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機:徠卡能比得過低端中畫幅嗎?

conooma wrote:
我搞不懂的一點就是,...(恕刪)


哀 我看他只會針對性的回文.果然是自high文.在他的眼裡可能數據比拍出來的東西重要吧.自爽說我拿了神鏡...

跟其他廠牌自 high的人一樣.買了鏡皇機皇 ,開箱文確拍拍公仔.測試文完全看不出來好在哪.

一直po數據真的有意義嗎?
是否思考看看相機背後的人比較重要吧.
cedric8tpe wrote:
阿斗的反應一點都不讓人意外。

其實我還留一手 ......... 隨便一顆就可以打敗 R180/2.0 APO .........
像這顆鏡頭還有它專屬的網站。
這是它英文的介紹
中文介紹
其拍攝成果
若您想要擁有,只需要下載,並動動手就有機會點選下載

鄭重道歉 ........ 我是來亂的 ...(恕刪)


不必到天文望遠鏡啦.....

徠卡~相機鏡頭光學之王...能打敗自己....
沒有別人.....還是自己....

Color Foto (max.
100 pts.

一:Leica R 2.0180mm APO
94.6 (*****+)

二:Leica Telyt R 2.8280mm APO-IF
94.7 (A) (*****)

三:Leica Telyt R 4.0280mm APO-IF
96.1 (A)
(*****+)

四:Leica R 2.8 400m
95.7 (A)
(*****+)

PS~跑車...0.1秒的差距.....專業雜誌的"數據"....
目前為止:徠卡就是鏡頭之王....尤其cedric8tpe兄台的數據....更佐證了::徠卡就是鏡頭之王......這句話是100%完全正確的~

http://blog.xuite.net/kimber999/salehouse/25976373
徠卡鏡頭確實是135系統的鏡頭之王

此篇版主討論和120比較

提出一點心得供版主參考

因每個鏡頭對色彩詮釋不同
就暫先不討論發色

用同一種底片
若是以大尺寸放像
譬如同樣放20吋(20x26)
那120的細節一定好過Leica(片幅和放大倍率的關係)
如果只放4x6
那一定看不出來差異


若版主有大圖輸出的需求
可考慮120相機(mamiya即可勝任)

不知道這是不是版主想要知道的比較


IQ4 150MP、Phaseone XT、Phaseone台灣推廣大使、行雲流水攝影藝廊館長
Lulumi wrote:
徠卡鏡頭確實是135系統的鏡頭之王(恕刪)

其實風兄已解釋得很清楚.....

一:有關徠卡鏡頭確實是135系統的鏡頭之王
二:有些人認為是"自爽".."和稀泥"...

三:資料怎麼找....LEICA鏡頭的科學數據就越好....

===============================分隔線=======================
說真的: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態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

PS~
一:如果您還不認同小弟的"鏡王"之說.....還是歡迎~拿數據踢館....
二:至於還要論技術、軟體、觀念、取景、.........請搜尋:控制變因~



http://blog.xuite.net/kimber999/salehouse/25976373
kimber999 wrote:
其實風兄已解釋得很清...(恕刪)

K大
我有一顆Leica R 19/2.9 第一代改好Nikon mount 要讓渡
5DII也都不會打版
您有沒有興趣
算了...小弟還是不要回某位仁兄的言論好了...
................................................
................................................
shaozhuohong wrote:
如果同樣的題材,同樣...(恕刪)


我買過120的Brxxx相機,我想使用低放大倍率來超過135底片Zeiss, Leica的表現。結果,在暗房放大機下,同樣放大到8x10吋,使用微粒對焦器看,前者多數時候影像顆粒是散鬆散的,但是Leica就不會,Zeiss也不會(哈蘇用鏡頭)。洗了百張照片後,我已經放棄Bxx相機了。

照片"數量"多了,好不好,自己心中會有把尺。


再者,我支持一個觀念,我們看彩色照片,好不好看,這中之包含明暗反差的呈現(高光仍有細節不死白、暗部有豐富層次,交待清楚不是一團黑霧),整體顏色均衡、真實(紅色不會爆掉、台灣的藍天真的有一些藍,不是一片灰白或刻意失真的過藍),物體邊緣清晰但又不失圓潤(不會像數位照片銳利度拉過頭)...,這些都是鏡頭各項數據的總體綜合表現,這些都不容易只由少數照片就能給予客觀評價的。如果你是數據迷,會上網做功課比評論報告,請你心中要相信,鏡頭表現仍有很多是測不出來的。

