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艋舺及剝皮寮
受了那電影的影響,對艋舺這個區有了去逛逛的念頭,加上天氣預報說
我行程中有一天是肯定下雨的。因此,這天便去這相對較近的地方吧。

01.記得有句對白說:世上只有一種行業,儘管從業員對其業務亂說一通也
不怕被解僱的,答案是天氣預報。
不過,這次證明上述言論並非絕對的。抵台翌日的晚上就開始下雨,隔天
仍是陰雨不斷。地鐵萬華(稍後解釋為何不是艋舺)站出口對面就是龍山
寺。一直覺得這邊的寺廟很有特色,而這座在周邊掛起黃色的燈籠牆,看來
很有日式風格(日本的則掛白燈籠)。

02.寺前有個廣場,擺設了很多大型造型燈飾,或許仍是春節期間(有些街上
還掛著聖誕的裝飾)。

03.按中國傳統,龍/鳳是皇室象徵,而儘管是皇家建築物的屋頂也只擺放其他
瑞獸,但台灣的廟宇屋頂的瑞獸卻是龍及鳳。

04.這些龍/鳳及其他裝飾都是色彩繽紛,非常吸引眼球的。

05.這些瑞獸造工非常精美,比我們這邊岸的製作似更講究。

06.建築物都以柱子支撐,細看這些柱子,竟然又是龍。

07.若不是肯定自己身在寺廟內,還以為這是皇家重地。

08.相比之下,個人覺得台灣人的信仰程度比港澳人高。

09.拍攝期間,善信不斷,迴廊更有些坐在椅上,像在排隊等候甚麼似的。

10.離開龍山寺時雨愈來愈密,打起傘順道向剝皮寮歷史街區走去。

11.原來閩南語/台語對萬華的叫法就是艋舺,而剝皮寮則是清代在萬華
有條北皮寮街,是屠宰動物製革作坊的所在地。

12.日治時期,這裡街道重整,蓋了一列列兩層高的樓房。現在這些紅磚房
已空置,並改為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及多種創意產業者的作坊。

13.教育中心外牆仍保留原貌,內裡間格也大致不變。

14.有點奇怪,這裡的房間及進出口都很細小。

15.走馬看花式逛了一圈,可惜仍未能得知上述問題的答案。

16.雨似有愈下愈大的趨勢,教育中心就成為了避雨處。

17.其中有間掛滿彩燈的房間。

18.好像是在展示某地節日的情況。

19.房間外的走廊也掛了些以瓦通紙箱製成的燈籠。

20.冒雨離開中心,見地鐵站旁還有這夜市,不過附近街道兩旁似有些
職業女性在拉客。

21.由於只顧拍照,又錯過了午餐時間,而且雨仍繼續,結果轉到西門町。
這天后宮應是廟宇,但竟然有兩個黃色招牌。
af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