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S 85mm f/1.4G, AF-S 24-120mm f/4G ED VR and AF-S 28-300mm f/3.5-5.6G ED VR AF-S DX 55-300發布

diffusionless wrote:
我只想知道賣這...(恕刪)


閣下對一字一句的意涵真是執著啊!

我只想知道裡面是有多少好料

扣除Nikon這個牌子
這顆價格比D鏡暴增的G鏡
光學表現能對得起它的價錢嗎?
(50F1.4G的經驗不遠)

去看看每家鏡頭廠的目錄
哪個不拿好料(技術)出來說嘴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以上都是玩笑話,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llc565 wrote:
之前用D90時 忘記...(恕刪)


那只是表示對N家狀況更新價格不夠敏感!

從 2007 nikon整個定價就已經在提高很多,只不過台灣地區還未感受到,所以像14-24在台灣是相當便宜!

等到後面10-24等中階鏡頭開始開高價,才開始一堆人有感覺!

有些則是等到小黑六 24 1.4g或著更晚85 1.4g,才體會到時代已經不同!


物料人工是一天比一天貴,數位競爭一天比一天厲害,這是整個數位市場趨勢,只是現在剛好逢nikon在更新!

可以看看現在副廠訂價也可以知道情勢如何!

而且也可以看到其他CN一直在避免DSLR價位掉太快,所以不斷抬高新機價碼!

所以怕新鏡花太多,就趕緊買老鏡下來,只是很多還是喜新厭舊!


cycuttq wrote:
閣下對一字一句的意涵...(恕刪)

廠商本來就來賺錢!

所以這樣說法就是太過看的起廠商!

一般要對的起價錢的方式都是買副廠,否則光是原廠一顆17-55又是如何好料?

原廠能給您的就是你對原廠的信賴,從來沒有原廠說要對這負責!

本來就是你情我願!

只不過,現在副廠也是價格一天天高漲,要說倒底又加入什麼好料?
Canon 35mmF2與50mmF1.8價差原因

光學沒辦法像一般電子業一樣,進步神速,光學問題更不是想怎樣就怎樣,所以現在副廠光學也是相當好,買副廠比較不會嘔氣!
raykile wrote:
這篇有蓋大樓的實力對...(恕刪)



我也來猜價錢好了

85 F1.4..........53900

24-120...........41900
Nikon東西越來越貴,越來越難看,AF-S 85G發佈1小時内, 就出光了Nikon的器材, 正式轉入Canon
maqintoshi wrote:
Nikon東西越來越...(恕刪)


maqintoshi 兄:

那大概抱有期待的心等太久!

C家最穩定的機身就屬大兔,如果想用長久最好趕緊買下來!

按照KENT的調焦可以把45點都搞的神準,只不過,最好仔細去看!
大兔缺點在於非鋰離子電池太重,暗部對焦較弱,LCD較小,其他就是N家過去習慣問題,和N家類似屬於用戶可以調整成自己專用,只是思考方式有點不一樣!


而且最好先把一些想要鏡頭買齊,不要想說等新鏡,那麼最後又是一樣下場!
diffusionless wrote:
我只想知道賣這麼貴
裡面是有多少好料=>什麼樣叫作好料?
個人知道,對岸常以鏡頭有多少特殊鏡片來評價,連精密研磨非球面也可以講成手磨非球面!
喜歡一些特別是鏡片可以選擇SIGMA 85 1.4,有APSH鏡片和SLD鏡片!
可以去看一下前面資料,ZA ZF85 1.4有放什麼嗎?
一般這種大光圈鏡頭都會使用相當高折射玻璃,而高折射玻璃通常都有較高色散率,而在DSLR上使用時候這些鏡頭缺陷就更顯著,所以一堆大光圈老鏡CA大多是很厲害!(前代85 1.4D的紫邊也是相當驚人)

傳統上是高折射高色散
不過隨著科技進步也有高折射低色散玻璃可以用了
就算不用新型玻璃材料
也可透過不同玻璃鏡片組合來消色散
老鏡在數位相機的紫邊問題應該是sensor和底片不同的關係
特殊鏡片或許可以衡量一個鏡頭的價值
但是不代表有特殊鏡片就是好鏡
ZF or ZM 記得就是全無非球面鏡的設計
只能說新型材料及加工技術
增加了設計上的方便性 但並不代表出來的光學品質就一定更好

精密研磨非球面以前的確是手磨得沒錯
之前玩了一次精密研磨球面凹透鏡
只能說真的經驗差很多
老師傅真的磨得又快又好(該名老師傅來自蘇聯光學重鎮 基輔)
不過現在有電腦輔助機械研磨就更方便了
何況很多根本是用模造的
diffusionless wrote:
maqintoshi...(恕刪)


Diff兄台:
主要是對N期望過高了,把N家全出后,換了台品相不錯的中古大兔子,還有不少找。
可以慢慢把C鏡和Leica鏡湊齊。N的東西越來越貴,真的是騙錢啊。。。。。。

目前空餘時間就在參考Kent大的大兔子聖經,學習習慣C家的操控,一時還真有找不到北面的感覺勒。
不過個性化設置確實也很貼心,很多組合鍵想想也是爲了節約空間和防止誤觸碰才設計的,其實也很合理。

目前進入C家就不想新鏡了,35L,135L,xbis2,17-40L都是很CP的東東,起碼比起N家便宜很多

感謝Diff前輩的建議。真的只是對AFS85G太失望了。。。
There is sth incredible beyond PhotoShot itself
想到要從新適應C家的介面操作跟感覺就讓我猶豫不決~
感覺C跳N很容易適應~N跳C光對焦這點就整個頭疼~
這一波價格應該讓一些人已跳C了~
等85 1.4G的開箱文吧~
victor hsu wrote:
主要是參考一些光學書籍,而研磨拋光部分是材料本科,個人是沒看過可以原材料可以直接磨成非球面這樣精密形狀功夫!

否則光是把一塊切好玻璃磨成球面要花多少時間?

應該像這樣匠の技と言葉這邊講手動研麼,實際上對材料來說,已經是屬於細磨和拋光過程,


我們光是磨金屬看金相,磨個平面就磨得要死,玻璃較硬應該比較好磨與控制,但也是很困難吧!

應該是已經車到一個狀況後才細磨,否則軸心不會跑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