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phyrWu wrote:現在變形修正都做在機身上了啦 ,做在鏡頭上吃力不討好 真的是這樣嗎......???如果都是做在機身上做數位修正,那為何這顆鏡頭還要強調放三片非球鏡片呢?這不是在浪費成本嗎也導致售價不便宜呢?不好意思~小弟懂得不是很多>"<
tagahu_1 wrote:如果鏡頭上的變形抑制...(恕刪) 用數位修正來修變形會損失畫質是無可避免的事但以光學修正會不會得到更好的畫質也是個問號不過光學修正免不了帶來更高的成本跟更大的體積/重量我不喜歡靠數位修正的設計理念,因為這類鏡頭的原始變形大多到了近魚眼的程度不開數位修正幾乎沒辦法用傳統光學修正雖然大多變形修正沒那麼好,但我可以選擇需要時再後製修正不需要的時候則以畫質為優先考量
哇係拍狼勿拍打餵食 wrote:真的是這樣嗎.......(恕刪) 14/2.8 非球面鏡跟 18/2 一樣是兩片 ,三片的是低色散鏡14/2.8 還沒有測試不曉得 ,不過 18/2 的原始變形控制確實不太好非球面鏡除了變形修正之外 ,也用來修正像差的問題如果為了成本考量完全都不用可能問題只會更大 ...其實也不是說鏡頭的部分完全都不做修正而是修正的幅度不若底片時代的鏡頭那麼大因為底片時代完全只能靠鏡頭的光學設計來做修正但數位時代則有機身或是軟體來分擔部分的工作量如此一來鏡頭成本跟體積重量都可以做更進一步的控制這一點是數位時代的新思維 ,好不好見仁見智但短期內這種設計方式應該是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