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T1 / X-E2 / X-E1 / X-Pro1 / X30 新韌體來囉


deathdon wrote:
請問RAW調整裡面有一個
反映拍攝條件...跟兩位大大討論的有關係嗎?


那個是你在機身輸出 JPEG 時,讓你恢復拍攝時狀態用的
只會影響你即將輸出的 JPEG,跟 RAW 檔無關~
Kotaro wrote:
每家軟體解出來的反差...(恕刪)

雖然是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完全一樣。
但在做過ColorCheck後是可以讓顏色、反差與機身非常接近的程度。

在拍攝商品時,我也只要求顏色、反差能在我的控制之內。
所以只針對JPEG的那些調味料設定是完全不需要的。
也就是只動到色溫而已,其他全數歸零。
在這個設定下做ColorCheck後我的顏色、反差就算沒有與機身JPEG達到完全一致也有95%↑。

我不會去用原廠軟體,一定都是用LR,甚至包含擴充跟二期後製上都是原廠軟體辦不到的。
所以我會讓LR能與機身JPEG有個近乎一致的基準設定。
這樣在拍攝時 = 預覽時 = RAW讀入時都能有個一致的結果。
不管是用什麼機身,這都是可以做得到的。
會有差異就是因為沒有去針對RAW創建一個ColorCheck後的Profile所導致。

現在有個沒辦法消除的變數,也就是DR。
我不管是對著100%、200%、400%出來的JPEG去做ColorCheck。
就算已經達到95%以上一致的色彩與反差,下次換個場景或配置後就不準了。
因為DR不是一個固定的結果。
可能第一張它只針對亮部做調整、第二張卻是調整暗部、或是亮暗整個大幅更動。
那我做ColorCheck已經完全沒有意義了。
因為沒辦法有個基準,就因為有DR這個浮動的變數存在。

換成數值來看的話。
假設RAW實際是50,DR在100%時能變動↓10↑。
現在第0張被DR介入後變成60,那我等於是在對60的結果做ColorCheck。
之後開始拍攝第1=55、2=40、3=60...那我第0張做的ColorCheck根本沒意義了。
這樣或許更容易了解。



而「解 RAW 的軟體能否再現機身 JPEG 的各項設定」?
LR應該是不太可能提供這種東西,頂多就是不同色彩模式的Profile而已。
還要去讀出RAW裡紀錄的對比調整了多少?飽和增加了多少?
然後針對這些設定,FUJI的+1是加多少?CANON的-1是減多少?來做各別調整。
這是原廠軟體的事,原廠也不太可能提供這些資料給Adobe。
且在拍攝商品時更是完全不需要的。
因為那些調味料都是不該有的,在第一期上應得的結果是原味。
到了第二期才針對客戶想吃辣的、甜的、酸的、苦的去做調整。
可以手動、PS、VSCO...但前提是第一期必須做出原味。

所以我就不懂,為何富士不給關閉DR的選項...
風景映像。 https://yushenghsu.com
Tsubasa~翼 wrote:
雖然是不可能做到百分...(恕刪)


你的分享文十分有意思
追蹤X系列相機的文章數年
你是我第一個看到提出此問題的人

雖然我尚未購入該系統
但換做是我,也會在意你提出的DR問題
甚至說,我鮮少看過富士用家的進階討論
本區討論已經算是不太活絡了
提出進階問題的更是稀少
在看到你的文章之前,我都不知道富士DR關不掉
謝謝你的分享,繼續追蹤後續發展

是否能詢問一下有關棚拍或商攝的運用
你認為富士的硬體架構,以及RAW的支援
在寬容度與色彩的演色性表現如何?

