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富士新品(GFX 50S,X100F,X-T20)價格

francis_lou wrote:...觸控滑動對焦...

...看了一些hands-on preview...這應該是沒有的,在使用Q Menu的狀況下也是沒作用的;

至於56 F1.2早就入手了,富士當家人像鏡皇無誤,不過它的對焦速度相對於FF的
85 1.2(4)不算慢,但是在XF line-up裡面表現就不怎麼樣了,

而且噪音稍大,小拉風箱情況偏多;但這些小缺點相較於FF的手榴彈…應該是可以無視的了!

至於50 F2 WR雖然光圈小了些,但多了飛快的對焦與輕巧的體積,還有更重要的WR,

或許更適合一般Snapshot的輕快節奏,隨時拿出來用也不必擔心灰塵或飄雨,
這種比較輕鬆隨意丶"不需要擔心什麼"的使用模式,在拍攝心態上會是不太一樣的;

不過,幾乎所有器材的優點都會伴隨著trade-off,口徑小又輕巧"通常"散景特性就會差一點點,
這不只是差一級EV或景深較深而已,

F2的調性會偏硬一些,某些場景還看得出輕微的二線性,但一般使用還不至於造成"干擾";

反正,鏡頭各有特性,除了"個性不合"之外就沒必要去作取捨,焦段是否重覆並非重要考量,

所以入了新的不見得一定得"厭舊"!

祝新年快樂!
只取一瓢飲 wrote:
...謎底終於揭曉…...(恕刪)

蠻誘人的,離我的期望定位不遠了
24M CMOS、影像處理器、325點對焦系統、濾鏡,應該是3萬內同時擁有高畫質和對焦性能的機身之一了,只可惜沒有機械式的對焦搖桿、防塵防滴系統
等上市先觀察2個月

倒是可以先開始規劃X環的鏡頭Road map
個人平時習慣使用20mm~35mm視角的定焦,各有妙趣不同(APS-C片幅)
第一批海選入圍名單16-55、100-400、14、16、23、35...爬爬先
不過X環目前看來似乎沒有"大光圈跟對焦速度"並存的鏡頭,有點難決擇

個人5萬級會和A7M2比較,4萬級和A6500比較、3萬級會和A6300比較
全幅系統還沒準備好(錢)跳
非全福系統傳個10萬通常就可以玩的不亦樂乎了
X-T2像是一位沒穿鞋的百米田徑選手,還需要穿上增能把手這雙釘鞋才能發揮實力
若機身售價低於A6500我會比較能接受

只取一瓢飲 wrote:
至於一直無緣的X100系列…,沒有"跌破所有人眼鏡"改善鏡頭設計,那只好失之交臂了!


小弟雖拍的不好也懶, 但亂買的情形下各片幅都有在用鏡頭也不少, X100是我最喜歡也最常用的
它真的已經很夠很夠了(當然原因之一是我照相幾乎都是家庭照也不會花時間處理影像)

如果有機會建議您不妨摸摸看照照看, 或許您會後悔太晚認識它, 真的.....

GFX 落入我的能力範圍了, 小朋友又長大了, 或許有機會再好好照相....內心開始掙扎了....
昨天YT就一堆REVIEW了, 好快(REVIEWER早就拿到工程機吧).

看來操作跟X70一樣, 觸控只有對焦, 連選單都不能用! XD

不能翻轉自拍了, 有EVF檔住, 有自拍需求請洽XA3.

有影片提到新世代很多人用50放APSC機身, 所以習慣75視角云云...


只取一瓢飲 wrote:
...看了一些han...(恕刪)
francis_lou wrote:
看來操作跟X70一樣, 觸控只有對焦, 連選單都不能用! XD

富士選單那麼細,給我觸控也不會想按…

倒是 GFX 的觸控可以操作 Q Menu(型錄有寫)
希望這個趕快改韌體放給 X70 / X-T20 / X-A3 之類的比較實在
effo wrote:...有機會建議您不妨摸摸看照照看, 或許您會後悔太晚認識它...

感謝建議!

其實早從X100初代就入手的友人有好幾位,所以已經被"積極"勸敗了好幾年了;

X100絕對是大片幅DC當中的經典...,只是她在我現有器材當中還沒有找到適當的定位,
(即使街拍我也慣用50以上的焦段...)

假如"特色"可以更明確一些的話(EX:WR,我比較缺這類DC),鏡頭的小缺點或焦段稍有不合
就可以無視了!

否則同樣這筆預算,習慣上我還是會優先用在鏡頭上面,所以目前確定列在採購名單中的
只有50 F2.0 WR,

與X100系列的美麗邂逅...,應該是會再等等啦!
wakao0526 wrote:...不過X環定焦似乎是大光圈跟對焦速度沒有並存...

