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realgod1984答覆
robby624512 wrote: 

需要換算等效焦距嗎

..(恕刪)

那你就不該問「需要換算否」?
只說乘幾倍,不就直指核心了?我也不致誤解,變成我好為人師去談觀念。

富士的xpor2和x-t2都要x1.5才會等同全幅焦段喔!

和nikon的一樣!

in30000 wrote:
只有你回答的最貼心...(恕刪)

等校焦距出現是因為攝影發展史造成,對於樓主所問富士系統是不需要,反而容易誤解!


他是由於NIKON、CANON等35mm格式底片普遍於大眾市場就像手機一樣,進入數位時代後,原本35mm系統卡口的反光鏡相機,一開始推出數位感光元件並不是當初原本35mm格式,而是較小接近過去APS底片,當時並沒有針對這個格式系統焦段設計。

因此,廠商針對這個問題才提供所謂等校焦距,讓這個原本35mm系統用戶,通過換算之後,變成35mm系統的焦段與視角關係。

後來各家才又推出35mm格式相機,所以後來35mm相機才會叫做全片幅。





否則,對於單一個格式系統來說標準鏡頭,中片幅會用85mm,35mm系統就用50mm,而DX格式就用35mm,需要去換算等校焦距麻?

也就是換算只是因為給老一輩已經習慣35mm系統的人知道,這個焦距是相當35mm系統那個焦段。








robby624512 wrote:
請問01的網友,富...(恕刪)


我是上網隨便找支鏡頭



看到23等校35
然後35/23約1.5
並不難查
robby624512 wrote:
請問01的網友,富...(恕刪)

因為鏡頭都是標實際焦距

所以直接用 image sensor 的 你想拿來參考的尺寸 / 你相機的尺寸 , 就可以了...

因為 你想拿來參考尺寸 是 135 底片拍全格時的曝光框大小, 那就是 36mm x 24mm,

然後你去翻相機說明書的規格表 或上官網看規格表, 找你相機 image sensor 的尺寸


23.6mm x 15.6mm, 看見沒?

因為兩者的 長:寬 都是 3:2, 直接拿一邊來除,

只有除法, 那用中小學數學就好了..

懶的手算, 可以偷偷用計算機



36 / 23.6 = 1.52542372881356
我個人覺得等校焦距還是有必要,
無論是自己思考,
或是與人討論,
有個換算的基準點,
比較容易理解。

尤其當手邊同時有,
35mm系統、APSC、4/3多片幅系統時
廣角可能接上去不如想像廣,
望遠接上去可能比想像還要望遠。

想必樓主也是覺得有必要才會有疑問,
不然就不用上來問了。
富士apsc镜头是x1.5

完整说法是“等效全画幅xx焦距的视角”
很好奇等效焦距的說法是數位化之後才有的嗎? 還是以前底片時代就有在用了呢?

就以樓主的富士系統為例好了,富士可以說是底片相機中最多元規格的廠商之一,從APS(嗯... 別忘了APS這名稱是從底片來的)、35mm、645、68、69、617等,當時的玩家就會用等效焦距去計算不同畫幅的視角了嗎? 有沒有資深的玩家有這方面的經驗呢?
carl3104 wrote:
很好奇等效焦距的說法(恕刪)

我20幾年前玩6*7的RB67,就有累似的換算了。不管過去還是現在,等效焦距換算就是一個讓人容易理解鏡頭視角的標準化過程與描述,在片幅種類繁多之下,有其必要也不會消失。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