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隔三年多的時間,曾以為富士 X-E 系列就此停留在三代,沒想到在一月底官方就釋出了 X-E4 的消息,維持旁軸機的經典造型,搭載 X-Trans CMOS 4 背照式感光元件與 XX-Processor 4 影像處理引擎,有效畫素來到 2,610 萬,另外還加入可上掀 180 度自拍的觸控螢幕,緊湊又復古的外型依舊是 X-E4 該系列的最大賣點,現在導入新一代的影像核心加上豐富的軟片模擬色調,相信能衝出一波買氣!

本篇的另外一個測試重點就是 X-E4 的 Kit 鏡「XF27mmF2.8 R WR」,擁有餅乾鏡的輕薄外型,加上 WR 的防塵防滴能力,搭配 X-E4 的加購價格只需要 5.8K 即可入手,大概只有單鏡原價格的一半,可以說是相當的划算!所以本篇文章也會有 XF27mmF2.8 R WR 的光學測試項目。
▣ Fujifilm X-E4 外觀及特色介紹
- X-E4
- 跟X100V比較
- 跟6.8吋手機比較
- 握持範例A
- 握持範例B
- 握持範例C
X-E4 搭載的影像核心與影像處理引擎是 2018 年起 X-T3 首次加入的背照式感光元件 X-Trans CMOS 4 與 X-Processor 4,也是從那時開始中高階機種均具備同樣的影像實力,包括 X-T30、X-PRO3、X-T4 以及近期的 X-S10,而它們彼此之間最大的差異其實就只有在操控感、防塵防滴以及連拍性能上,這也是為什麼我之前超推 X-S10 的主因,小尺碼又內建五級五軸防手震,不過像是體積比 X-S10 更小的 X-E4 自然就沒有機身防手震的機構。
從上圖可以看到 X-E4 加上 XF27mmF2.8 R WR 甚至比自家的 X100V(不可換鏡)還要小巧,若是跟我自己 6.8 吋的手機相比的話,也是明顯小一號!再來是小編握在手中的多角度示範;這次的 X-E4 與前代 X-E3 相比,在外型上最大的差異就是 X-E4 取消了正面的握柄,握感雖然稍微被犧牲,但顏值也有所進步,如果真的嫌不好握的話,也可以添購官方推出的金屬手把與拇指座配件,售價分別是 NT$2500 及 NT$2000。
- 機頂一覽
- 轉盤特寫
- 前轉盤
X-E 系列從前代開始就取消內閃結構,選擇保留實用的熱靴座,機頂攝有雙聲道的收音孔、快門速度及模式轉盤,可透過此轉盤切換 P、A 或快門先決,過去 X-E3 還多了一個「Auto」快速撥桿,印象當時也有幾款 X-Mount 機身有相同的設計,為了就是方便給全家人使用,畢竟快門速度及光圈值對沒有攝影基礎知識的朋友來說就像是無字天書,但在 X-E4 上也拿掉了這設計,不過「P 模式」也稱的上是「Auto」自動曝光的一種,而且還可以自訂曝光補償。
快門鍵同時也是電源開關,維持機械式快門線設計,不過 X-E4 也支援遙控快門線,這點倒是不用擔心,「Q」快速選單從機背移到機頂,按鍵的尺碼相當小,包括曝光補償鍵上方的那顆自訂鍵也是相當小顆;不容易按壓相對也不容易誤觸,我想工程團隊在設計時應該也有想到這點吧?!獨立的曝光補償轉盤使 X-E4 可快速調整曝光的亮度,切到「C」時便可透過機身正面的指令轉盤來增減曝光補償,增減的幅度來到正負 5EV。
- 機背一覽
- 電子觀景窗
- 對焦搖桿
X-E4 簡化了機背的按鍵數量,讓大拇指移動的範圍控制在螢幕外圍,相對也少了 X-E3 原有的輔助握柄,這也實現了單手操作的優勢;電子觀景窗的規格與前代相同,維持 0.39 吋 236 萬點的 OLED,放大倍率為 0.62x,一旁附有屈光度調節器與紅外線感應器。X-E4 設有獨立的對焦搖桿,這在定價僅 NT$23,800 元的 APS-C 可換鏡相機來說實屬難得,因為其它品牌的產品線都是 APS-C / 全片幅,不像富士是走 APS-C / 中片幅,在價格差距夠大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以下犯上的問題。
- 螢幕可上掀自拍
- 水平角度
- 上掀180度
- 上掀角度平整
- 下翻可充當腳架
X-E4 這次最重要的進化項目還有可上掀自拍的翻轉螢幕,螢幕的解析度為 3 吋 162 萬點,另外也支援電容觸控,螢幕的支架設計得當,因此上掀時能與機背保持距離,觀看視角也不會被犧牲;下翻時還可以充當腳架,當鏡頭焦距不夠廣的時候就能派上用場了!
- 機身左側傳輸埠
- 機底
- 記憶卡與電池
X-E4 的外接埠均位於機身左側,包括 3.5mm 麥克風接孔、Micro HDMI 輸出與 Type-C 傳輸接孔(支援機身充電),監聽耳機孔必須透過 Type-C 轉接 3.5mm,這個配件原廠會隨盒附帶無須加購。搭配的鋰電池是 NP-W126S,滿電狀態下約可拍攝 460 張靜態照片,這樣的續航力表現還真是猛猛的;記憶卡採單槽設定,最大支援到 2TB SDXC 記憶卡,僅對應 UHS-I 的傳輸速度。
▣ XF27mmF2.8 R WR 外觀及特色介紹
- XF27mm f/2.8R WR
- 光圈環
- 解鎖鍵
- 金屬鏡尾
這次跟 X-E4 同步發表的 XF27mmF2.8 R WR 可說是許多富士玩家都期待的餅乾鏡,
XF27mmF2.8 R WR 換算等效焦距約 40mm,光學結構為 5 群 7 枚(內含 1 枚非球面鏡片)並加入 Super EBC 鍍膜技術,重量僅 84 公克,體積為 62 x 23(mm),在如此輕巧的外型下還提供了手動光圈環及防塵防滴能力,最低工作溫度可達-10°C,官方表示要滿足這些條件對他們來說是相當大的挑戰。
▣ XF27mmF2.8 R WR |各級光圈解析度
- 鏡片結構圖
- MTF表現
XF27mmF2.8 R WR 的鏡片群之中雖然僅有 1 枚非球面鏡片作為特殊鏡片,不過它的解像力可是不容小覷,f/2.8 開放光圈起就是工作光圈,且不論中央或邊緣的畫質表現都很一致,但 f/5.6 可能是操作光圈環時誤觸對焦環導致輕微失焦,除此之外從最大光圈到最小光圈都是可用光圈,亦沒有最小光圈導致畫質下降的情況出現。[點擊下載]
▣ XF27mmF2.8 R WR |各級光圈色散比較
XF27mmF2.8 R WR 的特殊鏡片中並無低色散鏡片,因此小編也未抱太多期待,光圈縮到 f/5.6 開始中央影像的紫邊情況才有改善,不過就算 f/2.8 的紫邊也稱不上嚴重就是了,另一個好消息時幾乎沒有橫向色差的情況發生。[點擊下載]
▣ XF27mmF2.8 R WR |各級光圈抗耀光表現
XF27mmF2.8 R WR 搭載 SUPER EBC 特殊鍍膜,而特殊鍍膜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減低鬼影及光斑的產生,實際從各級光圈去測試拍攝,且必須在某些特角的角度下才會出現光斑或是鬼影,測試後發現從 f/8 開始才看得到鬼影,而光斑的情況幾乎沒有出現,小編反覆試過好幾種點光源情境,整體抑制效果還算不錯,且因為原廠遮光罩是必須另外加購的,所以測試期間也沒有搭配遮光罩。
▣ XF27mmF2.8 R WR|各級光圈的星芒樣式
XF27mmF2.8 R WR光圈由 7 枚光圈葉片組成,從下面的範例可以看到從 f/11 開始即可看到逐漸顯性發展的星芒,f/16 的星芒樣式最明顯,也是 7 枚光圈葉片結構的緣故,因此能得到 14 道的放射狀星芒,其星芒樣式較接近扇型。
▣ Fujifilm X-E4 + XF27mmF2.8 R WR|使用心得與結語