我有135, 120, 4x5相機、鏡頭,以我看過的照片,Leica的照片絕對是最優質的,它的鏡頭就是能拍出漂亮的照片,無論解析度、色澤。反觀,120相機我也常洗成4x6歸檔照片,我不覺得哈蘇的照片比Leica棒,我總覺得在4x6照片上,哈蘇的照片有一點點柔,不像Leica那般利。我提一個和風之和子相反的思維,大家參考參考:
如果你用5D2拍最大解晰度照片,然後你把這個檔拖到Word文字檔內,將圖縮小成你滿意的大小,通常你會發現照片是柔化的,銳利、清晰度下降了!在4x6的照片上,我覺得哈蘇120的照片就是如此,但如果你將之洗成11x14吋照片,你會豎起大拇指,滿滿的細節跑出來,佈滿整個大畫面!
Leica在4x6, 5x7, 8x10的照片尺寸上,它能使照片展現極佳視覺感受。哈蘇要到更大照片,就能完全解放出其鏡頭光學、120底片的魅力。測試報告?不會也不能告訴你這些的,數據迷要留意此點。

再者,數據佳,不代表照片一定會好看,Cosina出了一堆M接環鏡頭,其中不乏素質極佳的,我也買過幾顆來拍。我的感覺是,解析度不錯,但是色調偏冷調,膚色不好看,整捲照片你看就會嘆氣,色澤、氣氛不會是你滿意的。照片拍多了,鏡頭的表現在哪裡,你心中究竟喜歡不喜觀,你會有個客觀的選擇。這時,你要相信,測試報告和你實用的感受,是有相當差距的。用測試報造縮小你買鏡的對象,但一定要實拍過相當數量照片,你才會有較佳、較客觀的定評。用眼看鏡頭測試報告、就想用嘴說鏡頭好壞,就如同看汽車雜誌後說某車好不好開一樣,是有盲點的,因為鏡頭的總體表現,一定要透過相當數量的照片來呈現其"平均"表現性。

Leica的平均表現性,用了超過10年,拍了百捲以上,我目前覺得,它絕對是最優之一,起碼你不會嫌Leica照片素質不佳、起碼你不會覺生命精華十年陪葬在不中用的王老五身上。
誰說老頭子、過來人的話不具參考性?這都是每個人青春歲月,白老鼠實驗換來的經驗。為什麼,Leica數十年來其鏡頭表現、價格有其市場認同,這決對不會只是名牌思維而已。

攝影器材與影像處理流程在基本上是在物理特性與化學反應兩者之間,

在物料、市場、需求之間取得平衡的結果,沒有誰佔上風的問題。

如果真要說說攝影這檔事,相信是左右腦均衡的比較佔便宜,如此而已。

在這個誰也不服誰的年代,落入數據爭論其實沒必要,不管你怎麼穿搭,

不管你是濃妝艷抹還是素顏低調,一旦走出了門,自己就知道別人的目光是否會在自己身上停留了。

話說看場合穿衣服很重要,看場合說話更重要,所以,回到生活實際面,

朋友可以多交,但是為了數據面紅耳赤就不必要了。

至少我上過的知名館子,沒一家是在比哪個師父的刀比較快的,或者拿”刀有多鋒利”來做店召的~~~
我韃韃的馬蹄 是美麗的錯誤 我 不是歸人 只是個過客
器材的數據
可以作為判斷的基礎
但它不是全部,更不是全貌

有些器材
好的數據,它是關鍵性的
也就是一項數據,就可定輸贏

有些器材
好的數據,不一定可扳倒別人


因為有這麼複雜的狀況
所以
口水常因此而生

口水難免,但適可而止為上

各位以為然否?

Anatomist wrote:
我買過120的Brx...(恕刪)


我同意您的某些觀點, 例如 Cosina 鏡頭的色調偏冷調, 儘管測試數據不錯, 但是成像就是不太吸引人, 不過您舉的例子 : "用5D2拍最大解晰度照片,然後你把這個檔拖到Word文字檔內,將圖縮小成你滿意的大小,通常你會發現照片是柔化的,銳利、清晰度下降了" 是不合適的, 在數位世界裏縮小圖檔要經過低通濾波器的 "降低頻寬" 程序, 否則會產生 Aliasing effect 反而使得照片會不清楚, 所以一般的程序是縮圖後要再一次銳利化才對, 這與底片放相是不同的.

再說到放大到 8x10 時, Leica 135 鏡頭到底有沒有能力與 120 片幅相比, 黑白負片也許還可以(但是放相時要很小心), 彩色正片就很難, 舉個例子 : 日本 "風景寫真" 雜誌我想有不少人看過吧, 每期刊頭都有2~3位攝影家的作品, 作品尺寸只要是不跨頁的話不會超過 8x10 的大小, 大約半數以上的攝影家的作品是使用 Pentax 645, 其餘的也有 Hassy., Leica, ..., 有位 "水越武" 的作品是長期使用 Leica R 系統, 以日本雜誌的印刷水準, 放大後的 Leica R 作品的細緻程度還是不及 Pentax 645 的作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