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一篇"D700 vs D750 之夜景篇"探討低照度下兩機的高感表現後,本篇要探討過曝的情況下,以RAW檔拉回後製的表現如何。
一樣是懶人比較法,沒上腳架,M模式,用同一顆鏡頭 (70-300VR),光圈快門一致,一台拍完立刻換鏡頭給另一台拍攝。兩台之間可能取景略有偏差,換鏡頭的時間約10秒,不排除可能光影會略有差異,但應該還可忽略。

圖共三組,第二組跟第三組的畫面一樣,但第二組比第三組過曝一倍(1/50秒 對 1/100秒)。用LR-5以D750拉曲線,然後將設定值複製給同組D700後出圖。每一張圖都會附上調整前後的擷圖,讓大家可以大概比較一下調整前過曝的程度。
第一組是landscape對 landscape,第二三組都是standard對standard,無論我怎麼改,色溫都會略有差異,所以大家就忽略色溫表現,專注在漸層過渡的表現上吧!
最亮處已經爆表了,連 D750 -5ev 都拉不下來,我已經盡力展現最大細節了,功力不足處,還請多多包涵。若有先進想用我的原始檔試試,還請告知,我再上傳以便大家取用。

這一次,圖就不上傳到Flicker了,直接用01的高解析度圖床,應該是不致於會影響畫質表現。

以上簡單報告完畢,接著我們直接看結果吧!
--------------------------------------第一組------------------------------------------
D700
D700 vs D750 (2)-寬容度篇
D700 vs D750 (2)-寬容度篇
D750
D700 vs D750 (2)-寬容度篇
D700 vs D750 (2)-寬容度篇

--------------------------------------第二組------------------------------------------
D700
D700 vs D750 (2)-寬容度篇
D700 vs D750 (2)-寬容度篇
D750
D700 vs D750 (2)-寬容度篇
D700 vs D750 (2)-寬容度篇
--------------------------------------第三組------------------------------------------
D700
D700 vs D750 (2)-寬容度篇
D700 vs D750 (2)-寬容度篇
D750
D700 vs D750 (2)-寬容度篇
D700 vs D750 (2)-寬容度篇

結論:
以這次的對抗來看,我看不出D750的寬容度有比D700更出色的表現。在還沒購入D750之前,D700 RAW檔的寬容度,我已經感到很滿意了,我想可能大家說的是JPG檔直出的高動態範圍,但我實拍的結果以及大家分享的圖片,好像也看不出有明顯差異(HDR效果跟扁平模式且不論,第一種是兩張疊圖演算的結果,第二種的顏色比較不討喜)(剛剛才想到我還沒有測試D-Light的效果)。
或許是我PUSH的還不夠,也或許我的測試方法並不好,還請大家多多提供指教,到底要如何才能展現D750高寬容度的優點?
文章關鍵字
打鐵匠 wrote:
繼上一篇'D700...(恕刪)

就個人所知道,一個感光元件的動態範圍,並不一定是同樣基準點,去往高光與低光範圍移動,獲得所謂動態範圍。





一個感光元件的訊號與光子強度如下。


平坦區就是光子飽和,也就是死白區,無法有對比差異,
假設您,把基準點設在光子強度很小的地方,那麼你提高曝光值到過曝的範圍就很大,也就是不容易過曝。
但是相對就會縮減低光,也就是曝光不足雜訊狀況。


Canon 5D Mark III vs Nikon D800: Dynamisch bereik

低光差異
高光差異




感謝D大熱心解說,您的意思是否是說,寬容度高的感光元件,像個比較深的井,比較不容易被填滿?
依照您提供的圖形,我試著找一張比較暗的圖,都拉高5ev看看,但似乎D700跟D750仍然在伯仲之間。
(兩張均未降噪,原始ISO 1600)
D700


D750


原始圖:
D700


D750

打鐵匠 wrote:
感謝D大熱心解說,...(恕刪)


你那是 用軟體 後製!

要在相同光源 ,相同場景 相同鏡頭 .光圈 快門設定都依樣 拍攝出來的結果!

才會開出差異!

看來 800 是幹掉 5D III無誤

打鐵匠 wrote:
繼上一篇'D700...(恕刪)


可以試看看一張就完成這樣的照片
再來看這二台相機之間的差距
arclen wrote:
可以試看看一張就完...(恕刪)

感謝arclen兄的指教,您的EOSM、D610作品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功力非凡。我這次的樣本,應該跟兄台的提出的範例一樣,原始都有過曝,但D750拉出來的,並未有超越D700之處 。1比1 對比細節。上方較亮的雲,最亮處D750一樣over,且過渡範圍很短。下方較暗處的雲,D700的漸層過渡也沒有輸D750。

左D700,右D750




之所以會做這樣的對比測試,就是希望排除人為的主觀感受,以同條件下的照片,同樣的調整值,檢視差異性。譬如說D750的LCD螢幕可能動態範圍較高,也會讓人誤判。

兄台提供的這張圖的確很漂亮,您的後製手法是一張圖拉曲線呢,還是輸出兩張不同亮度的圖再到PS中疊圖呢?
flymousetw wrote:
要在相同光源 ,相同場景 相同鏡頭 .光圈 快門設定都依樣 拍攝出來的結果!

感謝F大指教,我的同組圖片,以上條件全都一樣(雖然手持構圖會略有差異,10幾秒間雲朵會有變化,但因快門光圈鏡頭ISO皆固定,不會影響曝光條件,差異之處,應該還可以腦補修正)。
還請繼續多多指教。
打鐵匠 wrote:
兄台提供的這張圖的確很漂亮


謝謝過獎了,這是隨手拍的,以前都會用黑卡
但現在使用的方式就是使用寬容度
你看到的都只有一張在LR就能完成的照片
在這個場景中,當你得到一張正確曝光值的照片時
會發現在暗部過暗或是亮部過亮的兩種狀況
用LR筆刷將過暗的暗部刷亮或將過亮的亮部刷暗
就可得這類的照片,但也要正確曝光值決於亮暗部中間
比較不會讓暗部極過暗刷不起來,反之亮部也是
也許使用LR的話可以得到之間的差異
我從D7000--->D610看見這種差異
arclen wrote:
用LR筆刷將過暗的暗部刷亮或將過亮的亮部刷暗

感謝指教,學習了,有空時我也用這方法來調調看!
若還有其他心法還請多多分享
想問一下為了把D700和D750後製成一相似的圖樣,在LR上各自是拉了多少數值,如果一樣或者D700拉的比較少,這比較才有意義~不然假設D700暗部拉了+100,D750暗部才拉了+50~~~那寬容度還是差很多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