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是懶人比較法,沒上腳架,M模式,用同一顆鏡頭 (70-300VR),光圈快門一致,一台拍完立刻換鏡頭給另一台拍攝。兩台之間可能取景略有偏差,換鏡頭的時間約10秒,不排除可能光影會略有差異,但應該還可忽略。
圖共三組,第二組跟第三組的畫面一樣,但第二組比第三組過曝一倍(1/50秒 對 1/100秒)。用LR-5以D750拉曲線,然後將設定值複製給同組D700後出圖。每一張圖都會附上調整前後的擷圖,讓大家可以大概比較一下調整前過曝的程度。
第一組是landscape對 landscape,第二三組都是standard對standard,無論我怎麼改,色溫都會略有差異,所以大家就忽略色溫表現,專注在漸層過渡的表現上吧!
最亮處已經爆表了,連 D750 -5ev 都拉不下來,我已經盡力展現最大細節了,功力不足處,還請多多包涵。若有先進想用我的原始檔試試,還請告知,我再上傳以便大家取用。
這一次,圖就不上傳到Flicker了,直接用01的高解析度圖床,應該是不致於會影響畫質表現。
以上簡單報告完畢,接著我們直接看結果吧!
--------------------------------------第一組------------------------------------------
D700


D750


--------------------------------------第二組------------------------------------------
D700


D750


--------------------------------------第三組------------------------------------------
D700


D750


結論:
以這次的對抗來看,我看不出D750的寬容度有比D700更出色的表現。在還沒購入D750之前,D700 RAW檔的寬容度,我已經感到很滿意了,我想可能大家說的是JPG檔直出的高動態範圍,但我實拍的結果以及大家分享的圖片,好像也看不出有明顯差異(HDR效果跟扁平模式且不論,第一種是兩張疊圖演算的結果,第二種的顏色比較不討喜)(剛剛才想到我還沒有測試D-Light的效果)。
或許是我PUSH的還不夠,也或許我的測試方法並不好,還請大家多多提供指教,到底要如何才能展現D750高寬容度的優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