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2017 年 2 月富士 GFX 系統正式跟消費者見面,第一款問世的就是搭載 5,140 萬畫素的 Fujifilm GFX50S,背照式感光元件的尺寸為 43.8 × 32.9(mm)是全片幅的 1.7 倍,在 2019 年 5 月富士接著又推出了更猛的影像怪獸 GFX100,其畫素高達 1 億 200 萬且機身內建垂直握把,加上電池與記憶卡的總重量來到 1400g,在中片幅領域雖已稱得上「輕」,但若要拉攏全片幅用戶的話可得再加把勁。
因此富士在今年一月底發表了全新 GFX100S,它延續 GFX100 那 1 億 200 萬畫素的影像核心,同時帶來 16-bit RAW 的影像格式,支援 4K 30p 10-bit 4:2:0(內錄)/10-bit 4:2:2(外錄),重點是機身總重量下降至 900g,體積也向 GFX 50S 看齊,只比高階 MILC 大了一點,對職業攝影師來說有絕對的吸引力!

GFX100S 最難能可貴的是在體積縮小的情況下,機身防手震的補償效果居然還勝過 GFX100,IBIS 來到 5 軸 6 級,因為如此他讓 102MP 的中片幅得以實現手持拍攝的機動性與靈活性;同時 GFX100S 也具備 GFX100 韌體升級後的「像素轉換多重拍攝」功能,透過 16 張連拍再透過官方軟體進行圖像合併來取得 407MP 的巨幅影像,除了富士之外率先具備這功能的就是 Hasselblad H6D-400C MULTI-SHOT,不過哈蘇這款要價台幣近 140 萬,GFX100S 則只需要 NT$169,600 元,如果你是精打細算的影像工作者,該怎麼選我想聰明的就懂!
▣ Fujifilm GFX100S 外觀及特色介紹

Fujifilm GFX100S 的造型與自家 X-Mount 的 X-H 及 X-T 系列就像孿生兄弟,畢竟都同個媽生的,設計語言自然也很接近,這次評測同時也跟恆昶借來三顆鏡頭,分別是 GF23mmF4 R LM WR、GF80mmF1.7 R WR 和 GF100-200mmF5.6 R LM OIS WR,其中 GF80mmF1.7 R WR 是這次跟 GFX100S 同時發表的新鏡頭,也是小編這次使用率最高的鏡頭,等效焦段 62mm f/1.7 是顆相當稱職的人像鏡。

GFX100S 機身由鎂合金製成,在機身 60 個不同的位置採用密封點,可以應付惡劣的天氣而且可應付 -10°C 的低溫環境;體積為 150 × 104.2 × 87.2(mm),重量僅 821 公克加上兩張記憶卡與鋰電池後的重量則是 900 公克。GFX100S 重新設計了快門結構比 GFX100 輕 15%,更擁有 15 萬次以上的快門壽命,機械快門的聲響很小很輕,就算在棚內拍攝模特兒也常常察覺不到 GFX100S 的快門聲,除此之外 GFX100S 也支援全靜音的電子快門。

GFX100S 搭載 43.8 x 32.9(mm)的背照式感光元件,是傳統的拜耳式感光元件而非富士 X-Mount 的 X-Trans CMOS,畫素高達 102MP 同時搭配 X-Processor 4 影像處理引擎,可以拍攝 16-bit 的 RAW 檔,講白一點 GFX100S 的影像核心跟 GFX100 是完全相同的,而且 GFX100S 也內建「像素轉換多重拍攝」功能,機身防手震也支援到 5 軸 6 級,這對原生畫素高達 102MP 的 GFX100S 來說更能減少手持拍攝的微震情況。

GFX100S 的機身總重(900 公克)雖然比現今的全幅無反相機都要來的重,但其實它跟過去的 DSLR 相差無幾,以 Canon 5D Mark IV 為例總重為 890 公克,而 Nikon 近年推出的 D850 更是高達 1005 公克。話雖如此但 GFX100S 夠深且夠寬的握柄,對握感還是相當有幫助。

GFX100S 的機頂並不像 GFX100 有做雙色處理,左肩的拍攝模式轉盤與 GFX100 截然不同,GFX100 是以獨立鍵再搭配轉盤模式作切換;機頂軍艦部的線條銳利依舊,但就不像 GFX100 的可拆卸電子觀景窗那樣有彈性,不過這對多數使用者來說應該是無感。

