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的是我用過最有感覺的一部相機了!
打從一開始接觸攝影,我用的就是時下流行的電子式相機,光圈、快門、測光等全是電子控制,還有一大堆阿里阿雜、有的沒有功能,提醒著你曝光 over or under 了幾格,焦點沒有沒跑掉…etc.。拍照的『成功率』是提升了,但照片的『相似率』也增加了。
這些迅速且準確的電子攝影器材,尤其是 DSLR,很容易讓人一不小心就落入『不思考』的陷阱裡頭,拿起相機就是一陣瘋狂掃射,然後再從幾 gigabytes 的記憶卡裏挑出無辜被打中的好鳥…。
摸過 FM2 這種機械式相機之後,才真的體會到『攝影』其實是很單純的,調整好曝光組合,悠哉的構圖,然後按下快門,就這樣,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把全部心力放在拍攝主題上,再沒別的。
※
相機是我跟同事德瑞克借的,這台相機從他大一一直跟著他四處征戰直到現在,歷經近十年,尚未除役。因為我從沒玩過這種相機,前天厚著臉皮開口跟他借,想不到德瑞克相當爽快的就答應了,隔天把全部家當都帶來借我,包括一機三鏡外加一顆閃燈。
當我把這袋機絲頭帶回家後,老婆大人看到相機的第一句話是『好有質感哦!』然後就一直讚賞著這金屬機身多有味道,小巧的鏡頭做工多有質感之類的。當場讓我想把防潮箱裡那一整套 Canon 設備賣掉,拿去換一台小玉爸最愛的萊卡牌相機(不過這錢應該連個機身都買不起吧…><")!
這相機因為是借來的,沒辦法與我長相左右,於是在拍到剩幾張底片時突然興起幫它拍寫真的念頭,一方面也為我第一次使用機械相機留下紀錄,另一方面是真的被它高質地的外觀所吸引。拍攝時故意用工作燈斜打,利用陰影把立體感帶出來,每張照片展示著機身上不同部位按鈕及轉盤的功能。
※
在鏡頭旁的小黑鈕是鏡頭釋放鈕,壓下後旋轉鏡頭即可取下鏡頭(Nikon 和 Canon 的方向是反的,這讓我花了點時間才適應過來)。該按鈕右上方像個同心圓的東西據我跟主人求教之後,還是沒能知道這東西的作用為何。
有個白 bar 的東西是很有趣的發條式自拍器,拉下後按下快門釋放鈕它會慢慢慢慢的回到原位然後才真正釋放快門。它右上方的拉桿是景深預覽鍵,按下後會縮光圈讓我們得以看到景深的變化。
這轉盤有雙重功用,往上拉之後再旋轉可以調整 ISO 值,平常時就是用來設定快門速度。
回片器,拍完之後把中央的橫桿拉起來轉動即可裝底片收回片盒。
最左手邊的是過片拉桿,拉桿下的小拉桿是用來玩重覆曝光的;一旁的金屬按鈕是快門釋放鈕,中間的小孔是用來裝快門線的;它們兩個中間的小窗則顯示著已拍張數的資訊。
閃燈座及觀景窗。那個四方型的東西據德瑞克的說法是用來放從底片紙盒上撕下來的紙片,可以讓攝影者不至於忘記相機裡頭裝的究竟是哪一捲底片,因為不同底片特性就不同,這貼心的設計可以提醒攝影者用最佳的手法來表現這捲底片。
右手邊的是與過片馬達的接點,馬達卡上這裡後就可進行高速過片。它上方的是 reset 鈕,按下後就必須回片,除了在拍完一捲底片後使用,中途想換其他 ISO 或不同特性的底片時也可用,所以德瑞克才會說這是 reset 鈕。
左手邊的也是過片馬達的接點,它下方的是水銀電池盒,用來供給測光表電源,沒了這個還是可以拍照,只是測光表將失能,曝光值的決定就得靠經驗了。
接上 50/1.8 的 FM2 就是有一股十分誘人的魅力,優雅的姿態讓人很難不被吸引,拿上手上把玩更是讓人有種幸福的感覺。
這是另外兩顆鏡頭,一顆是 24/2.8,一顆是 105/2.5,三顆大光圈定焦鏡涵蓋了廣角、標準及望遠(好啦!好啦!105 只能算『小』望遠…:p)。
德瑞克就靠著這一機三鏡留下了許多美好畫面。有興趣的人可以到《這裏》看看他拍的作品,【探險家部落】是他開的站(還上過報哦!),他裡頭的化名叫『詹姆士』。
※
借來玩的這一整天的時間,用的是黑白的 Trix 400 底片,增感一格。
現在還在我的專屬暗房裡(公館五色鳥),等片子沖出來再 po 上來給大家看看拍出來的感覺。因為從沒玩過手動對焦,雖然仔細看著觀景窗裡的裂像對焦屏合焦了才拍,可是我還是相當懷疑拍出來的照片真正成功合焦的會有多少…。
※※※※※ 補上實拍照 ※※※※※
其實用機械相機和我平常用 20D 並沒有什麼大不同,只不過從調整光圈快門、對焦、過片…etc.,一切都必須自己來就是了,對我來說這真的算是初體驗。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在決定曝光組合及轉動對焦環的同時,竟覺得自己又向某個地方邁進了一步…。:p
因為這次借相機的時間剛好是上班日,所以沒機會把 FM2 帶出門拍照,只能拍一些上班實況(豁出去了,連開會都給它拿進去拍!:p)及日常生活照,完全沒什麼主題可言,偶而還會有一些失焦的作品,但就拍照經驗來說,是一次難能可貴的體驗,天曉得我下一次碰類似的這種機械相機會是哪年哪月。
※
底片:Kodak Trix 400 增感一格
沖掃:公館五色鳥
※
更多照片請見《Kodak Trix 40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