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non 在 2018 年 Q3 之際推出 RF-Mount 接環,正式跨足全幅 MILC 領域,同步發表了 Canon EOS R 相機、RF 24-105mm f/4L IS USM、RF 50mm f/1.2L USM、RF 35mm f/1.8 IS STM Macro 以及本篇的主角 RF 28-70mm f/2L USM 共四顆 RF 鏡頭。本篇的 RF 28-70mm f/2L USM 可說是關注度相當高的變焦鏡,因為它擁有 f/2.0 的大光圈,加上 95mm 大口徑、多枚特殊鏡片與特殊鍍膜的加持,使其整體表現更勝 EF 大三元之一的 EF 24-70mm f/2.8L II USM;而這顆 RF 28-70mm f/2L USM 想必就是 RF-Mount 的首顆大三元,肩負風景與人像拍攝的重任,至於它的詳細規格與各項光學表現又是如何,就讓我們接著看下去吧!
▌ 外觀及特色介紹

因為原廠臨時調不到 EF 24-70mm f/2.8L II USM,所以只好跟同事借 Tamron SP 24-70mm F2.8 Di VC USD G2(Model A032)來跟 RF 28-70mm f/2L USM 比較一下體積,光圈恆定 f/2.8 的 A032 在 RF 28-70mm f/2L USM 身旁似乎顯得嬌小許多,特別是 A032 還內建 VC 防手震唷!
- 28mm
- 70mm
- 鏡頭蓋(正面)
- 鏡頭蓋(背面)
- 95mm大口徑
- 9枚光圈葉片
|
|
- 變焦環/對焦環
- Lock鍵
- 控制環
- 鏡尾結構
- 防水橡膠圈
- 正面
- 側面
- 俯視
- 握持參考A
- 握持參考B
▌70mm 望遠端「f/2.0 與 f/2.8」散景比較(人像)
過去 EF 24-70mm f/2.8 這類鏡頭不論是一代或二代,一直都是婚紗攝影師及人像攝影愛好者的主力鏡頭,這不外乎三個主因「發色濃郁、焦段便利、散景討喜」,但 f/2.8 與動輒 f/1.8 起跳的大光圈定焦鏡在焦外散景的柔化程度上還是有顯著的差異,而為了縮短這個差距也正是 RF 28-70mm f/2L USM 出現的主因,同樣在 70mm 的情況對焦距離相同的情況下,f/2.0 與 f/2.8 的散景柔化程度到底落差有多大呢?答案就在下面,小編提供「全身、半身、特寫」三種範例給各位參考,一經比較後能發現其實這一級光圈的差異還挺明顯的,但值不值得可能就取決於各位的敗家實力啦!
▌各級光圈的散景差異(近物)
RF 28-70mm f/2L USM 的近攝能力並不突出,最近對焦距離僅 39 公分,最佳放大倍率 0.18x,不過以下圖「70mm f/2.0」的特寫範例來說,焦外散景已經有接近 f/1.8 定焦鏡的水準,簡單的說就是散景的虛化表現真的很不錯,而且當 f/2.0 與 f/2.8 交叉比較時也能看得出不同。
▌口徑蝕相關實測
在各級光圈散景差異的比較中,各位不知道有沒有發現 f/2.0 在畫面邊緣即有口徑蝕的現象,所以藉由目前的測試我們可以看看口徑蝕會在光圈值多少時被解決,而經小編 1/3 級逐級調整的測試下,大概在 f/2.8 時畫面邊緣便不再有口徑蝕的現象。
▌各級光圈的解像力實測(28mm)
在 Canon EOS R 這 3,030 萬畫素的詮釋下,RF 28-70mm f/2L USM 在 28mm f/2.0 即是工作光圈,邊緣畫質大概縮一級在 f/2.8 就有顯著提升,但以 28mm f/2.0 這組合來說不是在微光環境下作業就是要爭取快門速度或低感光度來拍攝,就我的標準來看 28mm f/2.0 就可視為工作模式,整體來說在光圈 f/22 也就是最小值才有衰退的跡象。(原圖打包下載)
▌各級光圈的解像力實測(70mm)
從 RF 28-70mm f/2L USM 的 MTF 表現來看 28mm 與 70mm 時的表現時十分接近,從下圖的實拍樣本來看 f/2.0 中央的影像雖然不如 f/2.8 紮實,但建築外觀的窗格線條還是清晰易見, f/2.0 的邊緣影像與 f/2.8 差異並不大,當光圈縮到 f/22 時可看得出來有極輕微的衰退,輕微到幾乎可以忽視,但每個人標準不同,入手此鏡的話各位可以自己慢慢體驗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作光圈。(原圖打包下載)
▌各級光圈的星芒表現
RF 28-70mm f/2L USM 的光圈由 9 枚光圈葉片組成,從下面的範例可以看到從 f/5.6 開始即可看到逐漸顯性發展的星芒,也是 9 枚光圈葉片結構的緣故,因此能得到 18 道的放射狀星芒,其星芒樣式較接近海膽的造型。
▌各級光圈的色散抑制表現
RF 28-70mm f/2L USM 內建 1 枚 Super UD(超級超低色散鏡片)及 2 枚 UD(超低色散鏡片),可以看出原廠在設計這顆鏡頭時,就已經設法解決大光圈最可能遇到的問題(
▌抗耀光實測(未安裝遮光罩)
Canon RF 28-70mm f/2L USM 罕見的同時加入「SWC次波長結構塗膜」及「ASC空氣球體塗膜」這兩種鍍膜技術,原本期待它在逆光環境下會有突出的表現,但從下圖看來 f/2.0 時即可察覺到輕微的鬼影,隨著光圈越縮越小...光斑及鬼影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Canon RF 28-70mm f/2L USM 拍攝心得與結語
綜觀各大相機品牌,幾乎不曾在發表新接環的同時就同步推出「鏡皇」,因此 Canon RF 28-70mm f/2L USM 的出現更讓我覺得,Canon 想要宣示主權同時證明自己光學實力的成分居多,畢竟它們在全幅 MILC 領域起步較晚,是時候讓世人瞭解 RF-Mount 的優勢,順勢推出一顆過去從未出現過的
28-70mm f/2」變焦人像鏡皇似乎是打響名號的好辦法!不過以上是小編自己的推論,不代表官方說法,只能說 Canon RF 28-70mm f/2L USM 的確充滿了話題性,不論是售價或光學表現皆引人注目。
究竟花近十萬元的金額入手 Canon RF 28-70mm f/2L USM 到底值不值得? 這問題小編實在無法給予標準答案,對於月入六、七位數的攝影師或攝影團隊來說,這顆鏡頭可能半年內就能回本,且能帶給他有別於 24-70mm f/2.8 的表現,客戶可能也因此對作品成果更滿意,對攝影師來說當然值得且值回票價;但如果你只是把攝影當興趣,以生活記錄為主力偶爾接接 Case 賺零用錢的話,你或許不是這顆鏡頭的目標客群(