其實各家都差不多啦,通常對焦最快最準的大多落在大小三元鏡頭上面,

其它的定焦就狀況各有不同;當然,或許跟S家的E-Mount APS-C相比可能
"稍慢一點"(尤其是之前的舊鏡),

不過F2新鏡這方面大有改善,只要是XE2(含)以後有相位對焦的機身,

這方面應該不是問題!

只取一瓢飲 wrote:否則同樣這筆預算,習慣上我還是會優先用在鏡頭上面,所以目前確定列在採購名單中的只有50 F2.0 WR,...(恕刪)

請問一瓢大如何看56 1.2 R (or APD)跟50 F2.0 WR
小弟一直不太會用50mm等效75mm的焦段 覺得太遠,拍人習慣用30~35mm
海洋館、展覽管、路人甲等等之類的才會帶
你的格局決定你看事情的角度
我以前還真的用過50放APSC, 就當85人像鏡用囉~

以前不懂什麼24/35/50/85/105之類標準焦段, 拿到啥就用啥.

wakao0526 wrote:
請問一瓢大如何看56...(恕刪)
wakao0526 wrote:...請問一瓢大如何看56 1.2 R (or APD)跟50 F2.0 WR
小弟一直不太會用50mm等效75mm的焦段 覺得太遠,拍人習慣用30~35mm...

愛用焦段這回事本來就因人而異,沒有一定標準,我只是正好特別偏愛85這個焦段與氛圍,

所以中幅的120與FF的85,長期以來都是只收不賣的,尤其中幅的120大多是Macro,

用來抓細部描寫很好用!但是,APS-C片幅以上的器材…,其實不太適合閒暇使用,

嘗試過不少組合之後,現在愈來愈傾向於富士(相對於M43),尤其是優秀的定焦這部分,

用起來感覺會與大片幅的差距小一些,但在體積上大勝,新機身的resolution也跟了上來,

特別是在這種狀況下,XF 56 F1.2的角色就突顯出來了!它當然"不是"85 L2,也不是85 GM,

不過它在APS-C上...,用起來是有接近FF的Fu(尤其半身人像),銳利畫質奶油散景都有,

但體積和價格大概都是1/2!表面上看起來是"沒什麼了不起",不過在APS-C裡面可是
獨樹一格的咧,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W大對於S家的APS-C器材應該早已用得很熟悉了,或許也用過FE 55 1.8,這支規格是比較
接近的,

對於畫質這方面我想沒有人會去質疑,不過蔡頭的調性大多偏冷偏硬,就我個人而言,

大多不會選擇剛陽的蔡頭來描寫(女性)人像題材,可能用手動老標頭還比較對味一點;

當然,這是有主觀的成分在內的;S家器材給我的感覺大多是比較偏"剛陽"的,
(無論是Sensor或是鏡頭)

即使是沒有藍標的85GM…,畫質銳利沒話講,但論及發色與獨特的氛圍...,要不是有低失誤率
上的專業要求,我寧願用MC-11轉接85 L2來拍,即使對焦慢又紫氣逼人…;

至於富士的56 1.2...,你要找到可以試用的機會不大(除非你朋友正好有這支),

或許可以想像它是小兩號的85 GM,我個人覺得它們兩者的調性比較接近一些,
對焦速度也類似,

不過差別在於接在富士機身上,整個操作模式與色彩調控的哲學是不太一樣的,
這部分在下就不多言了,因為這方面的文相信你已經參考很多,那就不必浪費時間了;

另外50 F2這支新鏡…,因為這系列我手上已經有23丶35,所以它們的設計走向與特點
大概已經摸清楚了,所以在基本性能上沒什麼疑慮,

而且定位很明顯(尤其用在旁軸的Xpro2上),就是畫質OK丶輕便又耐候的選擇,

像北部這種天氣…,它們當鏡頭蓋的機會比其他1.4(2)定焦高太多了!

其實就我個人習慣,除非是有特定的拍攝題材與目的,才會依特別需求去挑鏡頭,

否則無腦出門的話,大概就直接拿著富士F2系列的定焦就出發(因為不必擔心天氣變化)!

雖然,就我"個人"而言,不認為"焦段重覆"是個問題,但要是會為此糾結一定只能二選一的話…,

還是會比較傾向於推薦F2系列定焦,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快速抓拍需求者,
對於AF速度差別絕對是有感的!(價差也是)

至於對散景丶人像或夜拍比較有要求的,那就選F1.4(2)定焦吧,富士沒有IBIS,定焦也沒OIS,
多這Extra stop也是另一方面的"有感"!

祝新年快樂!

PS:可以去參考一下測試比較,有沒有APD在我看來差別很有限,所以就買普通版了!

francis_lou wrote:
昨天YT就一堆REVIEW...(恕刪)


不能自拍實在很可惜…
有點熄火…
只好再等等看X-E3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