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 Nikon Df 復古全片幅出線!

irontheone wrote:
可操作性還不如D61...(恕刪)


看樣子我不特別講還是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我現役機種還在用D300s跟S3pro

底片機雖然沒有FM2 但是也有一台FM跟FG

就算不算老資格 說我不是nikon用戶也太過



我來跟你說說這台DF的操作問題到底在哪

其實我在別的論壇已經說過 不過我就貼過來給你看看


身為Nikon的期望者 我必須抱怨他可笑的操作性

其實我一直認為最好的操作設計 是類似E-10 E-1這種單肩設計

大部分操作集中在右手

小部分在左手 但是手握鏡頭的時候也可以操作


好了,現在大多數的相機都是左右肩對稱

但是拍攝依然是左手握著鏡頭 右手握機身

所以理所當然的左肩上放的鈕或是轉盤通常都是"偶爾調整"的設定

但是不用進入選單也可以加快操作

而右邊是放常常瞬間要改變設定的鈕或是轉盤

這樣的設計方便拍攝的時候可以不用一直變換姿勢更改設定

加快拍攝流程


所以像是單張 連拍 畫質 WB 模式轉盤 ISO這些東西設計在左肩是很合理的

因為雖然常調動但是是偶爾更改


而AEL AFL 快門 光圈 "曝光補償" 對焦點選擇 測光模式 景深預覽..等等

則是需要快速設定的 當然就必須都放在右手
(基於以上個人對於1D的設計感到無語,更好笑的是以前1D左肩的自以為帥氣的組合按鈕)



結果看這Df....曝光補償居然放在左肩

那這不就意味著我必須拍攝到一半

鬆開我握鏡頭的手去調整曝光補償

再把手拿回鏡頭的地方

或是乾脆讓像機離開面部

用右手調整????

這實在太蠢了


他這樣的設計我敢保證那個轉盤會直接廢掉

點測光搭AEL變成正解


還有那個測光模式轉盤扁扁的

我很好奇姆指能不能順利調整

這要實機摸過才知道就算了



更好笑的是那個"SCQ"撥桿

原先設計再左肩好好的

改到右肩就算了

撥桿還這麼小

欺負每天剪指甲的人嗎......


真正該換到左肩,甚至按鈕搭轉盤就好的"MSAP"轉盤

反而放在快門鈕旁邊那麼重要的位置....

誰這麼無聊動不動就換模式= =



真是一整個亂七八糟的設計

居然還有人說這是想體驗底片味

那為什麼不乾脆把螢幕拿掉算了

無語


不是說復古就不用管操作性好嗎

明明可以設計好的 為什麼不搞好呢= =


所為操作性好 不是一大堆轉盤按鈕就好了

還要符合使用者操作體驗

所以我才說設計師該不會根本沒在拍照



當然以上問題如果他只給我賣5萬

或是他只有500g

或是他機身只跟D3200一樣大台

那我覺得都還情有可原

偏偏以上他沒有一樣做到



那除了愛死這個殼

我想不出來為什麼要買這台


如果您真的愛死了這殼

願意花跟D800一樣的錢買這台

那我當然沒意見囉


我只是身為一個nikon用戶 恨鐵不成鋼而已






最後,您老除了D3XXX系列以外全用過...你居然不知道在S A P模式的時候可以直接設定後滾輪為曝光補償 直接撥動就可以更改數值嗎.....

irontheone wrote:
不要攝錄功能,只單純追求拍照快感的,大有人在。。...(恕刪)


所以如果相機有錄影功能,拍照的時候就會沒快感?不太懂...
不喜歡?就不要看啊!

九號獅子座 wrote:
怎麼沒有人提到造型上問題最大的點。

太厚太肥啦!!!!

如果FM2是三明治
那Df是用厚片土司作出來的三明治
是松崎優嗎?
好像搞錯重點~~~~

雖然逼近9萬~不過是全片幅好像還能接受的價錢

唯一感到怪怪的就是那個景觀窗!!


raempire3000 wrote:
看樣子我不特別講還是...(恕刪)


您還在強調"單肩操作",這就和Nikon一直以來的設計(以及培養出用家的使用習慣)不合了啦!去找一台符合您需求的机身吧!

除非只有幾個簡單的轉盤、或單純按鍵,要單手很難啊!

jenhoxen wrote:
您還在強調"單肩操作...(恕刪)


你根本沒細讀我的內容吧

我只要求合理配置

這哪有很難

從D90 D7000一路到D4

全部都設計合理


這也是我對D300s愛不釋手的原因


當然我也講了這台我不會買

但這就是討論

我說出我的看法而已
相容老鏡,
對焦呢?
有沒相對應的技術,
峰值?裂像對焦屏?
raempire3000 wrote:
你根本沒細讀我的內容...(恕刪)


有,我看了,但我覺得您還執著在[只有一台机身、我要用它完成任何事]的想法.

看到影片,您不覺得Nikon這台在推"慢活"(輕鬆拍照)嗎?都是用些小的定焦嘛,拿下來轉一下EV、決定好再按快門,不會很難吧!

另外,數位(尤其高階)發展到現在的結構不會是偶然的,如果不合理就該淘汰了而這台為了做到仿古~~古代的操作介面自然不會很適合現代拍攝的節奏(符合您說的合理性),必需有一點按照過去的拍攝方式才行--其實現代的使用習慣不也是歷代工程師設計的結晶嗎,user只是不知不覺被"教育"了
原本看到
心裡不禁想到
和A7/R相比
會讓人天人交戰

一看到價格...
沒什麼好懸念了
我還是等別人分享SONYA7/R的使用心得
Nikon暫不考慮
機身很酷 D4的感光元件超棒

不過...

還是....... sony A7 +1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