本身使用M4/3系統
寬容度不足,反差環境的容忍度不佳
還有拍不出紫色
紅色、綠色漸層的演色性也不佳
好比一根青蔥的蔥綠到蔥白的過度少了很多階調
一朵芙桑花的豔紅,拍起來紅花瓣的細節也容易紅成一片

回到富士X系列,哪款RAW解碼軟體是最佳解
似乎也是長久以來的老問題
也有人說初代X100的舊感光元件,比後期新的顏色漂亮
舊元件RAW的支援也比較沒問題
但更詳細的資訊,也鮮少看到人討論了

若先不談RAW解出的色彩與原廠的落差(我個人認為本來就不同)
以商攝應用來說,哪款軟體解起來比較優秀呢?
看過不少範例,各個軟體間解出來的細節與寬容度
似乎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adobe camera raw、Capture One 7、 Iridient 和apple aperture等等一堆說法
早期是看到有人討論Capture One最佳,後來LR改版後又有人說比較好
最近又看到Apple aperture比較好的說法,範例看來細節確實好不少
富士的RAW最佳解,隨著上市時間推移,似乎一直在變化呢
會讓我這種還沒入手的人,有著「富士RAW是有多難搞?」的疑問
也會有種,富士本身光學性能與感光的體質頗優
只是在後端解碼上還沒法表現出完整的模樣
不然也不會讓RAW討論上,不斷出現提升畫質的新發現

我終於看懂你要講什麼了…
你的希望是「JPEG」裡的「DR」要能夠穩定這樣(最好是能不動作)
我本身沒有這方面的需求,所以不會去做 ColorCheck 什麼的
也就沒遇過你說的問題
我是覺得 RAW 沒有亂動就好
不過這跟你的需求是不一樣的(當下需要靠 JPEG 調整),了解

Tsubasa~翼 wrote:
而「解 RAW 的軟體能否再現機身 JPEG 的各項設定」?
LR應該是不太可能提供這種東西,頂多就是不同色彩模式的Profile而已。
還要去讀出RAW裡紀錄的對比調整了多少?飽和增加了多少?
然後針對這些設定,FUJI的+1是加多少?CANON的-1是減多少?來做各別調整。
這是原廠軟體的事,原廠也不太可能提供這些資料給Adobe。
且在拍攝商品時更是完全不需要的。

這就是 Adobe 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啊
不然幹嘛大費周章為了市佔率這麼小的 X 系統去弄什麼 Camera Calibration 檔
RAW 檔本來就是針對個別機身去調整
就算原廠不給,Adobe 也得自己弄
至於跟我聊過的富士人員是說,這部份他們有幫忙 Abobe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最近又看到Apple aperture比較好的說法,範例看來細節確實好不少

可惜 Apple Aperture 已經停止開發了…orz

會讓我這種還沒入手的人,有著「富士RAW是有多難搞?」的疑問
也會有種,富士本身光學性能與感光的體質頗優
只是在後端解碼上還沒法表現出完整的模樣
不然也不會讓RAW討論上,不斷出現提升畫質的新發現

還好啦,隔壁 C 家都有響叮噹的 DPP 了
還不是一堆人在那邊改 EXIF 弄什麼 RIT 高光細節…

現在才進 X 系統已經算很幸福了,以前連 LR 都開不了富士的 RAW 咧…
想要再現軟片模擬的人就選 LR
想要再現機身 JPEG 肌膚質感的人就選 Iridient
想要逼出多點細節的就選 Aperutre
各有擅場啦~

Kotaro wrote:
可惜 Apple A...(恕刪)


小弟比較好奇的部分

就是X系統機身內建的RAW編修

既然能做在相機裡面

表示應該不是太複雜的軟體

為什麼富士不把它做成一個APP?

就算很陽春也沒關係,可以事後套用各種底片模擬也好

至於DR的部分

小弟也是搞不太懂

因為實際拍攝的時候,去調整亮暗部的參數

會比純粹調整DR的效果來的好

也不會有ISO需要使用到800才能有DR400的問題

有沒有前輩可以指導一下?
ENTER鍵就是我的快門鈕

zbb3219 wrote:
小弟比較好奇的部分
就是X系統機身內建的RAW編修
既然能做在相機裡面
表示應該不是太複雜的軟體
為什麼富士不把它做成一個APP?
就算很陽春也沒關係,可以事後套用各種底片模擬也好


