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stat wrote:本身對富士的發色並沒有特別喜歡,總覺得顏色有帶有一些粉味(算是比N家的粉味討喜),但自己不是很喜歡...(恕刪) akihindo wrote:難得找到看法一致的朋友...(恕刪) 我跟朋友借過X-E1,X-F1, 稍微微調一下就覺得很順眼了,但是01上面說富士顏色好看的,往往PO出來既黃疸又發綠。個人觀感:目前這棟大樓,人像組PO出來的勝者,是11樓的GX7
顏色這東東其實當然可以各有所好連看照片的LCD是否校正過的都有差別但是色度, 彩度, 色階連續性, 三原色平衡度等等基本要素,其實都有些認知科學及色彩心理學的基礎,嚴格說也不是只有喜不喜歡而已的問題,也不是有photoshop就可完全解決的....即使是黑白照片也是如此至於細節, 因這是個人的專業領域範圍, 說出來有欺壓他人的嫌疑最簡化的體會, 我只建議您可考慮將您喜歡的相機發色轉為黑白影像,與富士的X-E1 (甚至是X-F1)的影像比較,就可輕鬆看出階調連續性如何影響輪廓/光影形成的立體感,其他要請您漸漸體會我個人確實是從底片而後從 Fuji S1, S2pro, S3, S5, 一路用上來但其實Panasonic 我也有GF1, GF2, GX1, G2, GH1 GH2 也不是不愛panasonic的機器可能是已被富士洗腦, 也可能是從之前正片/底片留下的印象,但我總覺得只從電子影像出發的廠商,有些地方並不真的完全了解並不是所有東西都是從一個"發光的平面"出現的,尤其JPEG檔色彩調味的總合,展現的是廠商對影像的理解深度,這些基本概念的問題就會在某些層面出現,而形成一些"曲解"了影像要素而改變了影像本質的照片,而我覺得一些傳統光學廠這類誤解就少得很多講得玄了, 其實就是事後看了照片, 會覺得"當時好像不是這樣..."的感覺,我覺得在人像及風景照, 富士是讓我有最少的這類感覺的相機(但我常照的微距影像nikon/olympus就常勝出)這是無謂美醜與否的, 而是關於感覺的傳遞是否出現過多的偏差不過我在許多美景前看到一堆"只"派相機的去旅行獵像族時, 也常在想,在用LCD取景的相機佔了90%以上後(手機,DC,微單眼, 甚至一些SLR),或許大家照相時其實早已不曾用"肉眼"看到真實影像,而只盯著手機相機的螢幕,腦中也只留下LCD上的影像的記憶,而不曾體會當時的光影直接投影在腦海的感受,所以事後比對影像時也可能少了一些東西去分析,或許真的比較不覺得科達/富士/Konica這些傳統底片廠商當時究竟在努力什麼Anyway, 任何人都有主觀表達喜歡和不喜歡任何相機和影像的權力,交流討論永遠讓大家學得更多
aerostat wrote:本身對富士的發色並沒有特別喜歡,總覺得顏色有帶有一些粉味(算是比N家的粉味討喜),但自己不是很喜歡平常拍攝幾乎都是JPG+RAW只能說富士的RAW檔用慣用的LR處理起來實在是完全沒了富士本來發色的特色 我使用感覺富士拍花很容易顏色爆掉,細節會不見。拍商品富士的色彩未必較好,如拍紅色車子分享,顏色和真實落差大之類。富士色彩確實是討喜迷人,但還是要看個人喜好使用狀況,也不是人人愛這味,我個人是更喜歡canon的,拍人也不錯但顏色沒富士加的重手偏的多,光原廠DPP處理RAW就超好用了。
zuyihsieh wrote:或許大家照相時其實早已不曾用"肉眼"看到真實影像,而只盯著手機相機的螢幕,腦中也只留下LCD上的影像的記憶,而不曾體會當時的光影直接投影在腦海的感受,所以事後比對影像時也可能少了一些東西去分析,或許真的比較不覺得科達/富士/Konica這些傳統底片廠商當時究竟在努力什麼 很多人讚美fuji拍的美但也不少人詬病fuji拍的不真你覺得fuji很真也無妨不過跟你見解相反的大有人在就是了
我目前的設備剛好只剩GX7與X-E2, GX7拍影片用而X-E2拍照片用.我倒不覺得Fuji的顏色真. 以個人感覺不如說那是活生感, 尤其光線階層的過渡處理得讓人很有感覺,看了也舒服. 可惜拍影片很吃力,ISO被限制在1600以下,室內光線不足的場景拍出來非常悲劇. 只好再入手GX7. GX7拍影片就很隨心所欲了, 只是拍照還是少了fuji那種底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