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I LU wrote:
兩台型號分別為: ( Fuji X-T10 和 FUJIFILM X-A3)
(OLYMPUS E-M5 Mark II + 12-40mm 和 OLYMPUS E-M10 Mark II + 14-42mm)


身為一個從泛43陣營跳富士的過來人,能給的建議大概就是如下:

1. 真要對焦快(準不准不管)跟防手振強,請選O記
2. 堅持防塵防滴優先,請選O記
3. 不太後製或是只會JPG直出,你只能選富士
4. 希望鏡頭群平均表現好,你只有富士可以選

個人對m43只有一個感想,機身強但是鏡頭實在!@#$%,之前用EM5一代時只能接43鏡畫質勉強才ok,後期出了一堆PRO等級的鏡頭似乎有改善,問題是瑞凡,我想要輕便所以跳了個小片幅的m43陣營,結果顆顆pro鏡都給我跟全幅單眼的一樣大顆(我當然知道是為了直射光,為了畫質),那這樣我跳m43的意義在哪?

富士在APSC的經營跟耕耘已久,鏡頭群也是有一定口碑,不管是平價萬把塊的23/35系列到高階的變焦品質都有一定水準,後期第三代的cmos跟運算核心在對焦上也有一定水準,只是沒有機身防手振跟中低階機種沒有防塵防滴這真的看需求...

如果樓主沒有鏡頭包袱,建議在選擇時要考量到整個系統的總CP值,包括鏡頭群的擴充性,系統未來的發展性再去做決定,當然,愛到卡慘死,每個人最在乎的地方都不盡然相同,所以哪個系統有直擊樓主心臟就跳哪個系統吧~~
一群很有愛的m43人會推你進43. 但看破43的人 會告訴您片幅還是大一點好. 愛聽不聽随您
但玩過後,請真實誠實,不要為了多賣一台機子 而失去真誠
mooobeo wrote:
一群很有愛的m43人會推你進43. 但看破43的人 會告訴您片幅還是大一點好.


然後看破APSC的人 會告訴您片幅還是大一點好
然後看破全幅的人 會告訴您片幅還是大一點好....

輕便是樓主的命題之一
Otakuchen wrote:
我想要輕便所以跳了個小片幅的m43陣營,結果顆顆pro鏡都給我跟全幅單眼的一樣大顆(恕刪)


全幅機鏡頭(M鏡除外)比等效規格的Fuji XF /Olympus Pro體積重量還是大很多.....

在FUJI時用過的那幾顆大光圈(16F1.4/23F1.4/35F1.4/56APD/90F2)或是變焦鏡(10-24/50-140)的體積重量,
比起PRO鏡(7-14F2.8/8F1.8/25F1.2/40-150F2.8)或是P家那兩顆大光圈(12F1.4/42.5F1.2)差異不大.....

現在換到Olympus是貪圖防手震跟較小一點的機身.....
畫質倒覺得半斤八兩 XD
Otakuchen wrote:
問題是瑞凡,我想要輕便所以跳了個小片幅的m43陣營,結果顆顆pro鏡都給我跟全幅單眼的一樣大顆


比較常用標準焦段F2.8變焦鏡的放大率和重量:
P 12-35 0.17x 305g
O 12-40 PRO 0.3x 382g
F 16-55 0.16x 655g
C 24-70 L II USM 0.21x 805g

PRO鏡連全幅鏡的一半重都不到, 要說一樣大顆是誇張了
ssword wrote:
比較常用標準焦段F2...(恕刪)


樓上講到重點了
既然要輕便
我覺得M43的鏡頭選擇非常重要
12-35恆定F2.8是畫質,實用與重量的最佳解
14-42X則是重量與體積的最佳解,畫質與光圈需要妥協
而定焦鏡能選的就更多了
15 1.7 Leica DG是體積小畫質好,焦段又實用的

Otakuchen wrote:
我想要輕便所以跳了個小片幅的m43陣營,結果顆顆pro鏡都給我跟全幅單眼的一樣大顆(我當然知道是為了直射光,為了畫質),那這樣我跳m43的意義在哪?(恕刪)


我兩家都用,但怎麼看m43的鏡頭普遍都比富士小了一號,比全幅單眼小了更是兩號,哪裡有Pro鏡跟全幅鏡頭一樣大顆的錯覺?(我還知道Pro鏡沒有直射光,那是43時代的事情了好嗎)
富士是不錯~但一堆人只是盲目跟著說不錯吧,看看那些鏡頭的價位,根本比m43高了一截,組合起來也沒有比全幅小到哪裡。我覺得現在市面上根本找不到畫質不好的相機了,而m43的平衡性(價格、性能、畫質)的確讓其他系統看不到車尾燈啊!?

anapplefuo wrote:
我兩家都用,但怎麼看m43的鏡頭普遍都比富士小了一號,比全幅單眼小了更是兩號,哪裡有Pro鏡跟全幅鏡頭一樣大顆的錯覺?(我還知道Pro鏡沒有直射光,那是43時代的事情了好嗎)


我只知道1240拍出來的還是沒有43時代1454II的好,更別提P1235...
另外最近那棵神奇的25/1.2也真的是會讓人給醉了...

之前小弟提到系統看的是總成本,m43片幅的限制讓等效50的大光圈鏡要做到1.2才有APSC1.4的感覺,但是EM5 Mk2+ Pro25/1.2的總成本為何?考量到其他變焦或是定焦的購置成本,那整個系統下來真的有達到體積跟重量的縮減?

我也用過泛43,也用富士,所以小弟沒有一定推薦哪家,只是對於o家走向跟s家一樣鏡頭等級落差越來越大有點感冒。

另外,如果pro沒有直射光,那當初泛43一直強調為了直射光所以選定這樣的片幅大小,43就是數位全幅的根基不就被自己給推翻了...


ssword wrote:
比較常用標準焦段F2.8變焦鏡的放大率和重量:
P 12-35 0.17x 305g
O 12-40 PRO 0.3x 382g
F 16-55 0.16x 655g
C 24-70 L II USM 0.21x 805g
PRO鏡連全幅鏡的一半重都不到, 要說一樣大顆是誇張了


當然說跟全幅一樣大顆也許是小弟誇張了點(我應該說25/1.2那棵),但是以變焦而言,F/C或是N/S都有對得起它重量體積的畫質,可P/O呢?
Otakuchen wrote:
我只知道1240拍...(恕刪)


我同時擁有1454II & 1240,我覺得1240的表現非常明顯優於1454II,更別說體積、光圈、速度、組裝品質等,都是1240勝出。
入m43之前應該就大概知道淺景深不是這個系統的強項,一個系統的建置主要來是鏡頭的焦段吧,在全幅會買24、50、2470mm,在m43就會買12、25、1240,總成本為何?是否有達到體積重量的縮減?我怎麼看答案應該都是有呀?
鏡頭等級多元我覺得是好事,讓不同等級的消費者有不同選擇,有多少銀兩做多少事很合理啊~25 1.2的表現好,體積跟其他系統比也不大啊?而且你還有25 1.4可以選擇,若嫌太大你還可以選25 1.8呢!富士那種每一顆都是中高階鏡頭的價格才讓人買不下去吧~
43都是直射光,m43都沒有直射光,咦?市面上每一家都沒有直射光啊?科技一直在進步,我覺得沒有必要拘泥於商人的嘴砲而停滯不前,nikon當初也說apsc最棒棒了,現在還不是全幅隨便出~
我覺得富士很棒,但我不是教徒,各種系統各有優缺,就看人怎麼用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