仔細來瞧瞧左肩上的結構,首先看到「MOVIE/STILL」的控制鍵,這可以快速切換 GFX100 拍照及錄影模式。曝光模式轉盤上設有 Lock 鍵這沒啥稀奇,但我覺得最狂最棒的是 GFX100S 除了常見的 P/A/SM 之外共有六組拍攝參數可儲存,棚拍、外拍、人像、風景、運動、微光...等題材只要事前設定妥當,立馬就能切換到你預設的參數及機身設定值。
- 曝光資訊
- 轉盤參數
- 直方圖
- 白底顯示
- 白底顯示(微光)
- 機背一覽
- 握柄
- 對焦模式撥桿
- 對焦搖桿
- 電子觀景窗
對焦搖桿的尺碼明顯比 X-Mount 機身大一截,操作起來的手感明顯也比較優,透過這個搖桿可以完成機身多數的設定;對焦模式撥桿位在電子觀景窗的右邊,可快速切換單次對焦、連續對焦及手動對焦,不過 GFX100S 的對焦系統還是比不上 Canon 或 Sony 主流的 MILC,但若是跟 Hasselblad 或 Phase one 相比的話絕對是樂勝。
- 螢幕下翻
- 螢幕側翻
- 側翻方便垂直構圖
這具機背螢幕的解析度為 3.2 吋 236 萬點且支援觸控操作,其表現還算是精細,不過觸控操作的項目不包括選單這項,僅能在 Q 選單下進行基本的觸控操作,MENU 選單內是不支援的。
- 機身右側
- 雙卡槽 SDXC UHS-II
- 電子快門線
- 機身左側
- 傳輸埠
- 機底
- NP-W235 鋰電池
▣ 一億兩百萬畫素(11648 x 8736)的驚人細節
看到這一億畫素的關鍵字,肯定有手機派的網友想踢館!手機也能拍一億畫素的照片有啥了不起?為什麼要花十幾萬買它?當你看完以下的原圖以及裁切後的細節我想就會有答案了,五組照片分別是「貓咪、燈籠、建築、書局及人像」,首先讓你先數毛數個過癮,再來燈籠上的布料紋路也是清清楚楚,果貿社區的鐵窗細節更是扎扎實實,遠處書本上的書名清晰可見,最後江江眼睛周圍的肌膚紋理也完整被記錄下來,而這就是中片幅也是 GFX100S 驚人的解像力,搭配的作業鏡頭分別是 GF23mmF4 R LM WR 及 GF80mmF1.7 R WR。五張(16-bit RAW 打包下載)
- A
- B
- C
- D
- E
- A - Crop 720*540
- B - Crop 720*540
- C - Crop 720*540
- D - Crop 720*540
- E - Crop 720*540
▣ 軟片模擬(新增 Nostalgic Neg.懷舊負片)
「軟片模擬」一直是富士相機的強項,除了過去原有的軟片效果支外,GFX100S 更新增了新增「Nostalgic Neg.懷舊負片」這選項,目前也只存在 GFX100S 身上,不過我想之後很快就會下放到 X-Mount 機身上。我最愛用經典正片 與 Classic Neg.,其中 Classic Neg. 更是佔實拍照的最大宗,因為這色調真的充滿負片的味道,重點是「軟片模擬」也能套用在影片上,這對不諳影片編輯、調色的相機玩家來說更是利多,以下有人像及風景的範例給各位參考。
- ASTIA
- Classic Neg.
- Nostalgic Neg.懷舊負片
- PRO Neg. Std
- PROVIA
- 經典正片
- ASTIA
- Classic Neg.
- Nostalgic Neg.懷舊負片
- PRO Neg. Std
- PROVIA
- 經典正片
▣ 各級感光度比較
測試當下搭配鏡頭是 GF80mmF1.7 R WR,標準感光度從 ISO 100~12800,至於擴展感光度這裡我先略過,GFX100S 感光度在 ISO 1600~3200 時畫面中的細節皆能完整被保留,不過 ISO 800 我重拍了 5 次唯獨在 ISO 800 時會有微震的情況,機身防手震關閉且倒數十秒拍攝,只要 ISO 800 就無一倖免,難道是魔咒嗎?!回歸正題我覺得 GFX100S 的堪用值約在 ISO 6400。[點擊下載]
-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 ±5 EV 動態範圍比較
以下分別是透過 LR 修正後與原始 JPG 的表現,GFX100S 在 -5~+2 絕對是合理的工作範圍,+3 EV 要拉回時天空已經斷階,更不用提 +4 EV 及 +5 EV 的表現了,曝光寧願 under 也不要 over。-5 EV 時就算感光度只有 ISO 100 還是會有大量的雜訊產生,這時就能看出相機本身的雜訊抑制能力的表現,而 GFX100S 在此時的雜訊量比沒有想像中的嚴重,以下縮圖皆可點擊放大。
- 【拉回】-5
- -4
- -3
- -2
- -1
- +1
- +2
- +3
- +4
- +5
- 【原始】-5
- -4
- -3
- -2
- -1
- +1
- +2
- +3
- +4
- +5
▣ 畫素位移多重拍攝

