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0mm II 的防手震好像無效,16mm對焦迅速,但是50mm端對焦很慢。

昨天買了X-A2單鏡組,白天或是較亮的室內光線沒問題,
但是室內光線較暗時測試防手震與無防手震,以同樣的手式去拍攝,
放大看都有震動,而且晃動程度看起來都一樣嚴重,
這是焦距16mm、ISO200、快門大約1/4秒時。
照理這個焦距時3~3.5級防手震應付到1/4秒應該沒問題才對吧?


但是使用數年前購買的Nikon D5000 + 騰龍17-50 F2.8 XR DI II防手震效果相當明顯有效,
50mm端可以應付到1/8秒還不晃動。

另外,16mm絕大多數情況下對焦都非常迅速,可以跟一般單眼相比,
但是50mm對焦很慢,尤其室內。

請問大家使用的情況如何?



0909小金魚 wrote:
昨天買了X-A2單鏡...(恕刪)

防手震的安全快門並不是百分之百保證不糊
因此建議可以多拍幾張取樣來看成功機率比較是多少

還有,越小台的相機其實也越難拿穩喔~

另外X-A2是靠對比對焦的,所以在昏暗的地方用50mm端其最大光圈只有小小的F5.6
在進光量不足的情況下對焦當然會比較吃力
所以如果想提升一點點對焦速度的話,XF 16-55mm F2.8 R LM WR會是最佳解
upmika wrote:
防手震的安全快門並不是百分之百保證不糊
因此建議可以多拍幾張取樣來看成功機率比較是多少


當然不會要求百分之百,但是在1/4秒的快門下操作的話,
除非特地持穩然後非常緩慢按下快門,否則失敗率是近乎百分之百,而且是在16mm下。
這跟以往用單眼反光+防手震鏡頭的經驗完全不能相比較,
也就是用單眼反光相機的操作方式無法用在X-A2上,必須改變習慣。

其次,我說的室內較暗並非昏暗,而是比一般室內燈光亮度再低一點,
就像本來3顆20w省電燈泡拿掉一顆這種情況。
本來想全面更換到富士系統,但是現在對無反光單眼的對焦能力感到懷疑,很傷腦筋。
X-T1 X-T10試過了嗎?對焦感受有別於入門的X-A2
如果真嫌太慢,SONY A7R2有相位對焦應該可以符合您的使用習慣。
本來想直接買XT-1,但是沒有頂閃,而是外置閃燈。
XT-10整體都符合我的需求,只是爬文後發現電子觀景窗使用者普遍感覺太小,
所以先買X-A2試試看。

可能單反真的用習慣了,短時間無法適應X-A2這種操作方式與對焦速度,
但是我真正在意的是防手震,測試起來的是根本沒有防手震的感覺。
可能大家被X-T1的viewfinder養壞胃口了。
其實X-T10的觀景窗還比您的D5000大呢!(等效35mm時,X-T10:0.62x D5000:0.49x)
大約逼近N C兩家的高階APS-C機身(D7000系列, 7D系列)的放大率了唷!
之前看討論好像有版友說騰龍的防手震是最威的,
不知道是否真的如此?

0909小金魚 wrote:
昨天買了X-A2單...(恕刪)

是說完全無效,還是級數不到三、四級?
選單中選擇拍攝時啟動(好像是第二種模式),可以感受到半含快門時有OIS的動作,至於最慢安全快門數……目前還沒機會測試。

之前用Nikon 18~200VR跟Kit 18~55VR相較,就算相同光圈快門,18~200mm的18端也可以1/4~1/8秒手持,Kit鏡就做不到了。我猜因為跟前者鏡頭是72mm,後者是52mm的進光量有關。而XC 16~50mm是58mm,所以應該好不到那去……再說,您的Tamron是恆定f2.8耶,我記得鏡頭應該是67mm吧!

下面是室內1/125秒快門,但ISO已經飆到5000了……(有經過LR拉亮度),環境光源是三支T10日光燈管(間接照明),X-M1 + XC 16~50mm OIS II。


jeipe89sp wrote:
是說完全無效,還是...(恕刪)


我一開始有說了,打開與不開防手震來測試,在機背螢幕放大比對後感覺上是完全無效。

不過這台相機我女朋友極為滿意,用過X-A2後就決定放棄她的P家GF7,
因為相比之下X-A2的顏色非常自然,而且幾乎各種場合都能將光影處理得很有味道,
她說第四個軟片模式是最自然的,不會太飽和,我忘記是甚麼模式了。
我個人也有測試一下,設定DR400可以保持更多亮部細節。

我目前發現的問題還是在於防手震與50mm時對焦速度太慢這兩點,
另外,我太習慣用觀景窗拍照,這種拍法仍是無法適應,
所以準備在X-T1與X-T10之間選擇一台來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