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意富士很久了,從X100初代放出消息開始,最近小孩出生,才下定決心買了X100T,重拾簡單攝影的手動玩味,它沒有模式轉盤的設計我很欣賞,很底片機的味道,緊湊設計的機身,比EPL1裝外接觀景窗與餅鏡還要體積小,還有我很喜歡富士的人像發色遠勝於O家,等效35mm視角是我很喜歡的角度,目前帶小孩做記錄很方便就手,可換鏡系統可能等孩子大點再來考慮了。
本來是覺得富士可換鏡系統價格較高昂,但是O家也越來越貴,Pen F與新EM1都不比富士便宜,O家有他的好,但我可能暫時轉富士了,X100雖然不可換鏡,但是我嘗試富士的踏板,輕柔的鏡間快門與實用的聰明閃燈,都是很好的新體驗
帳面規格隨便找都有,就不予贅述;要聊富士,或許可以從不少攝影師掛在嘴邊經常提到
的兩個字"engaging experience"作切入點;
假如拿汽車來作比喻,全幅單眼像是強悍霸氣的美國肌肉車,M43是輕巧機敏的高科技小鋼炮,
而富士就像古董改裝車了!以前,論帳面規格,富士從沒贏過!同時,有些批評者認為,富士也不過是
抄襲Leica旁軸的偽文青,
買不起正宗Leica的半調子才會去買富士;當然,不可否認,有不少人是因為喜歡她的文青外型
而入手富士,
但是,有不少什麼器材都用過的資深攝影師,也給予富士高度正面評價(甚至當作主力的工作機),
這恐怕就不是"抄襲Leica"或"文青外型"足以解釋的吧!?
有長時間拍照經驗者大概都知道,按快門不過那一瞬間,那剩下那麼多時間在做什麼?
應該絕大多數都是在思考丶觀察與等待;無反相機體積縮水,大多塞不下機頂螢幕,
這時古老的機械轉盤就很受用,低頭一目了然,直接調整,而且富士鏡保留光圈環,
所以不用開機,主要的曝光參數(快門丶光圈丶曝光補償,新機連ISO都有)隨時可以調整,
參數有沒有跑掉,或想作任何調整,頭低一下手一撥就好,所以大多時間可以集中精神抓快門時機;
許多用過不少"複雜"器材的玩家,回過頭來反而發現拍照本來就該這麼直覺而簡單!
而且,原來就是底片大廠的富士,顏色校調當然有她自己的一套!但"發色"這種事很主觀,
有人求真丶有人寫意,各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這該留待自己去品味,在下就不影響你了;
另外,我覺得比較值得一提的部分,是對老用戶的"照顧";我手上的XE2不是什麼旗艦機種,
而且已經算是"老機型"了,別家老早就丟在一旁,但富士沒忘還給韌體大昇級,
(比起別家小小修改丶換個型號就上市當新機賣,這靱體昇級幅度比這還大多了)
富士同期明明也有小改款XE2S新機上市,她還是直接建議原用戶"沒有必要換機"!
看看其他慢慢擠牙膏的"大"廠..,富士這有氣魄的"小"廠...,還真令人刮目相看啊!

在這兒我僅就"個人體驗"部分提出一些看法,很主觀也很不科學,但其實就是這部分才是
我留下富士系統的主要原因!
至於為什麼還在用老機XE2不昇級…,那是因為富士太笨給昇軔體,改善了我最詬病的
缺點(1/4000快門,沒無聲快門),
所以我不覺得有啥迫切需求,而且我使用富士本來就不是性能取向,也不缺那方面的器材;
至於剛上市的24MP新機...,目前在價格方面還在高檔…晚買享折扣,不急,xpro2將來一定有
二手可以撿…;當然,這只是個人因素,與你無關!
其實,就個人觀點,器材沒有絕對的"好壞",一切取決於你自己決定要怎麼去"用"器材;
你希望別人推坑富士,所以我就只講"個人認為"富士值得推薦的理由,但你實際使用是否有同感...,
很難講;有空多摸一下實機吧;相機拿著別急著放下,不妨想像一下自己"實戰拍攝"的狀況,
試著模擬不同的"場景",這樣試機比較有意義,否則可能一樣腦袋空空!
祝購機順利!
CalvinBird wrote:...富士系統的轉盤、操控,使用起來相當直覺、方便,但反而讓我的拍攝節奏變慢。因為我不需要費太多心思在設定調整,所以精神反而轉移到構圖視角、光線掌握等細節上,按快門的次數變少,不滿意的照片也變少了...
其實...我現在大多是用LensTurbo接老鏡在拍,簡單來說,反正就全手動到底,模擬"底片機"在用,
然後"出片"也依循底片機的原則,當場沒拍好不滿意就直接刪掉,不花時間後製!
富士是我唯一以jpg直出檔為主的系統(其他系統都是作為"快速刪圖參考"的單一用途),
因為它的"底片模擬"已經很好用了,也符合"仿底片機"的使用哲學,換一種風格就當作是換一卷底片!
我不敢講說富士發色多無敵啦,至少生活小品與拍攝家中太后,看起來大致都還算OK,就沒必要
再多浪費時間去動它們了,
只要找出自己偏好的風格,再微調一下細部參數,滿足一般人口味應該是夠了;
至於XT2...,按一般狀況,美加地區鋪貨速度都比台灣這邊快很多,要試實機應該不會等太久!

