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玩了單眼相機也差不多兩年了。
當初因為D40沒有對焦馬達,火大想說既然都不能AF,就全買MF的老鏡頭來玩吧!
然後因為ebay是個邪惡的地方,所以就累積到今天6支MF老鏡,1支AFS鏡頭的地步...

今年暑假,想想我這麼多支FF的鏡頭,只用在x1.5的D80上實在太可惜了。所以便想了要買全幅機的念頭。
D700/D3/D3x是遙遠的夢想,買了可能會被女王殺掉,所以就想,那乾脆買台手動機械式SLR吧 :D
說到要買Nikon的機械式SLR大家一定都會推傳奇般的FM2的,老實說我也很想買

但後來發現同一年初的FG也滿不錯的,而且價錢便宜很多。
所以最後就在ebay以50元美金買了一台品像不錯的二手的FG :)
-----------------------------------------------[分隔線]-----------------------------------------------
先來簡單的介紹一下今天的主角Nikon FG。
FG是Nikon在1982年推出的入門SLR機種。
同一個階級的機種包括1979年推出的EM和1984年推出的FG-20。
但FG的規格應該算是比這兩台都稍微好一點點。
FG因為是入門機種,跟FM2相比起來建造和功能都簡陋了不少。
例如淺景深預覽這個基本的功能救被省略了。
而最高快門速度和閃光sync speed也是被大大的縮減,
從FM2的1/4000 sec, 1/200 sec,被簡化到1/1000 sec, 1/90 sec。
在底片相機上這些的確造成了不少的限制。
最後,不像FM2是純機械式相機,FG則需要靠電池才能運作,沒電的時候只能在M90 & B快門這兩個back up modes使用。
不過Nikon還是有給了FG不少頭銜。
例如,他是第一台擁有program mode的SLR (雖然說不是很聰明)。
而他的閃光熱靴竟然有四個接點,所以支援TTL (但只有1/90 sec的sync speed…囧)。
想想看1982年有這些功能也還算滿厲害的啦。
不過我會買FG最主要的也是因為他支援AIS鏡頭的測光,
所以讓我的老鏡頭全部都活回來,母哈哈哈。
-----------------------------------------------[分隔線]-----------------------------------------------
好啦,講太多話了,是時後看圖了!
先來張正面吧!

要買Nikon的SLR當然要買銀色&黑色的色款,
這真的是百看不厭的配色,比全黑的看起來有質感多了!
機身最右邊是一個小手把,要裝上MD-14 motor drive的時候要拆下來。
他真的很小,我的手算是小的,但我拿相機的時候常常都回直接跳過他去握到自拍計時器的撥桿。
但我承認有這個小把手還是比沒有好啦~
把手的左邊是自拍計時器的桿子。
往右撥90度後就開始計時,大概15秒後會回到原點。
如果你已經按下快門的話那他回到原點的時後就會觸發快門,如果沒有的話就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
中間就是Nikon用了50年的F mount。
mount左上方的黑色的那個東西就是跟鏡頭光圈還上AIS的卡榫連接的地方,
有了這個相機就知道鏡頭的光圈是什麼,藉此測光。
我還是想不通這麼簡單的機構為什麼在DSLR上要到D300以上的機身才有....

真的是所謂的市場分化吧。
最後左手邊上面的那個小黑點是一個按鍵。按住之後就會曝光補償+ 2.0 eV
背光拍攝的時候滿好用的。
再來看看機頂有什麼東西。

最左邊算是一個三合一的轉盤。
中間就是底片迴轉的撥桿。
下面的轉盤,把他整個拉起來就可以選擇底片的感光度。
而轉盤右下角的小按鈕,按了之後就可以選擇曝光補償,從-2.0到+2.0 eV。
中間就是Nikon慣用的閃燈熱靴。
像我之前講的,FG的熱靴有四個接點,所以可以支援TTL flashing。
不過聽說好像比閃燈自己的測光還不准...

熱靴前面就看到了JCII pass的貼紙。
我還是不知道為什麼老相機都有這個貼紙,我爸的老Canon T50也有,有人知道嗎?
最後右邊就是快門速度,底片撥桿,快門,和顯示底片使用數量的小窗口。
FG的快門只有1sec - 1/1000sec。如果大白天的話真的不太夠用。
沒有電的時候只有M90 (就是1/90秒)和B快門可以用。
A & P mode要按按鈕才可以進入和退出。
轉盤左下角的撥桿是開警告聲音的開關。
打開之後在 A & P mode如果測光有問題他會叫,如果快門低於1/30的安全快門他也會叫...

大概介紹完畢,
來多看幾張不同角度的照片吧。




配上18-55 VR,貼住AIS轉圜之後可以在P mode使用,24-55mm都沒有成像圈。
當然AF跟VR都不能用啦...

不過重量倒是配合的滿好的。
最後來看一下FG拍的來的照片吧~ :)
以下都是用我爸留給我的,2005年過期的Kodak 400 film....

可能因為過期了所以飽和度比較低,雜訊也滿高的。
不過我還滿喜歡這個調調的。
這些照片都是用epson 4 in 1的掃描器掃到電腦裡而已。
1. Vivitar 135mm f2.8

2. Vivitar 135mm f2.8: 偷拍阿嬤用G10

3. Nikon 50mm f1.8 E: 早上mall裡的咖啡店

4. Nikon 50mm f1.8 E

5. Nikon 50mm f1.8 E

6. Nikon 50mm f1.8 E

7. Pro 21mm f3.8

8. Pro 21mm f3.8

9. Pro 21mm f3.8

10. 18-55 VR P mode拍的

11. Pro 21mm f3.8

12. Vivitar 70-150mm f3.8 macro

13. Vivitar 70-150mm f3.8 macro

14. Vivitar 70-150mm f3.8 macro

15. Pro 21mm f3.8: 其實我拿到相機的時候是要考試的前一天,哈...


16. 閃光燈失敗作品,那時候不知道sync speed是1/90,用了1/125,果然就出現黑條紋了

-----------------------------------------------[分隔線]-----------------------------------------------
使用心得:
FG買來大概用了兩個多禮拜了。
剛拿到的時候我真的超興奮的。
第一次撥動那個底片發條,聽到那個快門的聲音的感動真的不是言語可以形容。
我不知道到底為什麼底片機可以讓我這麼滿足,但我那幾天只要拿著他玩就不自主的笑了。(聽起來挺變態的...)
第一卷相片剛洗出來我看的時候本來有一點點失望的。
但回家細細品嚐之後覺得,這些照片真的有一種數位照片沒有的感覺。
可能我功力不夠不能把數位相片調成這個樣子,或著我只是情人眼睛出西施所以自我麻醉了。
但不管怎樣,我覺得我在底片的世界裡找到了數位沒有的感覺。
所以我很開心我買了這台相機 :)
也許我真的是個很復古的人吧,哈哈
最後分享一張我的Nikon Film family的全家福。
也許下次在寫一個pronea S的文章吧。
謝謝觀賞!

想看大圖的請點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