這次體驗 Fujifilm X-E4 + XF27mmF2.8 R WR 的時間約一週,不過中間卡了兩篇評測文要截稿所以真正測試的時間並不多,有空檔時都是拿出去實拍取材居多,不過 X-E4 的規格與 X-S10 其實相當接近,我想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有無機身防手震,像是 -7 EV 的暗部對焦能力以及 20fps 電子連拍與 8fps 機械連拍也是 X-E4 的可取之處。
X-E4 影像核心與過去幾款 X-Mount 機身完全相同,因此小編就先略過感光度的比較,X-E4 的主要賣點還是在它的外型與體積上,喜歡旁軸造型的你不再只有 X-Pro 3 這個選項,有相對實惠的 X-E4 可列入口袋名單,但 X-E4 並不支援防塵防滴,對於職業攝影師來說可能就比較不適合,畢竟你無法預期天氣及環境,具備防塵防滴還是較有優勢。
下翻式螢幕也是我中意 X-E4 的其中一個原因,因為側翻螢幕無法與光軸對齊,構圖時多少會帶給我困擾,但對於 Vlogger 用戶來說卻又是必備的規格,如果說是拍照用途佔多數的話,下翻螢幕還是我比較習慣的。再來豐富的軟片模擬依舊是富士的強項,有時候現場光不好、天氣不佳或能見度差的時候,交給軟片模擬就萬事 OK 了,我個人偏愛「Classic Chrome」與「經典底片」,不論風景或人像照都很適合。

