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epo wrote:
但覺得這台拍出來的照片有點不夠銳

銳不銳不是器材決定,是你自己決定
很多人都馬後製再說這是哪台相機拍的,都已經把電腦後製當成相機的性能了
所以照那些高手的看法是器材不是很決定性的因素,有後製就好,就看你自己的看法如何
的確拍照樂趣是很重要的,以前我會借朋友的7d來拍照的,放包包裏總覺得肩上酸酸的,最近都是用手機在拍,感覺很輕鬆想拍就拍,只是用手機拍就是找不到用相機拍照的樂趣
b8822068 wrote: 通透感?正好看到隔壁PENTAX家...(恕刪)


只是個主觀形容詞

抱歉,sony不可侵犯,小弟錯了
piglet722 wrote:
FUJI特有的透通感


應先定義什麼是通透感,這是過去相關的討論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4&t=3083846

如果有通透感,我想只要掌握相關要素,
應該每家相機都可以拍出通透感....

後制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我多數是拉拉曲線和飽和度輕微的後制
通透性是個很主觀的詞
到底意指何物,怎麼定義
每個人似乎各有說法
我個人以為
日系鏡頭中,最能說明通透性,空氣感的
大概以pentax底片時代的FA星鏡為代表
發色清淡,但色彩層次感分明,反差適中
加上焦外漸層豐富
立體感驚為天人
可惜現在已經全線停產……

數位時代,通透性,空氣感跟機身關係提高
現在的日系可換鏡系統中
我覺得大概只有寥寥幾支定焦
堪稱通透性頂尖出色
富士跟sony大概都還要加把勁

xe2我個人認為還不錯
尤其現在價格已經算很划算了
不過xe2適合輕鬆慢拍的風格
對焦速度,寫入速度,操控性比起單眼或其他微單
只能算是中下水準

富士系統我覺得適合玩定焦
14mm 23mm 56mm都很棒
變焦似乎沒有頂尖的鏡頭
18-55mm算高檔kit鏡,素質中上,勝在輕巧划算
10-24mm我個人認為變形控制不錯,但色彩似乎有點灰

a7 a7r a7s畢竟有畫幅的優勢
不過不管機身跟鏡頭
價位都超越富士一大截
放在一起比好像有點不大公平

b8822068 wrote:
攝影界七大不思議
賓得今年出全幅
索尼馬上要破產
尼康要出一點二
佳能正在憋大招
奥巴小底秒半幅
富士半幅秒全幅
松下機身不跳水


賓得不是早出645中片幅了?
另外對照今天發表的G7X才NT17990,真的算大招了...
像x-e2現在這個價位對於通透性也不能有太多的要求,x-e2的表現我是滿意的,sony除了a7我還有在看a6000,還有olympus e-m10、e-m5,我對各個系統不是很了解,像olympus的m4/3和x-e2的aps-c不知分別有多大,我自己一直在用的只有一台10多年前的dc,因為我一般買一台機都會用很多年,可能10年以上,而且是一機一鏡,所以在買一台新機前都會比較慎重,或者說是過於慎重,只是作為一個消費者買東西前貨比三家是很正常的,我不是想要拿x-e2和a7相比,只是想作為一個參考,當然x-e2是不能和a7相比,只是想看有多大的差距,如果不是差很遠的話敗x-e2就會覺得很值得了

apoepo wrote:
像x-e2現在這個價位對於通透性也不能有太多的要求,x-e2的表玩我是滿意的,sony除了a7我還有在看a6000,還有olympus e-m10


前面有人說sony有菜所以銳利,其實fuji也有菜,看要怎樣配...

手動菜:
X-E1 + Contax G28

自動菜:這是我家女王拍的
X-E1 + Touit 32/1.8

Olympus m43其實也很是很好的系統,去年去北海道我就是揹EM-5...
Olympus EM-5


其實如果沒有鏡頭包袱,這幾家的支持者都很多,雙機/三機流的也不少,我覺得還是看樓主在感性上喜歡哪台相機/品牌,電子性能/鏡頭/發色基本上都應該不會讓您失望的...
我暫時是比較偏向x-e2,但又喜歡s家銳度,o家的m4/3系統不是很了解,所以還是站在十字路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