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同的 2400萬 APS-C X-Trans III CMOS 與 X-Processor Pro 影像處理器
- 相同有 15 種模擬模式,包含新的 Classic Chrome 與 Acros
- 相同的先進混合對焦與 91/325 對焦點
- 相同的8fps連續快門速度 (電子快門是14fps)
- 相同的30fps4K錄影
- 相同的0.39英吋236萬畫素的 OLED 電子觀景窗,
那除了外型,差異點在哪呢? 以下列出了主要十點不同:
1. 電子觀景窗位置: X-E3是旁軸式的設計,而X-T20在正中間。
2. 操控上的差異: X-E3多了背後小搖桿,X-T20機頂多了一個拍攝模式選擇轉盤。
3. LCD螢幕: X-E3 是固定式,X-T20螢幕可翻折。
4. 觸碰手勢: X-E3 多了一種觸碰手勢功能,可上下左右滑入設定不同功能,但11月將更新2.0韌體,X-T20也許也會有。
5. IOS設定: X-E3低ISO可延伸至100、125、160,X-T20目前只能選擇100。
6. 對焦演算法與設定:X-E3多了一種依相機方向儲存對焦點的功能與宣稱相比之前機種更快速的對焦演算,但11月富士將更新2.0韌體,X-T20也許也會跟上。
7. 慢速快門: X-E3可以用T模式設定長達15分鐘的慢快門,X-T20則需用傳統B快門。
8. 內建閃燈: X-E3機身無閃燈(但隨盒贈送EF-X8小閃燈),X-T20內建閃燈。
9. 藍芽: X-E3有藍芽功能,X-T20則無。
10. KIT搭配: X-E3搭配XF18-55或XF 23販售,X-T20搭配XF18-55或XC 16-50販售。
詳細差異可參考:
https://mirrorlesscomparison.com/preview/fuji-xe3-vs-xt20/
嗯嗯嗯,小弟的感覺如下,這幾年富士的可換鏡機種(當然GFX除外)策略其實蠻清楚的,從旗艦的X-T2、X-PRO2,中高階的X-T20、X-E3,平價超值型的X-A3,依據操控性能與設計用途做區分,但其實影像畫質本身差異不大,這樣的好處是,我們不必花大錢就能得到廣受好評的富士味,但也因為這樣,機種之間的選擇有時便會讓人困惑(就如爭論X-T2、X-PRO2誰才是真正旗艦一樣,而官方定義兩者皆是),只是X-T20已經發表了半年以上,而這次的X-E3發表,機能上大多是意料之中,小弟覺得似乎只是提供使用者於X-T20之外的另一個外型選擇。
SO....撇去外型上主觀的喜好,
需要翻折螢幕或內建閃燈嗎? 請選X-T20。
需要旁軸式的觀景窗或操控小搖桿嗎? 請選X-E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