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不是什麼旅遊圖文,只是一件關於窗戶的小事。

透過窗戶看世界,也看自己內心。

初衷

這個小計畫的初衷只是想記錄早晨起床時從窗戶吸引我目光的迷人時刻。天空像一幅圖畫,色彩每時每刻都在改變,窗戶成為我房間觀看外界的唯一窗口,也讓我每天都期待著早上的到來,其實不只是清晨,傍晚天空也有不同的角色參與這個城市。窗,是內部與外部的邊界,同時斷絕與連結兩者。這種雙面的存在便成為一種很有趣的題材。

這篇文章的所有照片都是在同一個窗戶往外拍的,因為自己起的比較早也因為窗戶的關係,房間很早就會亮了,所以照片幾乎都是在清晨的時候拍的,也才會有如此虛幻的色彩,希望能好好欣賞。也想稍微講一下這個小計畫很簡單和困難的地方,簡單就簡單在只要起床時間天氣晴朗,天空就會很夢幻;而難就難在起床時間天空的瞬息萬變,橘色粉紅色的雲常常只要幾分鐘就會消失,再來就是我只在我的窗戶前拍下這些照片。

作為一個外國人生活在此,有時也讓我覺得與這個環境格格不入,而窗雖然像是一道封閉的牆,卻同時保持著透光、半開放的狀態,作為一個偶爾對外界感到陌生的人而言,窗戶成為了一個很好觀察、窺視外界的方式。在這一系列的照片中,記錄著我早晨起來第一刻映入窗中的色彩,既虛幻且不真實的天空。此外,想想窗戶,想想攝影、想想內心。



以往的經歷

人生的大半輩子都住在那種五六層樓的公寓裡,房間的窗戶很大的機率是與鄰居很靠近,即使在陽光明媚的日子,我的房間也不太容易有採光。且為了隱私,通常窗簾是會拉上的,這就創造了一個與外界隔絕的世界,像一個盒子、監獄,成為了展示真實自我的空間,而忽略了外在的其他感受。

在倫敦,比較不同的是住房的形式,這裡除了現代的公寓與比較便宜的住宅公寓會蓋得稍微高一點(其實也不會高到哪裡),其他的住宅往往都只有兩到三層樓高,和一些大城市相比,倫敦的都市規模似乎不是縱向生長而是橫向擴展的。這裡大部分的二三層樓房都有對外的孔隙,能看到街景,有採光。

我的房間更為不同的是—閣樓。閣樓的窗戶是沿著屋頂的,這不但改變了光線進入的角度,也改變了室內的照明,更改變了我觀看外界的方式。居住在這樣形式的房屋讓我感受到完全不同的魅力,不僅是文化方面的不同,更帶來很多視覺與精神上的體驗。









關於窗戶與景色

當我在房間裡的時候,心情是平靜的,但腦海裡卻有很多聲音。耳朵試圖在寧靜中分辨、尋找出聲音的來源,大部分的聲音來自飛過頭頂的飛機,倫敦作為國際大型都市,在對外的交通航線上是非常繁忙複雜的系統,在倫敦周遭的五個機場,分別有不同的機制。從在短短五分鐘就能看見十架飛機,就能知道這是個多麽繁忙的城市。

飛機有時會在天空留下軌跡,像在五彩的天空下作畫,讓人忘記這是個多麼煩忙的城市,只為在空中飛行的姿態陶醉。從窗戶觀察著這一切,讓我既與這個城市分隔,卻又如此接近的連結,它成為唯一對外的媒介,塑造我對這座城市的形象與對這個城市的想像。

窗戶既存在又不存在,它牽涉到外部與內部的日常生活,兩者相互複雜化、相互疊加,以未知的方式去猜測、觀察這座城市。

“第一張照片”,或者更具體地說,照相機拍攝的最古老的照片,是1826年由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拍攝的。照片描繪了他的遺產—勒格拉斯(Le Gras)的建築物和周圍鄉村的部分景色。 有趣的是,最早的照片也是從窗戶拍攝的, 除此之外,窗戶與相機都像是兩個框架,透過兩個框架去觀察世界,又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窗,作為一個框架

在 Mirrors and Windows中,John Szarkowski 用隱喻的方式來說明攝影可以被看作一面鏡子—一位攝影師對於世界的所有事物、景觀感性與浪漫的表達方式。或者作為一扇窗—通過它,外部世界的存在得以被探索。窗戶不只能向外看,在某些時候他會映照出自己的形象,像是一面鏡子。

