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萊卡鏡頭真的有那麼好?

如果以工藝水準、耐用度、材質、模具精良度、設計水準等等考量下去計算,日鏡的c/p值其實比德鏡還低喔。
只是日鏡的價格它是低到了一個臨界點,一個多數國家比較多人買得起的臨界點吧。
所以一個社會愈富裕、水準愈高呢,便愈能讓高品質的東西生存下去,而比較不會有劣幣驅逐良幣的情形~
kyotousa wrote:
為什麼 LP VS ...(恕刪)

CD音質如果夠的話
就不會想去搞SACD了
尤其台灣流行樂錄音品質真的蠻虛的
國外歌手在台灣壓片的CD都打死一堆台灣藝人的CD

放大的理由很簡單
如果大家都縮圖
連小DC都有出頭天的一天拉
不過數位用家要放大的問題還比底片用家來的大喔
富士的Froniter系列我記得好像最大只能洗12x18
超過的話不就要改大圖輸出
bobocat wrote:
再高的取樣率及解析度都沒法子取代你的耳朵及眼睛.


試喔. 那顯微鏡是做來做什麼的?
作心酸的阿?
直接用眼睛看不就好了.
CDees wrote:
試喔. 那顯微鏡是做...(恕刪)


顯微鏡的「放大倍率」當然比人眼要高很多,但解析度還是要遵守基本光學定律。
snowmen wrote:
小照片看起來當然有差,尤其是發色上面,光對著太陽看幻燈片,就可以強烈感覺出各家廠牌的不同。上次拿 AIS 50 F1.8 和 50 Summicron 照在同一張底片上(RVP 100F),連不會照相的朋友馬上就說怎麼差這麼多.... 那時我還沒拿幻燈片機出來喔,只是對著太陽看。?...(恕刪)


非常同意!

所有底片都必須要透過再複製的方式重製,特別是負片,所以複製品(相片)的品質受到沖印過程、放大機的鏡頭光學品質、放相技術(人的技術)、以及相紙解析度的影響。所以光是看相片(相紙),不太能看出鏡頭的真正實力。比較好的方式還是幻燈片投影。

正片底片即原稿,由於寬容度低、又是正像,因此差別很容易用肉眼判斷,德系與日系光學的水準,在燈箱上就可以比較出來。看不出來的,用幻燈機放大投影,尺寸越大差別越明顯。
銀牙烈虎 wrote:
但顯微鏡的「放大倍率」當然比人眼要高很多,但解析度還是要遵守基本光學定律。


所以說人眼的解析能力還是有限,
超過了這個限度, 結果一樣是在做 sampling.
寫錯了寫錯了寫錯了寫錯了寫錯了
bobocat wrote:
Digital就是失...(恕刪)


呵, 就是耳朵和眼睛不能實況重現才需要錄音和攝影的技術啊.

數位化就在取樣, 取樣就有失真, 這是事實, 但也和有人喜歡黑膠和真空管沒有關係.

底片和黑膠真空管不一樣, 底片有動態範圍和最小感光單元的優勢, CDD/CMOS 感光
元件要趕上還有很大的距離.

黑膠唱片和真空管的優勢就在那多出來的失真, 這些多出來的訊號真的不錯哦.
CDees wrote:
所以說人眼的解析能力還是有限,
超過了這個限度, 結果一樣是在做 sampling.


原始發問的是.....萊卡老鏡頭真的有那麼好該網頁說的那麼好?
板上大大有沒有人也有這樣的經驗呢?
自動對焦都焦點後移....手動對焦遊不是很辛苦?

怎麼會變成放大鏡討論了 ????
CDees wrote:
所以說人眼的解析能力還是有限,
超過了這個限度, 結果一樣是在做 sampling....(恕刪)


原文bobocat的重點其實在上一句:「Digital就是失真的同意字, 因為數位化就是在取樣. 這點在音響或是相機的領域中, 都是正確的. 」

不過我倒認為「再高的取樣率及解析度都沒法子取代你的耳朵及眼睛.」這句話的重點在於DAC。取樣再好,沒有好的DA轉換,人眼根本看不到所謂影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