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機場搭公車前往市區,古根漢美術館是這個城市的入口意象,就像一隻悠遊的銀色大鯉魚。2017年,也正好是美術館落成10週年。

在靠近河岸的地方,建築師以一道人工水池,模糊了美術館與河之間的邊界。從河的另一側看過去,彷彿看見了一條悠游河中的銀色大鯉魚—這個造型源自於建築師童年時對魚的熱愛。覆蓋整個美術館的材質,是一片片不到4mm厚的超薄鈦金屬板。據說建築師原本想採用石材,但考慮到複雜的曲面造型和重量,加上建築師自己精算後,發現鈦金屬因為厚度很薄,成本反而較低,因此獲得採用。

走進美術館進到挑高的大廳,鈦金屬板、米色石材、白色牆面以及透明的玻璃交織出一幅豐富的空間表情。雖然我一直企圖找出材質和空間機能之間的關聯性,可惜在我離開美術館前一直沒能歸納出一個確定的原則。

大廳的兩個主要開口都是大面的玻璃帷幕,讓城市、美術館與河流串連再一起。

搭乘電梯到3樓,可以一覽大廳中來往的人們,還有環繞著挑空,連接各層展場的走道。

人們隨意的佇足觀看,每個角落都可以發現不同的驚喜。

放眼望去,都是充滿動感的曲線。

美術館中最重要的收藏,當數Richard Serra以耐厚鋼板創作的大型雕塑。他以鋼板的扭曲、傾斜,塑造了迷宮般的獨特空間氛圍。

另一件與空間結合的展品

藝術品也不只局限於美術館內,這隻用花做成的大狗,原本只是一件臨時展品,卻因為廣受市民喜愛,留在美術館門口歡迎每一位到訪的遊客。

看完美術館,到Museum cafe吃了點點心,點了一個三個小點的拼盤還有氣泡水,味道很不錯。吃到一半發現一根毛,跟服務人員反應,他們很誠懇的說要補償我甜點跟咖啡,但因為已經有點飽,就只點了一個蘋果杏仁蛋糕,也很好吃。結帳的時候,竟然告訴我不用付錢,真是驚喜。

離開古根漢美術館,沿著內維翁河往老市區走去。

來自西班牙瓦倫西亞建築師Santiago Calatrava為畢爾包設計了一道有著優雅弧線的行人橋。

簡單俐落的線條完美表現結構的力與美

河邊綠草如茵的輕軌路線




老城區隨拍


搭乘由英國建築師Norman Foster設計的地鐵系統,離開市區往海邊去。

意外發現這座鐵橋也是世界文化遺產,早期因為有大型貨輪需要通過,所以他們架了一個很高的軌道,吊著一塊板子載著人跟車往返兩岸。

夜色中的內維翁河與古根漢美術館。

只安排了一天在畢爾包實在讓人意猶未盡,沒有辦法細細品味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畢爾包散發著獨特的氣質,不若巴賽隆納般才華洋溢,卻是低調中帶著自信的光芒。

畢爾包火車站大廳精美的彩繪玻璃。搭火車一路南行,先到馬德里稍作休息,再到熱情洋溢的安達魯西亞。待續。
![[X-T1]歐洲光影速寫-14 畢爾包](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4/mobile01-8f08f94ab619b629cc30dd5cf8454d52.jpg)
歡迎來走走看看
我的部落格 https://fotoholiker.blogspot.tw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otoholiker.tw/
[歐洲光影速寫-總覽]
01. 布拉格
02. 柏林
03. 漢堡
04. 阿姆斯特丹
05. 科隆
06. 史特拉斯堡
07. 巴塞爾/Vitra Campus
08. 廊香教堂
09. 洛桑/日內瓦
10. 拉圖雷特修道院
11. 里昂/土魯斯
12. 巴塞隆那
13. 高第的巴塞隆那
14. 畢爾包
15. 塞維亞/哥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