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得技術和後製的能力都很重要 缺一不可
後製一定能把一般照片處理得更好 這應該沒有例外
至於有沒有需要每一張都調 花2-3小時後製一張 則每人不同
你能在照相機上做的設定也就那幾十樣 沒辦法應付千變萬化的世界
可是後製卻有千百種的細微設定 能讓照片看起來更美好
我們眼睛睜開看到的專家拿專業相機所拍的書、雜誌、報紙裡面的圖片都瑪後製過 就是為了更美麗的展現作品
我們向親戚老婆、小孩或朋友展現自已的成品時
難道你跟你女朋友或老婆說:
阿...妳就是這麼醜啊 臉黃皮膚差 皺紋老斑又一大堆...沒關係啦自然就是美...我去把它洗出來喔
台灣對於美術教育一向都不重視,讓許多有天分的人在國小國中時期,在學校教育資源的獲得上總是營養不良。
一個對美感強烈的人,而對攝影來說,基本條件是對光影敏感,如果走在人行道上,對撒在人行道上的陽光敏銳感受的,充其量只能當相機的奴才,而無法駕馭相機,而藝術的層級則是對畫面與內容、事件、故事敏感。
大多數的人對照片後置軟體處理是厭惡的,卻對前置作業做足了財力,買最好相機,最好的鏡頭,靜下來遠觀的想想,
這對最後的作品而言,不也是一種手段、一種後製、一種改變實際物體的後製,只是一般人喜歡唱高調,我不後製!我不後製!我的作品最純了! 其實運用快門、光圈的控制,就已經是對自然的東西後製了!
世界上最純的作品,就是雙眼所見的景象,經過其他媒體表現都是後製了~
如散景效果也是後製的效果,因為我們人眼看得景象很難發現這樣的效果,一般人也不會注意到,原來我們人眼觀視的畫面也有散景的表現,只要用餘光看非對焦的東西,其實都有散景的現象。
如果對於軟體後製斥之以鼻的人,卻追求相機、鏡頭的最高階,反噬捨棄美感的表達性;
對光源、陰影、美感、顏色、對比不追求的一般人,如同自廢美感的手腳,不讓美感散落在人世間,因為在優秀的相機與鏡頭,也無法完全表達大自然的美,這時候軟體後製的存在價值就展現了,而後製的影像處理,更是考驗對光影敏感度的成績單!對光影、色調敏銳有觀念的人,對於後製軟體的學習是如虎添翼,沒有這種能力的人,學習梯度會有很多的瓶頸...
擠出一張美麗照片,過程大家都一樣髒。 五千的相機 VS 二十萬的相機,最後拍出來100分的照片,前者髒在後製處理,後者髒在機身鏡頭。
最後,這可能跟台灣美術教育失敗有密切的關係,而通常這樣的玩攝影的父母,也不會對孩子的美術教育有什麼重視。
沒有美感的人,給其世界最好的影像軟體也沒用!
就像一般人比較熟悉的,沒有美感的人,給其最好的相機,拍出來的照片一樣沒價值!
==================================================
補充: 沖底片的技術,不也等於修圖軟體的運用嗎?
尤其客人常常對老闆說,顏色洗漂亮一點呀!
或者行家會選擇沖印技術優異的店家,這不也是相機鏡頭之後的後級處理。
所以真的不需要在意玩數位相機,還要裝處女。
炒飯到底是前戲比較重要還是主菜比較重要?還可以多一項射後不理該如何處理?
這問題多爬文也可以看到一堆,版主可以多做點功課~勤著點找,不然很容易被炮~
回歸主題,現今的商業攝影有90%以上都會經過後製,而且修改的幅度不算小,重點在於,修改的目的為何?是為了彌補攝影時的不足嗎?我覺得那樣不是很專業的說法,真正專業應該是藉由後製技術更加強烈強調照片所呈現的風格~
300壯士的畫面風格屌不屌?能不後製嗎?電影業後製所花費的時間比拍攝還多這是稀以為常的事了~
這是個數位時代,後製編修的比例只會更大不會更小,拍攝技術只會成為基本條件,對新手來說,當然後是練好構圖與思考如何利用光影來表達自己想呈現的作品,當你想進階到商業甚至專業攝影師時,你自然而然的就會了解後製的重要性了~
而版主,我誠心的建議您,先把基本的技術,也就是拍攝能力給掌握好,到時你再來思考後製是否需要也不遲~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