在 Canon RF 28-70mm f/2L USM 推出後讓我想到另外兩顆鏡頭在各自領域也稱得上是領頭羊,首先是 2013 年問世的 Sigma 18-35mm f/1.8 DC HSM Art,其為 APS-C 專用鏡頭,但為了滿足 APS-C 用戶大光圈的需求與變焦上的彈性而開發,加上實惠的售價在當時可說是 APS-C 用戶們的一時之選。
另一顆則是 Tamron 的 28-75mm f/2.8 Di III RXD(A036),其是 FE-Mount 的專用鏡頭,光學表現出色卻又能維持輕巧性,再來僅 26K 的定價也是許多 FE-Mount 用戶捨棄 GM 鏡頭選擇 A036 的主因。
寫到這裡各位是否有發現過去在鏡頭上有重大突破且讓人印象深刻的的似乎都是副廠鏡頭,Canon RF 28-70mm f/2L USM 的規格可說是近年少數讓人關注的原廠鏡,不過售價可能會是大家卻步的主因,因為 RF 28-70mm f/2L USM 的建議售價為 NT$90,900 元,上次接觸到如此高單價的 Canon 鏡印象是 EF11-24mm f/4L USM(NT$100,600 元)。

以結論來說前面的廢言真的不少,但其實不用寫結語...要入手的朋友應該早在開賣第一時間就已經入手了吧(
遇到逆光或反差大的拍攝環境,對內建多枚 Super UD 與 UD 鏡片的 RF 28-70mm f/2L USM 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雖然不是完全抑制紫邊現象,但只有在 f/2.0 的時候會出現,f/2.8 開始就無須煩惱紫邊的問題囉!至於抗耀光的表現則是差強人意,儘管有「SWC次波長結構塗膜」及「ASC空氣球體塗膜」這兩種鍍膜技術的加持但幫助似乎有限,這是美中不足的部分。
前面較少提到的對焦速度,搭配環型超音波對焦馬達的 RF 28-70mm f/2L USM 不論是 AF-S 單次自動對焦或 AF-C 連續自動對焦的反應都相當靈敏,能有這樣的表現也是超乎小編的預期,畢竟它的鏡頭口徑來到 95mm,相對需要更強的力道來驅動內置鏡片。最後就是大量的實拍樣本囉!近一半皆是人像照,希望本篇評測對各位有幫助,有入手的朋友也歡迎上來蓋樓唷!
|

Canon EOS R 70mm ISO160 f/2.0 1/160s

Canon EOS R 28mm ISO100 f/2.0 1/160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2.0 1/250s

Canon EOS R 56mm ISO100 f/2.0 1/100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2.0 1/160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2.0 1/250s

Canon EOS R 70mm ISO400 f/2.0 1/500s

Canon EOS R 28mm ISO100 f/6.3 1/80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2.0 1/640s

Canon EOS R 28mm ISO100 f/2.0 1/1600s

Canon EOS R 44mm ISO100 f/2.0 1/16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2.0 1/64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2.0 1/320s

Canon EOS R 70mm ISO160 f/2.0 1/125s

Canon EOS R 28mm ISO100 f/2.0 1/125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2.0 1/500s

Canon EOS R 31mm ISO100 f/2.0 1/400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2.0 1/50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2.0 1/160s

Canon EOS R 70mm ISO160 f/2.0 1/80s

Canon EOS R 41mm ISO100 f/6.3 1/64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2.0 1/1000s

Canon EOS R 28mm ISO100 f/2.0 1/1250s

Canon EOS R 45mm ISO100 f/2.0 1/64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2.0 1/50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2.0 1/400s

Canon EOS R 30mm ISO100 f/7.1 1/16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4.0 1/40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2.0 1/64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2.0 1/400s

Canon EOS R 68mm ISO100 f/2.0 1/250s

Canon EOS R 70mm ISO320 f/2.0 1/16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2.0 1/100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2.0 1/2000s

Canon EOS R 28mm ISO100 f/2.0 1/320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2.0 1/160s

Canon EOS R 32mm ISO100 f/5.6 1/20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2.0 1/40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2.0 1/1000s

Canon EOS R 70mm ISO100 f/2.0 1/3200s

Canon EOS R 28mm ISO100 f/2.0 1/500s
#人像題材:Picture Style / Standard
#風景題材:Picture Style / Landscape + Fine Detail
#攝影協力:Kimin
#MD:侯襄妍 (Sof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