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50 預計9/12發表... (9/11已發表規格)

effo wrote:
人工很可怕, 檢測分類很可怕, 回頭物料的控管更可怕, 如果出問題給當地經銷商的賠償問題超可怕...(恕刪)

沒錯沒錯
gavingoh_ wrote:
Nikonrumor...(恕刪)

沒想到提前發布了
來整理一下

D810 36.3MP 5fps  ISO_64-12800 EXPEED 4
91K RGB sensor,1/8000~30秒,CF+SD卡槽,51點AF+群組對焦
3.2吋LCD 122萬畫素。約NT$9.9萬

D800 36.3MP 4fps  ISO_100-6400 EXPEED 3
91K RGB sensor,1/8000~30秒,CF+SD卡槽,51點AF
3.2吋LCD 92萬畫素。
D800E 約NT$9萬
D800 約NT$8萬

D750 24.3MP 6.5fps ISO_100-12800 EXPEED 4
91K RGB sensor,最高快門未知,雙SD卡槽,51點AF
3.2吋可翻轉LCD 122萬畫素。約NT$8.1萬

D600 24.3MP 6fps  ISO_100-6400 EXPEED 3 
2016像素RGB sensor,1/4000~30秒,雙SD卡槽,39點AF
3.2吋LCD 92萬畫素。約NT$4.7萬


D750會吸引什麼族群購買呢~ 蠻好奇的
似乎瞄準喜歡拍動作或者錄影的人。
話說D810和D750的機身發表後,人氣反應都好冷..
stec wrote:
相機的組件不都是便宜...(恕刪)

stec wrote:
相機的組件不都是便宜的塑膠片那個機身,光學元件單價
都不算低,假如只是拆解元件.一般熟練的東南亞技術人員
,薪資能有多高? 我說每天只要拆個五台,就足夠支付她一月薪資.
財報不佳,才更需要零件回收,


RMA+rework+QC的費用很可觀。尤其當這台機器光是從歐洲RMA回來的時侯。
除非你賣的是高階儀器設備或軍用電子,不然消費電子產品利潤有限,經不起大量RMA+rework+QC

小弟在電子相關產業,雖沒有深入產線這段,但可以告訴您,不可行。

你知道一台相機的序號,背後隱藏多少 parts number?
這也是為何某些元件出包,廠商不用招回全部產品,只需招回特定序號產品
物料控管很繁雜,還拆解RMA機器變回頭料?
若你不怕後面QC的成本和再製產品 resale 給消費者的風險

整批報廢還比較省

pikacat wrote:
沒錯沒錯沒想到提前發...(恕刪)


售價我猜應該70000出頭

2700美金是用歐洲售價直接換算
但美國售價一般比歐洲低
台灣則跟美國差不多......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stec wrote:
相機的組件不都是便宜的塑膠片那個機身,光學元件單價
都不算低,假如只是拆解元件.一般熟練的東南亞技術人員
,薪資能有多高? 我說每天只要拆個五台,就足夠支付她一月薪資.
財報不佳,才更需要零件回收,


NIKON是光學廠
不是只做相機
一台幾萬元的單眼和很多光學儀器相比可以用廉價2字都不過份

你只算到拆解的人工成本
其它的全都沒算到,拆下來的光QC就可以搞死人

而且和餿水油一樣
拆D600的零件給D750用,怎知不會有人就把這件事爆料出去??
一次D600就夠NIKON受的了,還第2次??

回題:

D750如果真賣8.1萬感覺有點小貴,70K-75K是比較合理
那小弟來猜: 79980元好了
呵呵

mhlin01 wrote:
那小弟來猜: 799...(恕刪)


等D760!!
照價錢和規格來看(75K,双SD),這台算610的高級版,不會擁有810的部份特徵,如左肩的F100 type四葉按鈕群,以及pc/10pin插孔,可能仍以610/7100的模式轉盤呈現,但改如Df的双層形式。
問大家一個有點弱的問題

從沒用過翻轉螢幕------這個東西是有一定 reliabale 的東西嗎? 基本上用個五年每周用個一兩次應該不至於接觸不良結構哩哩落落的嗎?
(一個被 Moto 摺疊機排線之脆弱嚇到的消費者問)

那我有打算買.......EM-5來用囉

effo wrote:
問大家一個有點弱的問...(恕刪)


EM5的翻轉螢幕做得很扎實
支撐的骨架都是金屬的
除了第一批的螢幕下方有裂痕外
之後出的都已改善了

現在機身真的很少超過5年還會想用的,以前我也很在意reliability這問題,但經過數次以十分之一價格賤售維持好好的機身,以及看著三條肌腱注射過類固醇的右手腕,我決定"享受人生/活在當下"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