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Sony 這波發力 感覺受傷最大的是Fuji

我覺得nikon z的鏡都很現實呀
影片反正打不過S和c,不如先不重視
先不鏡頭群做好要緊,而且單論拍照也不輸
況且說到底價格合理了就多人買了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价格差一倍呢,完全不构成竞争好吗
assis1123 wrote:...拖後腿的還是那群XF鏡...
為什麼XF是”歷史包袱”?
這告訴我們一件事,當廠商擠牙膏的時候要先查清楚這廠商到底能耐在哪......
同樣是擠牙膏,intel 是因為研發跟製成落後,要拖時間找解決方案;C、S 擠牙膏是市場上沒對手我慢慢放。

身邊好幾個當初在喊『出清索尼』、『出佳為尼』的,現在又摸摸鼻子買回來 XD
不過話說回來,富士現在的特色應該是中片幅吧?
assis1123 wrote:
很多想拍片的目光應該都跟著這一波被帶走
相比XT-3的鶴立雞群
X-T4相對之下就不再亮眼
IBIS協同鏡頭運作被RF比下去
4K60現在連panasonic的入門S5也有
側翻屏Sony終於頂不住,大發慈悲放一塊爛的給你
(本來應該預計是A7R8-->R9的時候小改款才會附上的功能)

看到你的標題,我還以為你的比較對象會是富士的中判相機...

結果進來看到是在比Apsc..., 嗯~安心了~

原來富士的Apsc相機對手是Canon全幅相機啊?



assis1123 wrote:
4K60現在連panasonic的入門S5也有

Panasonic的S5的價格,在P家產品中一點都不入門~
但是R5跟S5相比,價格也不是在同一檔次的對手....(連R6都比S5貴...)
Hermitissimo wrote:
為什麼XF是”歷史包(恕刪)


那些鏡頭都是爲了靜態攝影而研發的,不太適合錄影。
https://www.instagram.com/pennyfan_silluartstudios
PennyFan13 wrote:...那些鏡頭都是爲了靜態攝影而研發的,不太適合錄影...
呃...我是覺得之前無反的鏡頭都半斤八兩啦,不過我尊重你的看法;

跟富士漸行漸遠的主要原因還輪不到錄影...只是在FF無反席捲的浪潮下...它的優點慢慢感受不到,反而有些改變太慢與商品設計走向的分歧,導致不滿逐漸增加,明顯感到失望才斷然決定大出血幾乎都出掉了,只留下賣掉不值錢又有點懷念意味的XE2+1855 Kit+35 1.4;出清掉的器材沒什麼”不好”,只是放著也找不出什麼理由一定要去用它們,所以只能交給真正可以活用的去用吧;

各家FF無反高階打頭陣與形象的階段大致都已經完成,現在都在慢慢向下延伸打平價入門的市場,形勢只會更嚴峻,這我就不予置評了,任何器材都與我都無冤無仇,不再光顧了也不會刻意去唱衰,就遠遠脫帽致敬說再見了吧!
X-T3錄影的顏色好漂亮, 但有一致命點就是對焦不行, 只有一個大方格對焦, 經常拍到對焦是糊的. 眼對焦也不準確, 人一轉身, 焦點就甩了
拍照的人面對焦測光也是不行
但色彩太漂色, 不捨得轉會, sony是肯定不轉, 顏色綠綠黃黃的
a7系列都快變機海了
推新機舊機就會跌價,讓更多人撿
更多用戶就會有更多周邊廠商,價格也便宜
然後用戶規模就越來越大
連cn兩家都快抗不住

我覺得富士就是周邊吃虧
雖然原廠鏡好,但終究缺少副廠的選擇(大多是難轉手的手動鏡)
中片幅也是,以一般用戶而言沒有和全片幅有顯著差異,周邊更是慘輸
而一些早期的鏡頭素質也慢慢被他廠比下去,也該開始更新了

其實富士的產品都很有個性,像xpro3,但那已經個性到連自家用戶都不太買單,我覺得還是要向市場考慮,沒有銷量終究會消失在市場
Hermitissimo wrote:
呃...我是覺得之前無反的鏡頭都半斤八兩啦,不過我尊重你的看法;


至少人家鏡群有在更新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Nikon迄今還在用AF-D當主力竟會是什麼光景

XF鏡頭其實沒辦法跟CNS三家相提並論

先講最簡單的拍照
F1.4的主力群以溫吞著稱
絲毫沒有要改進的跡象
變成你應用的場景就會受限
比如婚攝,你要抓一些瞬間的感人畫面
能喊等一下嗎?
而且我用富士XT20的經驗
多少會有一點假合焦
這風險實在很大

錄影方面

先不講呼吸效應,
因為它的代價是更大的體積與鏡片,舊鏡大概都呼吸呼很大
EF/RF/E鏡比較早期的鏡頭
也不會有對焦抽風的情況
更不用說新鏡
對焦稍弱的Z鏡也不會抽風
XF配XT4,固定機位,人站定連動都不動,照樣抽風
被寄予厚望的新鏡XF16-80,同樣wobble給你看
對我個人來說
這是一個不能接受的狀態

其次鏡群封閉
缺少好用的superzoom
XF 對應的光圈沒比FF大
同時相素密度又比全幅高
室內弱光畫質就會更差

第三個是OIS+IBIS 沒辦法協同
這令人蠻失望的
不曉得是機身的坑還是鏡頭的坑
Nikon轉接有同樣問題也是掉漆
Sony IBIS 就很爛沒話講

2,3點都還可以克服
但沒什麼優勢可以跟主流匹敵
第一點則是致命傷
變成我不考慮富士的最大因素
還有XT4過熱比R5還快
不過他散熱也比R5快很多

其實APSC應該是當今4K主流最適合做Hybrid 的尺寸

1. S35生態大量沿用
2. 相對更輕便的鏡頭體積
3. 機身可做大做小,小的便攜易安裝,大的散熱好可裝大電池
4. 可以做更好的IBIS

拍照確實是輸FF,但是很多場景都夠用了
我自己的家庭生活,都還是APSC在拍的

只是C/S/N都沒有認真看待APSC市場
只當他是FF的釣魚線
就希望富士能在進步一些,不要差距被越拉越遠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