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的消費型數位相機將不再交日本松下代工

perahia wrote:
您的意思是說Pana...(恕刪)


我是員工,替自己公司鄭重證實日本母廠有自己設計鏡頭的能力,只是掛 LEICA MARK 價格可以賣得較高
但是相對佔有率會降低,你沒發現新的鏡頭沒有LEICA MARK 了嗎,少了那個 MARK 可以
賣的便宜許多,不是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嗎?

異業合作各取所長現在很普遍,SONY 和 ZEISS 不也是如此,
YUANH wrote:
我是員工,替自己公司鄭重證實日本母廠有自己設計鏡頭的能力,只是掛 LEICA MARK 價格可以賣得較高
但是相對佔有率會降低,你沒發現新的鏡頭沒有LEICA MARK 了嗎,少了那個 MARK 可以
賣的便宜許多,不是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嗎?

異業合作各取所長現在很普遍,SONY 和 ZEISS 不也是如此,



我看不大懂您說的意思

Panasonic的新鏡
給m43用的才沒有掛Leica牌

這些鏡頭
都是以前沒有的焦段
規格不同,對應機身接環也不同
如何能做比較?
http://panasonic.jp/dc/lens/index.html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M4/3的鏡頭無Leica是因為Leica不承認數位補正,所以那些鏡頭不能掛上Lecia的牌子販售~
4/3的Leica鏡頭也不是為了賣貴故意掛Leica~掛Leica都要認證過且要付認證費用的~不是隨便可以掛的~

按照Panasonic的說法是,未來M4/3可能會出Leica鏡頭~


PMA2009 專訪 Panasonic中提到這個:

Q:您的鏡頭設計的做法似乎已經遠離了鏡頭畸變的光學校正。現在有一個要素,數字校正內置設計。 你認為未來的設計將包括鏡頭的光學部分和數位部分(鏡頭校正)? 以及是否有任何的妥協參與數位像差校正?
A:在相機鏡頭的校正上一直有一些爭議,我們開發的數位鏡頭如果不使用該技術,我們根本無法作出這樣的鏡頭。 為了儘量減少體積和發揮最大的效能,我們選擇使用這種技術。 這是一個數位相機,因此它是有道理的。

Q:我們完全同意,我們不認為這是一個問題,你可以儘量發揮所有的性能,只要你得到的結果是好的。 因此,當你設計一個鏡頭,您要兼顧部分光學校正和部分數位校正?
A:是。 當然,我們的工作密切配合鏡頭工程師。 但徠卡不允許我們使用數位校正,所以這就是為什麼Micro系統沒有徠卡鏡頭的原因。 當然,我們有一個計畫,包括了部分萊卡鏡頭的路線圖。
kanako0605 wrote:
M4/3的鏡頭無Leica是因為Leica不承認數位補正,所以那些鏡頭不能掛上Lecia的牌子販售~
4/3的Leica鏡頭也不是為了賣貴故意掛Leica~掛Leica都要認證過且要付認證費用的~不是隨便可以掛的~

按照Panasonic的說法是,未來M4/3可能會出Leica鏡頭~


我也是猜沒掛Leica mark
八成是Leica不想做認證


感謝您的珍貴資訊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恩~~這樣說法可以這樣推嗎
光學校正>90分 = 萊卡標
光學校正+數位校正>90分 = 沒有萊卡標

但是這樣LX3的萊卡標又要如何解釋呢?
用第三方程式開raw就會看到嚴重變形與邊角失光
這也是萊卡認證過的鏡頭嗎?
這部份還蠻有趣的

另外G1目前的鏡頭都有數位校正囉?
raguna wrote:
但是這樣LX3的萊卡標又要如何解釋呢?
用第三方程式開raw就會看到嚴重變形與邊角失光
這也是萊卡認證過的鏡頭嗎?
這部份還蠻有趣的

另外G1目前的鏡頭都有數位校正囉?


猜測DC由於不可交換鏡頭因素,所以數位補正可允許~畢竟Leica還是靠Panasonic機子貼牌改韌體賣~所以DC上可能不會Care~單鏡頭就不同了~Leica還是有自己的堅持吧~

基本上Panasonic的說法都是針對4/3和M4/3部分~DC掛Leica其實就不用太Care了~掛Leica但品質確實不差。

M4/3的鏡頭按照Panasonic的說法是有採用部分數位補正,所以無法掛Leica牌~那應該就沒錯了~有Leica的M4/3鏡頭出現時,應該就是真正實力作了~
perahia wrote:
Panasonic生產的鏡頭裡
貼上Summilux的
目前只有一顆for 43系統的25/1.4
...(恕刪)


你忘了還有LC1和LX3
kanako0605 wrote:
作為CD的pickup(讀取器?)用的鏡片從20年前開始就理所當然的在公司內部量產著。
不管是什麼構成面的非球面鏡片,都能以高生産性的鑄具來量產,
...(恕刪)


其實非常有趣,這個PICK UP就是影碟机所使用的光學探頭,大陸叫激光頭,臺灣叫鐳射頭,這個部件就是由微型非球面鏡片組成的,松下和索尼壟斷了這個部件的供應,在很小的呎吋條件下能達到很高的精度,做相機鏡頭時呎吋放大一些自然更沒有問題。更有趣的是,松下是最早在DC上推廣MOIS鏡頭防抖技術的厰商,而且松下相機的防抖傚果也是相當優異的,而松下的這一技術恰恰脫胎于影碟機鐳射頭的抗震技術,與之類似的是索尼也很早地就跨過了鏡頭光學防抖的門檻,而富士、賓得、理光、奧巴這些傳統光學厰卻無法突破這個技術障礙,隻能購買CCD位移防抖的專利技術來解決防抖問題,這一技術脫胎于單反CCD的抖動除塵,由柯美研髮,當然臺繫光學厰遮兩種技術還都未能掌握。

所以松下的相機裏麵都很奢侈地使用著大量的非球面鏡片和ED鏡片,松下DC鏡頭相對同檔次機器是有着明顯的光學優勢的(如分辨率、廣角範圍、抗眩光紫邊等),而且大批量産還能保持成本優勢,以前是處理器跟不上,現在維納斯四代解決了不少問題,LX3、FZ28、FX180、FX38這批機器大賣也就不足為奇了。
zbond wrote:
你忘了還有LC1和L...(恕刪)


不是啦~~
他們是Summicron喔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perahia wrote:
不是啦~~他們是Su...(恕刪)


嗚嗚,鬧笑話了,好像在單反机裏麵打上leica標的鏡頭就代錶著是一件獨立的鏡頭産品,徠卡希望它的産品無論用在什么機器上都能始終如一的保持優秀的光學品質,所以堅持單獨的徠卡鏡頭必須通過光學設計來糾正畸變,所以松下近期那些M43的鏡頭隻能打LUMIX標了。而像LX3的鏡頭因為不可拆卸,所以即使通過數字糾正也但用leica標無妨,貌似DC裏麵那些只標leica的鏡頭一般都是松下自己設計的,而標明鏡頭種類的則是leica操刀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