一帶有了重大的介面改變
馬三把所有的設定介面從新洗牌並且砍掉CANON自認多餘的設定
但是相對的也欠缺某些彈性設計
比如記憶上次使用的操作位置被當成唯一選項
如果有設定個人註冊設定又會被強制拉再到第一優先位置
另外以前讓人津津樂道的拇指速控撥盤選擇外部對焦點+按住*做增減曝光補償的設計被砍掉了
CANON這新一代的操作設計以及內部設定功能不少是被侷限而且做死的
以前為了某些功能而互相交換按鍵功能位置被洗牌而且閹割
完全忽略舊有高階使用者的習慣設計
被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很差

這些功能按鈕方法被部分雖然單一優化而有效率
但是也大量部分被忽略以及精簡

M測光模式僅能觀看觀景窗內的測光
外部的液晶不顯示測光結果_真是奇怪的設計
萬一使用低焦度拍攝就必須使用L型放大取景器(感覺很死要錢哩)

AF-ON功能鍵被賦予的操作重複到快門對焦以及多功能控制按鈕對焦
在把玩這台相機之前如果您是5D的用者會簡直難以相信這按鈕竟然不能去選更多其他對焦點
那這八方向鈕在拍攝使用上簡直是廢物
僅能在選單裡方便使用

早期的雙鍵按鈕設計僅剩下記憶對焦點以及包圍曝光這兩個設定
而且過去為了避免誤觸而設計的按住不放+撥盤設計被改成是流程式的1-2-3步驟方法
個人認為各有優缺
在一個需要耐環境狀態來講
過去這些設計是比較實際而專業的
按鍵位置乍似沒有重大改變
其實不少操作流程真的是設計變動很大而令人不便
令人感到這台相機介面太多部分需要攝影師花費大量時間妥協
才能完全熟悉操作介面

CANON加強了自家在對焦概念上的調整
但是也強迫用家要習慣這類改變
改變並非不好
而是功能的賦予如果增加些讓人可以彈性取捨變化的思考角度會更好

未來真的很希望CANON能在韌體上增加一些新的設定彈性
可以讓既有使用者依照過去的習慣交換這些按鈕功能配置
不然使用起來真的很彆扭

以往可以讓使用者設定3組個人功能設定
以及某些快速設定(可以記憶的參數變少了)
但是缺乏彈性的組式設計會讓人在排列這些設定上感覺不知如何是好
例如採用拇指速控撥盤直接選擇對焦那在直拍時你需要補償光圈快門設定
還要轉回機身回到機頂按個鈕再去撥鍵盤

也許是這類1-2-3層遞式順序的設計太多了
所以在最後讓你記錄6組最常用設定
但是進到這些功能也是要來個1-2-3-4一層層進去
到那時候拍鳥的早飛了
拍人的等到表情僵了
畢竟這是一台電子相機
他不是一台精簡的LEICA M

我給予的結論是:
此代強調了自動對焦環境設定的多樣性
可以為預設的拍攝環境設定既有的操作模式
但是
砍掉原有不少實用設計
以及欠缺交換性按鍵設計
操作內部設定費時
更需要攝影師驚人的記憶力以及CANO化的大腦思考模式
要享受強力的AF必須要有更強力的快速對焦馬達鏡頭支援
所以想要投入1D機身系列的同好們請使用新世代頂級鏡頭
牛一點的好
牛頭好~
大光圈短焦頭85+50就都可以買一台馬三啦~
所以您能說CANON不賺錢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