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Leica X1 粉墨登場‧重現徠卡隨身機傳奇

akihindo wrote:
M43、4/3、APS-C、FF都是縱走式快門簾....您可能以為我說的是老相機用的橫走式布簾吧

之前有聽過一個原理解說,提到數位相機雖然有電子訊號控制的快門
如果沒配合實體快門簾,拍出來動態中的東西會像果凍一樣扭來扭去
所以您要確定清楚啊...


依照以前 Point and Shoot 不能換鏡頭的隨身相機快門結構推論 ( Ex. : T3 ) ,
再加上 X1 最高快門是 1/2000 s ,
我猜 X1 還是有一組 " 雙重鏡間快門 " .
當然 , 這只是個人推測而已 ....
butterdada wrote:
疑?!
M機不是手動的嗎
手動機有快門遲滯的問題?
M機的強項不是快門聲音小嗎?


不管是 SLR 或是 RF 都還是有快門遲滯的問題喔 ,
像是 KONICA HEXAR RF 與 LEICA M 機的快門遲滯也一定是不一樣的 ,
只是可能會因為差別很小所以感覺不太出來 ,
( 其實我也感覺不太出來 .... )
而 LEICA M 機的快門遲滯則是號稱最短的 ,
這應該就是所謂的所見即所得吧 ~
讚讚讚
kenzo_huang兄感恩啊
又學到一課
72,000 元....

那還不如買D300s +定焦鏡
還能買台外閃來用

且開機速度也太慢等等
搞不懂花大錢買這有好嗎.....
akihindo wrote:
以目前的科技來說,數.........
CANON數位相機不會有CANON底片機的味道
NIKON數位相機不會有NIKON底片機的味道
LEICA就算會飛天遁地也沒法在現有的數位感光技術上做出底片味的.......
(恕刪)


數位機要有底片味,目前還是只有兩家最接近吧.......

一家是只提供軍火(感光元件)給其他人廝殺,自己不下來玩的 Kodak
一家是出了一系列號稱「人像名機」的S(x)pro,SuperCCD顏色表現在DSLR裡面難逢敵手的 Fujifilm

共同點是兩家都有做底片..........

排除有後製的前提下,Leica 有點像是要把 X1 的顏色表現調到接近 Kodak E100VS 的感覺...........
但是,底片和CCD/CMOS 目前還是兩條平行線........

X1.........嗯.........那些錢可以買一大堆底片以及付沖片費......... 我還是繼續用 M6 + 35/1.4 Asph. ......
色调真的很有感觉

可惜价格太高,最近对焦距离太远,借口,只能是借口
chl2528 wrote:
數位機要有底片味,目...(恕刪)

老實說...我覺得KODAK跟FUJI的SENSOR要講底片味的話,還不FOVEON來的像
pikacat wrote:
那還不如買D300s +定焦鏡

DSLR跟沒有反光鏡的P&S機機或RF機
使用起來的fu差不少哩

pikacat兄可以去跟朋友借個幾台 數位底片皆可
強迫用個三個月
三個月後的心得
通常是兩極:超愛 或 不屑
kenzo_huang wrote:
不管是 SLR 或是...(恕刪)

大多來說快門時滯的話簾幕快門比鏡間快門要長,畢竟機械運作行程較長.
但以現代相機來說時滯問題決定性的因素反倒是在於AE的存在.
測光系統在按下快門鈕後的一瞬間要進行最終的測光運算,得出快門速度值後才能啓動快門.
例如以Nikon來說大多DSLR都比FM2要慢(FM2沒有計算測光這種東西).
一直要到專業機等級砸錢下去拼運算能力才有辦法勉強的跟上FM2的快門時滯.
因此M6快門時滯短是應該的,因為他沒有AE根本不須要等,M7/8/9都應該會比M6要慢.
而使用LV的機種更不用說,因為取景的關係在拍攝前必須先關閉快門遮光->清除感光元件上的資料->開啓快門正式曝光.
大多使用LV的小DC快門時滯短不下去的理由在此.

而SLR與RF相比除了快門遲滯以外另一個更重要的議題是黑幕時間,這點RF是大勝SLR與使用LV的機種.
或許沒有黑幕的拍攝感會給人一種快門時滯很短的感覺.

聲音與震動方面鏡間快門比任何型式的簾幕快門都要小,一樣的理由---鏡間快門的機械運作幅度較少.
當然~完全不具機械動作的電子斷流快門自然是穩坐寶座..

Leica M7/8/9都是金屬簾幕快門(至於是縱走還橫走我忘了),M6之前的機種是橫走布幕簾幕快門.
小聲是布幕快門的優點沒錯,但缺點是壽命較短(相較於金屬),且最高快門速度受限.

大多高級一點的小DC都是有鏡間快門的,低級一點的至少有光圈兼差的遮光快門.
沒有實體快門完全只靠電子斷流快門的是很差的貨色.
因為感光元件在感光後要取出資料時,若是依然暴露在光線下會干擾到讀出資料的正確性.
因此稍微要求一點畫質的小DC至少都會在拍攝後遮光再讀出資訊.
X1沒有意外的話應該是使用鏡間快門,在不用考慮交換鏡頭的輕便相機上用鏡間快門很常見.
更進一步的說應該是用了電子機械混成快門,因為鏡間快門大多做到1/500或1/1000就差不多是極限了.
在數位相機上可以改用電子斷流快門來求取更高的快門速度,可以在不用花大錢使用昂貴高速鏡間快門.
低快門速度時使用機械鏡間快門,高快門速度時使用電子CCD斷流快門.

butterdada wrote:
我手上的Contax i4R, Sony DSC-R1, Ricoh GRD III, Ricoh GXR
好像是真的沒快門簾
可以搞到攝影時無聲...(恕刪)

達叔,請回想一下您的M4/3機身拆下鏡頭看看接環內側可以看到甚麼?
設計上就是LV的機種快門設計成常開應該很符合邏輯.
這些使用LV的小DC鏡間快門都是常開(因為要LV),曝光前一瞬間才會閉(清除)-開(曝光)-閉(讀取)-開(恢復LV)

您的GRX靠在耳朵旁邊按一下快門,應該會聽到"嘰嘰"一聲,那就是鏡間快門的運作聲了.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說一點不中聽又很現實的...

這會是Leica第一台沒有癌症的高階隨身相機嗎?
想入手的人,等個一年多會比較好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