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品質只有2.5-3顆星...
全開光圈比較弱 F4之後比較好
M.ZD 的12mm F2 有3.5-4顆星...
不知大家怎麼看?
不過小片幅的M4/3
拍廣角好像比較沒有立體感?我想要立體感@@
而且我還可以安慰自己拍風景大光圈比較少用到
那個...
E-M5 X-Pro1兩台都有的
要不要說一下公道話@@
這兩台好難選啊@@
sincedoei wrote:
光學品質只有2.5-...(恕刪)
講白一點就是邊角畫值比較弱
但是全焦段中央畫質相當的好
真要說缺點的話,就是縮光圈後(例如縮到F8)邊角畫值提升不夠好
這大概就是廣角餅乾鏡的宿命
要兼顧體積/價格....等等,很難兼顧邊角畫質
廣角鏡要邊角畫質好,鏡頭應該都小不了
就看您自己的需求了~
希望日後推出的23mm/2.0表現能夠好一點
=========================================================
E-M5 + 12mm/2.0 廣角邊角畫質表現會比較好
要更好的話應該就是Panasonic 7-14mm 那管了
但是價格將近30K,體積也不小
chengchenchien wrote:
我猜是因為鏡後距短,...(恕刪)
和那個部份比較沒關!
微透鏡主要是在邊緣失光與短鏡後距的coloer shift現象改善。
影像畫質部分是和感光元件前面的光學濾鏡部份有些關係,以及本身光學設計取捨,感光元件前面部份光學元件厚度越厚,將會造成除中央以外會有折射問題產生焦平面像場微彎曲問題。
這個也是後來M8不在CCD前採用光學濾鏡,而後面M9則是使用超薄光學元件來過濾紅外線等,GXR也是同樣超薄方式設計。
另外PHOTOZONE測試很邊緣,BORDER和EXTREME幾乎都在角落,所以很多鏡頭只要這部份太差都會判出局。

這顆無法給高分在於,原始變形很大高達4.8%桶狀,其他也沒有特別好,開放光圈邊緣比較差些。
評價3 ~ 3.5顆星
從 F1.4 開始中央銳利度就很好, F4 頂天
(跟目前的使用經驗蠻符合的,F1.4中央銳利度讓人覺得不像是1.4的感覺)
邊角銳利度比較弱,算是不少大光圈鏡頭的通病
結論的評價說這在實務上是可接受的,因為大光圈拍攝時通常也不會去在意邊角的銳利度
體積比M4/3 的 Leica DG 25mm/1.4 還小一點點,是很成功的地方
散景表現不錯,不過邊角的部分的散景有些塗抹的感覺
性價比跟60mm/2.4一樣是4.5顆星
======================================================================
個人認為全光圈邊角畫質稍弱一些有點遺憾
不過考量體積跟價格也不能太奢求了
如果 X PRO 1 是全幅,鏡頭應該就更難做的吧?
要不更大更重
要不變成像Leica一樣天價
都很難被一般消費者接受
搭18mm時就覺得還算有符合微單眼使用習慣的輕量感~~真的很輕又小巧
以他的體積來看算是偏餅乾鏡,我覺得畫質算是很好的平衡
記得富士還有規劃一隻等效40mm的餅乾鏡,不知道體積跟畫質與這顆相比會如何
35mm的使用經驗上,個人認為畫質應可符合大部分的使用需求
加遮光罩有點大,不加的話,一機一鏡的體積我覺得是我對微單眼輕巧的極限所在
當初就是特別有去比較他跟m43 萊卡25mm F.14的體積(當時手上有一顆25mm)
沒想到35mm f1.4還小一點點點,所以才入手xpro1
倒是60mm這顆PHOTOZONE給的評價頗高,是這三顆裡平均最好的,價格也最貴,富士不是亂定價的
光學4星
作工4星
性價比4.5星
這兩天來多用試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