從我的觀點來看,由於相機的視野是有所侷限,你不能看到與眼睛相同的視野,相反的你也藉由這個框架去注視某個細節或重點,這讓攝影者別無選擇的利用自己的主觀意識與情感去塑造出形象。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窗戶本身形成一個框架,限縮了你的視野範圍與可觀看的角度,它不僅僅是一面玻璃,更是情感上的延續。因為,一個限縮的視野會導致更多的好奇,可以在同樣的場景觀察到不一樣的規律。對於攝影來說這無疑又是另一項挑戰,畢竟你在相機本身的框架中,又多了窗戶這樣的框架。

從繪畫與圖像上來說,窗戶不僅僅是畫中光的來源,也是展現畫中更開闊的視野與背景訊息,有時窗戶也能代表或解釋畫家在作品中的心態與情緒。窗反應了外界的氛圍,也影響了創作者的內心。換句話說,我既與這座城市隔絕,卻也可以通過窗戶審視、接納、擁抱所有不同的意圖。







內心感受

攝影,很多時候你在觀察這個外在世界,同時你也在探索著自己的內心世界。

通過這個小計畫,讓我重新思考很多攝影的角度。令我感到驚訝的是相機與窗戶的相互關聯,作為一個連接內外的框架,當你處於不同的位置時會給自己帶來不同的感受。

身為攝影者你就像是在窺視著外界,如同在房中的我,窺探著這個城市;相反的作為一個被窺視的對象,就像是被攝者般被觀察,被剖析,被塑造一個攝影者心中的形象,或是被攝者希望的形象。







雖然我很難去形容當下的感受,一早清晨起來,映入眼簾的是不同顏色的窗景,像個孩子般充滿好奇的拿起相機把那吸引我的瞬間以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樣簡單一天的開始,是否你也會在不經意的時候透過窗戶看看天空瞬息萬變的每一瞬間,停下手邊的事,只是靜靜的感受這個城市、社會、乃至世界的每一刻。

另一方面,在我意識到這可能會成為一項計畫之後,我便無法用初心去面對接下來拍的每張照片,儘管窗外景色不可思議的不斷在改變,隨著時間、隨著季節,心態也在意識到的那瞬間徹底改變了。而事實是觸動我心的那些時刻不可能再次出現,直到計畫結束後,我的心態才又漸漸回到一開始的感覺,儘管還是有那麼一些微妙的不同。窗戶仍然帶給我許多不同的想法,正如我從窗內向外看的那樣,也許從外向內看,又會是另一種心境,另一種感覺。

其實還有很多關於窗戶的問題可以思考,例如像健身房一樣的大面玻璃,外面的人可以觀看到裡面的人在做的事情,每次經過都會讓我感覺很奇怪,究竟裡面與外面哪邊才是擁有隱私的一方。現代高樓建築大量使用玻璃的原由究竟是什麼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謝謝你看到最後
希望你能體會到一點我當下的心情
喜歡我的照片可以追蹤我的Instagram
也可以追蹤Facebook
或是Flickr
謝謝。
文章關鍵字
BC.Liu wrote:
[url=https...(恕刪)





謝謝樓主的分享
很棒的主題
饒富哲理又發人深省👍
攝影
可以是記錄可以是情感、視覺的延伸
當然也可以什麼都不是
單純作為一種抒發
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生活的真締⋯⋯
五分奉上

小明2006 wrote:
謝謝樓主的分享很棒...(恕刪)


謝謝你的欣賞:)
很有深度的文章 也另我開始反思之前拍下的照片其實該怎樣表達 謝謝

WingC. wrote:
很有深度的文章 也...(恕刪)


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照片也可以,就是微微地透露出一個人的性格,又或者是想要故意塑造的形象也有可能,不管怎樣,當影像本身牽扯到深層的時候,往往都能反映出一個人,這是我覺得這個小計畫很有意思的地方,也是新的啟發:)

謝謝你喜歡。
深度好文,樓主的心中充滿熱情和平靜的平衡

Hsin Nan L wrote:
深度好文,樓主的心...(恕刪)


的確是熱情和平靜的平衡呢
但我仔細想想才發現熱情來自文字,平靜來自影像
這就很有意思了
其實我往往覺得攝影作品常常不能表達出攝影師所想
尤其在展覽或是藝廊,幾乎沒有太多文字敘述很難讓人進入
文字反而細細的描繪出腦海的畫面
影像則是詮釋出我內心的想像
這真的很有意思
熱情竟然是來自文字而非我的圖
這也讓我覺得喜愛拍照的人
絕不能只拍,只認為影像就能訴說一切,讓觀者自己感受就好
文字絕對能作為強力的輔助,給予觀者更多感受

謝謝你的欣賞:)
很美!!!


BC.Liu wrote:
這次不是什麼旅遊圖...(恕刪)

cjghuang121 wrote:
很美!!!...(恕刪)


謝謝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