- 407MP - 720 x 480(Crop)
- 102MP - 720 x 480(Crop)
- 102MP - 原始
▣ Fujifilm GFX100S + GF80mmF1.7 R WR「人臉/人眼|對焦AFC」
▲GFX100S 支援人臉與人眼對焦,不論在 AFS 或 AFC的對焦模式下,以上是我搭配 GF80mmF1.7 R WR 的對焦範例,AFC 時雖然可以順利偵測到人眼,不過整體反應跟自家的 X-T4 或主流的 MILC 相比還是有明顯的差距,特別是想要以「AFC + 人眼對焦 + 連拍」這組合作業的話...基本上是不建議啦!我自己在拍人像時,多數情況還是用 AFS 感覺比較有信心。
▣ DCI4K 30fps @400Mbps 影片實拍
GFX100S 內錄可拍攝 DCI4K 30p 4:2:0 10-bit H.265 @400Mbps(AII-Intro)的高畫質影片,如果是外錄的話則可以錄製 DCI4K 30p 4:2:2 10-bit 影片,最大的差異就是色彩深度的不同,至於以下的拍攝範例都是 DCI4K 30p 4:2:0 8-bit H.264 @400Mbps(AII-Intro),且都有套用軟片模擬風格。
▣ Fujifilm GFX100S 使用心得與結語

GFX100S 可說是 100MP(億級畫素)中片幅行列中最親民的機種!官方建議售價為 NT$169,600 元,如果你是畫質至上、沒有品牌迷思的攝影師,那麼我想 GFX100S 絕對能滿足你的多數需求,因為它具備歐美中片幅(機背)品牌(如 Hasselblad、Leaf、Leica、Phase One)所沒有高性價比。
這次體驗 GFX100S 的時間扣掉假日只有一週的時間,說實話一週能寫出多專業的評測報告我也沒把握,但至少拍了許多風景跟人像照,而我距離上次測中片幅已經是 Pentax 645Z 的事了,剛好奇查了一下目前定價居然至比 GFX100S 便宜 1K....有點好奇這上個世代的規格誰會買單?!

言歸正傳!GFX100S 是繼 GFX100 之後第二台具備 16-bit RAW 記錄能力的中片幅,而時下的全片幅及 APS-C 的 RAW 色彩深度僅支援到 14-bit,而最常見的 JPG 色彩深度則只有 8-bit,雖然目前最新的 HEIF 檔案格式有支援到 10-bit,但受限於顯示裝置現階段要普及還是有難度。
16-bit RAW 正是 GFX100S 的隱藏密技,它讓影像的後製彈性更大更自由,你也得對 Photoshop、Lightroom 或 Capture One Pro 這類軟體有基本的操作技能,當然 GFX100S 直出的色彩搭配「軟片模擬」就很討喜,甚至就像是調過色的照片,不過我想這對職業攝影師來說肯定不以此滿足的。

