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nderbird wrote:
請你再看看當初你回答...(恕刪)
您應該考慮的是 片幅大小, 接環直徑 以及 鏡後距的長短 等等因素, 而不是單純只比較接環直徑的大小.
我舉過 PK 接環 A 50mm f1.2 為例, 因為要克服接環大小的限制而達到 f/1.2 大光圈, 後鏡組連續使用兩片高折射率鏡片, 讓後鏡組的口徑縮小, 如果要做到 f/1.0 必須使用更高折射率的鏡片, 或是使用非對稱式的光學設計, 前者的問題是現在的無鉛環保玻璃難做到更高的折射率, 後者就是犧牲光學素質.
另外使用高折射率的鏡片, 還有鏡片容易發黃的問題.
有一段時間日本各鏡頭廠迷信大光圈鏡頭, Zeiss Super-Q Gigantar 40 / F0.33 據稱就是蔡司工程師為了諷刺日本鏡頭廠的這種現象而設計的. 因此早期 SLR 時代各家單眼鏡頭都有推出 50/55mm f1.2 的規格, 不過進入自動對焦後的單眼相機只有 Canon 推出過 50mm/f1.0 的單眼鏡頭(我相信其它廠家應該也曾經嘗試設計過 f1.0 的鏡頭), 如果您看過這隻鏡頭的後鏡片組就會發現最後一片鏡片太占面積使得電子接點都得嵌入鏡片之中, 而現在使用無鉛環保玻璃後已經改版成 50mm/f1.2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