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入手M8之後,由於1.3的焦段轉換,著實是讓我頭痛很久,廣角端的Leica原廠選擇,現行鏡頭定焦最廣只有 M21ASPH,在M8上大約是28mm,雖然算是廣角,但是總會有覺得不夠廣的時候,自己又很喜歡廣角的感覺,所以一直在尋找廣角的解決辦法。
除了21mm,要不然就是找 Leica 15mm/f8,這顆實在是天價,只好放棄。如果是以Contax G16比較有親民的價格,可是G16又需要改鏡頭,也不好找品相優又改好的。要不然就是ZM15mm,這顆也是很好的鏡頭,不過台灣賣太貴,透過代標網又很麻煩。還有電影鏡頭,可是也是要改,加上ebay上還要有實驗的精神。想來想去只好還是慢慢存錢,乾脆有機會就直接買 WATE ,也就是想要分享的這顆 Wide Angle Tri-Elmar 16-18-21mm f/4 ASPH。
所謂的 Tri-Elmar,並不是變焦鏡頭,而是可以切換三個焦段的定焦鏡頭,WATE 16-18-21mm 並不是第一顆,之前還有一棵 Tri-Elmar 28-35-50mm,也是很優秀的 TE,小巧、輕便、畫質優其實是當初leica設計Tri-Elmar的概念,WATE 16-18-21mm 比起 ZM15 ,體積上小了許多,不過ZM15是F2.8,所以自然體積也大的多。
WATE 有兩種販賣的版本,一種是跟著finder一起賣的package,另外一種則是單獨鏡頭的版本,現在新出的都是跟著 Universal finder 的 package,單獨鏡頭的版本已經不販售了,我買到的是跟著 Universal Finder 的版本。

鏡頭原本是加裝12458遮光罩,不過不能轉接濾鏡。

拿掉遮光罩,鏡頭的前端有紅色標線,據說是提醒使用者不要以這面朝下,理論上這顆鏡頭都要有遮光罩保護才行。

鏡頭的前端會突出,一般的超廣角都是這樣子,所以要格外小心。

鏡頭焦距的轉換,是有三段切換的方式,基本上使用起來就像是三顆定焦鏡頭一樣。

對焦跟其他M鏡頭一樣,有個對焦柄設計。

在M8上要裝IR濾鏡,原本附的遮光罩不能鎖 UV/IR ,這支鏡頭要裝濾鏡需要14473轉接環,轉接到67mm的尺吋,至於為何要轉接到67mm,應該是避免暗角,14473轉接環有附一張硬的塑膠卡,可以切換在傳統或是M8上面用,沒加卡就是傳統上的遮光罩,可以上保護鏡,加了卡片就是檔掉Adapter 上的觀景窗缺口,避免漏光。

接上轉接環的樣子,加上67mm UV/IR。

如果是傳統機身,就不需要那張塑膠卡,遮光罩缺口就會露出來。

再來是 Finder 的部分。
這個 Universal Finder 其實有五個焦段,16 18 21 24 28,也就是涵蓋了傳統和數位上面所有的焦段,等於是為了這顆鏡頭量身打造,也有很多人單買這個 Universal Finder ,一次解決廣角端的觀景框。
有兩個懸扭,一個是切換焦段,一個是切換焦距,Finder 框現會隨著焦段和焦距而變化。

來幾張指揮挺組合照片。
跟M8合照


跟M7合照

講真的,這樣裝上機身,還蠻不符合我用RF的精神--輕巧方便,因為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用在M8,所以也可以用Leica 21-24-28通用觀景窗取代 Universal Finder,會更加來的輕便。
剛入手沒多久,放上幾張輕鬆測試的照片,可能還沒完全摸清楚這顆鏡頭的調性,之後再來跟大家多多分享底片和數位的照片了。







========================================================================
5/10 新增:
M8 + WATE
21mm ISO1250
M8 + WATE
21mm F8 1/250 ISO320
M8 + WATE
中庭大樹
21mm F8 1/45 ISO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