只是…坦白講…我對XT2的興趣並不高;並非它有什麼"不好",但一時間也沒辦法把它和"強悍系統"
畫上等號,
這當然不只是單一機身性能的考量,還有副廠支援與週邊配件的支援與應用,在這方面富士還遠遠
不及Sony與M43,
更甭提C丶N兩大戶;不過,這只是綜合自己需求所作出的評估,跟一般個人是大不相同的,
大多數人單一系統丶單機幾鏡已經很夠用了,不必想那麼複雜!
希望可以早日欣賞Calvin大的心得分享!

週末愉快!
只取一瓢飲 wrote:
我不敢講說富士發色多無敵啦,至少生活小品與拍攝家中太后,看起來大致都還算OK,就沒必要
再多浪費時間去動它們了(恕刪)
我也覺得富士的JPEG直出顏色並不是準,而是讓許多人覺得自然、討喜。看照片的色階分佈圖就知道富士花了很多心思調整,就算曝光非常正確,怎麼可能每張照片的色階分佈都那麼完美。

對我來說,如果要考慮相機性能,我還是會選C家,主要是長時間累積下來的熟悉度與信賴感。無反是我的日常生活、旅遊和備用系統,所以重點是輕便、耐候,只是目前富士的鏡頭選擇不太適合我的需求,所以才會同時考慮m43的新機。老實說,富士的顏色讓我愛不釋手,很難割捨。貼一張前一陣子拍的,在當下完全不用考慮太多機身設定,就是抓起相機、構圖、對焦、按下快門,回家之後也無需調整,那種流暢感,跟我在試用其他品牌的相機完全不同。用Mobile01的圖床,畫質請多包涵,但至少可以參考一下富士的顏色表現。
X-T2在加拿大也很缺,價錢又硬。X-T2吸引我的地方有三點:耐候(這是我必需的)、錄影(富士其他相機幾乎等於沒有)、效能(不是太重要,但比沒有好)。如果不是很需要這幾點的話,其實舊款的X-T1、X-T10也很夠用了,尤其X-T1在我們這裡幾乎只要X-T2的一半價格。
CalvinBird wrote:...看照片的色階分佈圖就知道....
另外,大家要是有興趣,還可以參考一下色温值(AWB),這和其他品牌相機相比也是大不同喲,
這部份應該也可以看出富士花了不少時間精心校調;
其實,就富士系統而言,我友人影響我多於我影響他們,有幾位是從古早CCD時代就是富士用戶,
我被他們長期洗腦也從沒"動揺",因為我找不到什麼積極的理由,還要再多供養一個系統!
直到XF出現才真正開始"注意"這個系統(我一向以鏡頭為第一優先),除了優良的光學表現以外,
最吸引我的是它們保留了光圈環;這理由雖然有點好笑,不過當時幾乎自動鏡都早已省略掉了,
所以有廠商願意把它放回來,在我心目中是大大加分的!尤其慣用M模式的話,其他設計都不會比
這個直覺丶簡單又快速!
其實以現在的富士系統的屬性…,早已不是慢拍的文青,從XT1以及三防變焦鏡皇可以看出富士
強烈的企圖心;
單就機身性能…我"覺得"即使是XT2…在無反世界可能還是排不進前三名,
不過這只是"已經很好"和"更好"的差別罷了,我不覺得對一般人使用而言會造成什麼困擾,
假如把鏡頭素質與選擇性放進來的話,應該還是蠻有競爭力的!

以前富士X系列是很難和"打鳥"聯想在一塊的,在此領域我也想從無反當中找到解答,
不過,這可能得"期待"Calvin大先去衝了
,在下這種久久一次還得排行程的半調子,當然必須向專業鳥導多多請益與學習啊!
祝試機順利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