之前問富士的答案是
有做過,但是沒辦法在「大部分的」電腦上跑得順
所以還在研究

※不是每個人家裡電腦都是 Core i7
※上次提到這件事,有人回說「那富士相機的運算比電腦強囉?」
 事情不是這樣的,EXR 處理器只要專心處理那張相片就好,電腦不是,所以才耗資源
 16MP 的富士 RAW 可是比 24MP 的 A7 RAW 檔要大得多
 大概可以想像裡面有多少細節了吧?
Kotaro wrote:
之前問富士的答案是有...(恕刪)


小弟的XE2 剛剛測試一張RAW檔案約31MB

但用機身轉出後剩下3.7MB (直出JPG的FINE格式也約在3~4MB間)

我覺得這樣壓縮稍大了點

希望日後能提供更低壓縮的JPG檔案,不管直出或轉檔

PS:CANON的JPG就大很多,細節也不錯

ENTER鍵就是我的快門鈕
Tsubasa~翼 wrote:
雖然是不可能做到百分...(恕刪)


我認為這和DR能不能關閉沒有太大的關係。

之前還在使用NIKON和CANON機身時,因為有原廠的NX2(NX-D)和DPP可解RAW,
因此拍出來的影像和傳到電腦上看的影像就如>Tsubasa~翼兄所說的,有95%相近,
之後要依客戶喜好加料,再從原廠解RAW軟體轉存成TIFF之後再拉到LR或PS繼續後期。

用CANON用到後面,覺得先DPP再LR這樣二道工有點麻煩,
所以後來都直接將CANON RAW拉到LR處理,
理所當然就會出現在LR上所看到的影像,和JPEG直出時不同,
(這也理所當然,LR並不會去讀入在機身上所設定的飽和、對度、相色等那些參數)
的確需要花較多的時間將影像調整至當初現場看到的那個樣子。
(應該說還原成機身預設都是0的JPEG樣子)

所以個人認為癥結點在於FUJIFILM沒有一套像DPP這般好用的原廠解RAW軟體,
若FUJIFILM能提供這樣的軟體的話,這些問題再也不是問題。

就像你提到SONY機身,之前測試A7、A99等機時,因嫌SONY原廠解RAW軟體太難用,
所以也直接將RAW拉到LR去處理,就算將DRO或是HDR關閉,進LR後顏色或對比也是被打回原形。

不過,

因棚拍好處是大部份的光線和場景(背景)在同一系列中變化都不太大,
只要先調好一張之後,後面都可以用批次方式來處理,個人認為應該還好。


Kotaro wrote:
16MP 的富士 RAW 可是比 24MP 的 A7 RAW 檔要大得多
 大概可以想像裡面有多少細節了吧?


你沒講我倒是沒發現 XD 求證一下真的是如此!
不過我還是覺得A7的細節比較多說
但FUJI曝掉的地方目前為止我沒有遇到拉不回來的,
或許多多出來的檔案大小都拿來紀錄這些高光資料吧!


zbb3219 wrote:
但用機身轉出後剩下3.7MB (直出JPG的FINE格式也約在3~4MB間)
我覺得這樣壓縮稍大了點


記得黑麵兄有說過X100T(還是X-T1 GSE?)的JPEG平均一張是7MB左右,幾乎是X-E2的兩倍了!
看來FUJIFILM新機的轉JPEG運算有改善不少,希望能透過更新firmware方式來讓舊機種受惠。
www.flickr.com/photos/kaorss/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富士的硬體架構,以及RAW的支援
在寬容度與色彩的演色性表現如何?

是有比Sony好(神奇的是XMOS也是Sony製)。
但是礙於DR的問題,我目前還是放棄用Fuji拍商品。

但如果是拍戶外環境的場勘、風景廣告...這些是沒問題的。
尤其是在色彩上相較起來甚至可以省下ColorCheck的動作。

至於色彩的演色、過渡...那些其實與鏡頭也有關。
雖然不否認43 CMOS可能會較差一些,但我覺得鏡頭影響的程度似乎更大?
尤其紫色...我手機真的拍不出紫色,但是我的那堆手動老鏡全都沒問題。

RAW的解碼上,其實我比較偏向P1,解出來的整體影像質感好過LR不少。
但P1的擴充性跟外掛支援度就輸LR太多了。
所以我還是直接RAW進LR從頭到尾處理完後最後直接輸出JPEG。
風景映像。 https://yushenghsu.co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