這次 X-E4 的測試期間有九成九我都是搭配 XF27mmF2.8 R WR 作業,以下的實拍照共 41 張,僅有 2 張是搭配 XF16-55mmF2.8 R LM WR,其它都是 XF27mmF2.8 R WR。而 XF27mmF2.8 R WR 對我來說最有吸引力的部分就是體積了!餅乾鏡的大小卻擁有不俗的解像力,特別還設有手動光圈環,這組合帶出實在很 chill!
隨身包包就能放的下,掛在身上更是一點負擔也沒有,等效焦距約 40mm 可說是近年比較常見的拍攝視角,少了點變形多了點特寫能力,選擇 f/2.8 的光圈可說是最平衡的配置,倘若能搭配 f/2.0 甚至是 f/1.8 的大光圈肯定更有賣點,但餅乾鏡的體積肯定是保不住了,如果有計畫入手 X-E4 的話,真心推薦入手 Kit 組(含 XF27mmF2.8 R WR),畢竟搭配它才能凸顯 X-E4 的便攜優勢,聰明的就懂!
|

X-E4 27mm ISO400 f/2.8 1/100s

X-E4 27mm ISO160 f/2.8 1/1600s

X-E4 27mm ISO100 f/3.2 1/350s

X-E4 55mm ISO640 f/2.8 1/160s(XF16-55mmF2.8 R LM WR)

X-E4 27mm ISO640 f/2.8 1/100s

X-E4 27mm ISO160 f/2.8 1/2500s

X-E4 27mm ISO160 f/4.0 1/210s

X-E4 27mm ISO160 f/5.6 1/150s

X-E4 27mm ISO400 f/2.8 1/125s

X-E4 27mm ISO160 f/2.8 1/1600s

X-E4 27mm ISO160 f/4.0 1/1300s

X-E4 27mm ISO160 f/2.8 1/350s

X-E4 27mm ISO500 f/2.8 1/100s

X-E4 55mm ISO250 f/2.8 1/160s(XF16-55mmF2.8 R LM WR)

X-E4 27mm ISO160 f/2.8 1/170s

X-E4 27mm ISO160 f/5.6 1/320s

X-E4 27mm ISO640 f/2.8 1/100s

X-E4 27mm ISO160 f/4.0 1/850s

X-E4 27mm ISO100 f/3.2 1/300s

X-E4 27mm ISO160 f/2.8 1/150s

X-E4 27mm ISO500 f/2.8 1/125s

X-E4 27mm ISO160 f/5.6 1/350s

X-E4 27mm ISO160 f/2.8 1/3800s

X-E4 27mm ISO160 f/5.0 1/200s

X-E4 27mm ISO500 f/2.8 1/100s

X-E4 27mm ISO160 f/2.8 1/1300s

X-E4 27mm ISO160 f/8.0 1/320s

X-E4 27mm ISO160 f/2.8 1/170s

X-E4 27mm ISO500 f/2.8 1/100s

X-E4 27mm ISO640 f/2.8 1/100s

X-E4 27mm ISO160 f/4.0 1/1000s

X-E4 27mm ISO160 f/2.8 1/1600s

X-E4 27mm ISO800 f/2.8 1/125s

X-E4 27mm ISO160 f/5.6 1/125s

X-E4 27mm ISO160 f/5.6 1/180s

X-E4 27mm ISO160 f/5.6 1/850s

X-E4 27mm ISO500 f/2.8 1/100s

X-E4 27mm ISO160 f/8.0 1/180s

X-E4 27mm ISO200 f/2.8 1/100s

X-E4 27mm ISO160 f/5.6 1/750s

X-E4 27mm ISO400 f/2.8 1/1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