GFX100S 內建的 5 軸 6 級防手震可不是花拳繡腿,而是真真正正能派上用場的 IBIS,大概 5 年多以前 36MP 的DSLR 剛推出時,因為沒有機身防手震的緣故,搭配 24-70mm 這類的鏡頭快門速度都得常駐在 1/200s 以上才能避免微震的情況;面對 102MP 的 GFX100S 多數時間我都能用相機隨機調配的「標準」安全快門來拍攝,例如「光圈先決 / 焦距 63mm」 時就是用 1/60s 來拍攝,而且成功率是非常高的,我想這也是其它中片幅品牌尚未具備的能力。
這也讓我在戶外甚至是棚內拍攝時也無須考慮「微震」的因素!只要專心在構圖,感光度上限設定在 ISO 1600 即可,滿足我對「解像力 x 機動性」的需求,可以隨心所欲不受裝備及環境限制的拍照我想這是多數攝影師最喜歡的工作方式吧!你問我 NT$169,600 元的售價貴嗎?說真的...我覺得物超所值,除了追焦、連拍性能稍弱以外,目前主流 MILC 辦得到的它也行,而且論畫素及解像力我想更不是全幅機能相提並論的,畢竟硬體差異的屏障就在那。
因為我自己對 GFX100S 也很有興趣(雖然用不到 102MP...),所以也做了點功課...原來
「TECHART 天工」有推出 Canon EF 專用的轉接環,內含電子接點支援自動對焦與鏡頭防手震,EXIF 也可以完整保留。透過 GFX100S 內建的 35mm 功能,就可以用實體焦距來作業,前提是你手上要有 EF-Mount 的鏡頭才適合這樣玩就是了!
|

GFX100S 80mm ISO200 f/1.7 1/75s

GFX100S 23mm ISO100 f/4.0 1/70s

GFX100S 80mm ISO160 f/1.7 1/200s

GFX100S 80mm ISO400 f/2.0 1/58s

GFX100S 80mm ISO400 f/1.7 1/4000s

GFX100S 80mm ISO250 f/4.0 1/250s

GFX100S 80mm ISO640 f/1.7 1/320s

GFX100S 23mm ISO100 f/5.6 1/40s

GFX100S 80mm ISO160 f/1.7 1/200s

GFX100S 23mm ISO400 f/6.4 1/80s

GFX100S 80mm ISO250 f/1.7 1/4000s

GFX100S 23mm ISO400 f/4.0 1/17s

GFX100S 80mm ISO160 f/1.7 1/3200s

GFX100S 80mm ISO1600 f/4.5 1/9s

GFX100S 80mm ISO1250 f/1.7 1/320s

GFX100S 80mm ISO160 f/5.0 1/58s

GFX100S 80mm ISO320 f/1.7 1/58s

GFX100S 80mm ISO1000 f/1.7 1/200s

GFX100S 80mm ISO250 f/5.6 1/75s

GFX100S 80mm ISO640 f/1.7 1/320s

GFX100S 80mm ISO100 f/1.7 1/480s

GFX100S 80mm ISO1000 f/1.7 1/85s

GFX100S 23mm ISO100 f/5.6 1/200s

GFX100S 80mm ISO400 f/1.7 1/4000s

GFX100S 80mm ISO1000 f/4.0 1/120s

GFX100S 80mm ISO100 f/1.7 1/1400s

GFX100S 80mm ISO640 f/1.7 1/200s

GFX100S 80mm ISO640 f/2.8 1/40s

GFX100S 80mm ISO1000 f/1.7 1/200s

GFX100S 80mm ISO100 f/1.7 1/58s

GFX100S 80mm ISO100 f/1.7 1/550s

GFX100S 80mm ISO200 f/1.7 1/4000s

GFX100S 80mm ISO100 f/1.7 1/160s

GFX100S 23mm ISO500 f/5.0 1/160s

GFX100S 80mm ISO640 f/1.7 1/320s

GFX100S 80mm ISO320 f/1.7 1/58s

GFX100S 80mm ISO200 f/1.7 1/58s

GFX100S 80mm ISO160 f/1.7 1/58s

GFX100S 80mm ISO160 f/1.7 1/200s

GFX100S 80mm ISO1600 f/5.0 1/40s

GFX100S 23mm ISO100 f/4.0 1/80s

GFX100S 80mm ISO200 f/1.7 1/60s

GFX100S 80mm ISO1600 f/4.0 1/20s

GFX100S 80mm ISO100 f/1.7 1/480s

GFX100S 80mm ISO160 f/1.7 1/200s

GFX100S 200mm ISO1000 f/5.6 1/100s

GFX100S 80mm ISO800 f/1.7 1/200s

GFX100S 80mm ISO1600 f/4.5 1/4.5s

GFX100S 80mm ISO2000 f/1.7 1/58s

GFX100S 80mm ISO800 f/1.7 1/320s

GFX100S 80mm ISO100 f/5.6 1/280s

GFX100S 80mm ISO400 f/1.7 1/4000s
# MD:江江
# 攝影協力:直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