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先進大家好,因為今天我整理相機時,無意間發現我D80的FORMAT(垃圾桶+測光鈕 同按)只會閃FOR 但卻沒把記憶卡確實的格式化,但若是進MENU裡去格式化還是可以的。(以上問題已解決..要按2次)心想 總算 總算我的相機有問題了 為何說總算呢因為我覺得D80真的是很耐操 ,加上我拍照的觀念 相機只是工具就是要用要操, 但畫面是稍縱即逝, 有些地方你可能只來一次,加上常常看到版上一些新手常常對相機照顧的無微不至,這也是我發這標題的原因,從我映象中2006 10月左右買 配18-70(因為之前賣掉D70留下鏡頭), 約2007 5月換成18-200成為機身蓋,這期間我的D80經歷了

兩次日本- 淋淋雪、淋淋小雨 (邊淋邊擦 但係縫還是擦不到 )

一次峇里島 - 吹吹海風 、淋淋小雨(邊淋邊擦 但係縫還是擦不到 )

最近的義大利- 淋淋小雨(邊淋邊擦 但係縫還是擦不到 )

平常就是拍拍活動,加上我沒有用相機背包的習慣,雖然有一卡達每克 但我覺得太重了,出國只用來背相機搭飛機用 一到當地就換成一般斜背的包包,這樣也輕鬆點,SB800就塞在褲子屁股後的口袋或工作褲大腿邊的口袋,這樣拍照多輕鬆方便,所以我的相機也是時常在碰撞。

還有NIKON 18-200 坦白說也滿耐操的 除了頭常下垂外,有時背著頭下垂出來我也然的去縮,因為縮了走沒幾不路又下垂出來,所以淋到雨低後,有時拿起來拍一縮各鏡頭 可能就把雨水給帶到鏡頭裡了..

自己平常保養D80的方式
外觀就用吹球先把機身吹一吹再用3M魔布弄濕擰乾把機身擦一擦,偶而會用一點點車子的皮革保養乳液把機身擦一擦 整台跟新的沒兩樣

裡面除了看到照片有雜點才會去用吹球吹一下CCD ,而且入塵似乎也沒想像中的容易。

以上是分享一下自己虐待D80的實錄 .........真的很耐操

所謂有圖有真相,因為出去沒辦法拍下當時相機淋雨的情景,
只好把相機噴上水 拍給大家看
大家來說說自己的NIKON有多耐操
大家來說說自己的NIKON有多耐操
大家來說說自己的NIKON有多耐操
大家來說說自己的NIKON有多耐操
文章關鍵字
耐撞也算嗎? 機身從一公尺高度直擊地面~ 有點小擦傷, 使用半年沒有任何異常!

常常淋雨, 次數忘了有 1N次吧!
jhao56 wrote:
無意間發現我D80的FORMAT(垃圾桶+測光鈕 同按)只會閃FOR 但卻沒把記憶卡確實的格式化,但若是進MENU裡去格式化還是可以的。..(恕刪)


這問題我很早之前就發現了... 目前無解...

好像有點離題了..
Nikon D90(MB-D80) + 17-55 + 28-70 + N35.2 + N50.4 + SB-800(SD-8A) + T124
今年2月去合歡山遇到下雨也差不多把我D80淋成像樓主這樣
然後拿乾布擦拭後還是活龍一條 (原來我D80也有某程度的防滴....)
我都不敢這樣淋.....

不過D80整天裝著小黑五在胸前盪來盪去的,我好怕哪天D80咬不住小黑五,把它吐到地板上以表不滿.....

乾脆有沒有大大分想一下小黑五掛在D80上的耐用度,還是要等小弟來測試~
jhao56 wrote:
...無意間發現我D80的FORMAT(垃圾桶+測光鈕 同按)只會閃FOR 但卻沒把記憶卡確實的格式化,但若是進MENU裡去格式化還是可以的。心想 總算 總算我的相機有問題了...(恕刪)


這個問題我也有發現
後來發現是(垃圾桶+測光鈕同按)兩次
第一次會閃FOR
第二次FOR會一直亮著
等到FOR不亮然後就格式化就好了

感覺是一種防呆設計

當兵時

指揮部在沙灘舉辦排球賽

還調來消防車灑水給大家清涼

我擔任新聞兵,結果我的D50被水與沙猛擊

回去後拿蓮蓬頭沖一沖,放進電腦機殼裡烘乾,依然是一尾活龍


https://www.instagram.com/izzychiang/
雖然我不是N家的 但還是建議樓主
雖然現在很多相機都有防塵防滴
"浴佛"這種動作 能避免盡量避免
真的想換機 也別拿來做實驗
除非你想表達一些我們搞不懂的部分

3月在凱道有個聲援西藏祈福晚會
無奈當時大雨下的希哩嘩啦....
又沒帶機器的雨衣
還好身上穿著樹牌的防水外套
就把10圓雨衣讓給機器穿
那天雨真的超大 淋到整臉全濕
水跑進眼睛影響視線
最後還用腳架袋蓋住機身和腦袋

拍到快接近尾聲 小馬哥也到了現場
一票人衝上去搶拍的同時 我的觀景窗卻越來越糊....
原以為是觀景窗跟臉貼太近 起霧
用手擦了一下再看 還是糊的
當下心一涼 完了
把鏡頭轉過來一看 果然一片霧茫茫
前鏡片組內側整個結露.....
就這樣 淋了一晚上雨 重點沒拍到(有拍啦 但是每張都柔焦)
好在回家關了一天防潮箱就復原了

另一次是在八通關 拍生態
預計一週的行程 開場就下了三天雨
八通關的棧道一片泥寧
葉子上的水蛭也快樂的像我們打招呼
不過攝影機跟鏡頭在雨衣的保護下 看似活得好好的
第四天天氣放晴 氣溫回暖問題就來了....
鏡頭內的水氣遇熱蒸發 全蒸在鏡片上
怎辦?
只好請人抱著機器衝回觀測站 用吹風機把水器烘乾
那位老兄烘了半個小時 情況也沒改善
於是突發奇想 把鏡頭前方的鏡片壓環旋下
看看水氣會不會快點排出
鏡片跟桶身本來卡的很緊
但一受熱 金屬部分膨脹 三片前鏡組就這樣跌了出來
其中一片當場摔破

C家的螢石果然名不虛傳
拿在手上的透度 不像水晶 不像玻璃 倒有點像凝固的水
言語無法形容啊(天都塌了 不知在感動啥)

就這樣 一支28倍ZOOM結束了他短暫的一生....
拍攝工作也只好草草收工

攝影工作做了十幾年 絕不少做任何的防護措施
摔到水裡 機器頂在頭上
爬過落石堆 機器背在背上 用肚子在石頭上磨
不管是公司器材還是個人器材 都一樣
總之 新手愛惜器材是對的 老手保護器材也是對的
惜衣有衣穿 惜飯有飯吃啊....
別再幫機器洗澡了
scarred wrote:
當兵時指揮部在沙灘舉...(恕刪)


傻眼.......
我實在佩服scarred大的做法.......
小弟時在甘拜下風

不過對照起來~
我反而更怕水蒸氣......

食物攝影紀錄IG https://www.instagram.com/nanxfood/?hl=zh
樓上的經驗是很倒霉...

可是...
當我看到"心中的畫面"時
我的熱血就會戰勝理智
寧可擷取心目中的畫面
也不願讓相機當縮頭烏龜




https://www.instagram.com/izzychiang/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