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即將推出比其它競爭產品更強的全新無反


vaisteve wrote:
直接買三星的NX系...(恕刪)



是喔...
可是他們相機部門不是已經收掉了嗎
jill1124 wrote:
我是真的不知道nikon鏡頭在這幾年有過什麼技術上的飛躍,...(恕刪)


光學上有那家會有大幅度的進步的?

sony是因為在這邊算剛起步

所以隨時也是在進步

等到他慢慢進入這個區間後

要再進步也難了


所以

我貼給你看的圖就已代表一些事實了

就是同樣的85mm f/1.4的鏡頭

在同一片感光元件的a7r和d800e上來比較,目前sony仍不是nikon的對手




至少這才是科學的比法

所以nikon說他在光學上仍有一定的實力,這那邊算錯了?
stephen02 wrote:
光學上有那家會有大幅...(恕刪)


你在這邊引用的是具有公信力,
也可受公評的客觀檢驗和數據,
我相當的信服,

我通篇在講的也是希望大家基於這樣的態度來論證事實,
而不是用個人主觀的偏執心態來爭辯,
我沒有提到誰好誰壞,
而是在強調現代人應該要科學一點,
不要因為科學不利於你們的預期就否定他的價值,

所以我強調的重點是說…
如果dxomark裡面沒有nikon的對手存在,
你們是不是也一樣要否定他對nikon有利的數據?

那OK我們就全面不承認a7r2的存在,
或者就整個家電品牌的產品都不承認,
也許它們真的事實上整個就是個錯誤的評測,
然後我們重新再來檢視nikon目前的困境…

你們對我有偏見,
所以潛意識上就會錯意,
但事實上的代溝是我的思考方式跟你們不一樣,

現代相機附帶的功能太多,
每個人側重的面向都不一樣,
但有沒有想過…
去掉那些因人而異的功能,
再回到攝影的本質的時候,
我們必須要參考的重點是什麼?

想像全部的自動功能都關閉,
機械上的輔助功能也不考慮,
(也許這樣有人就不知道如何攝影了)
然後客觀上我們在攝影時需要的數據是什麼?
jill1124 wrote:
去掉那些因人而異的功能,
再回到攝影的本質的時候,
我們必須要參考的重點是什麼?...(恕刪)

請問攝影的本質是什麼?
我拍了那麼多年還真不曾想過這問題~

我只知道自己需要怎樣的裝備,或是需要如何錢至...啊~是前置與後製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畫面...

智慧型手機流行初期起就有人在討論電話的本質是什麼...
所謂本質是永恆不變的嗎?好像也未必~

有那麼多功能項目的評比,大家挑自己優先需要的項目去比就好了不是嗎?
幹嘛弄到要討論本質那麼深奧~


jill1124 wrote:
想像全部的自動功能都關閉,
機械上的輔助功能也不考慮...(恕刪)

嗯~
針孔相機?




jill1124 wrote:
然後客觀上我們在攝影時需要的數據是什麼?...(恕刪)

光,孔,儲存媒介

如何控光
如何調整入光大小
如何改進儲存媒介

不就是全部了?
機身一堆功能不正是從硬體,軟體去達成拍攝者想呈現的成果嗎?
本質有不同嗎?手法不同而以~
要拿掉什麼?

攝影的本質?

樓主的攝影

這是您的攝影作品?





有點深奧,佩服!
jill1124 wrote:
你在這邊引用的是具...(恕刪)


其實每個人要很客觀是很難的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已主觀的意見存在

這要如何客觀?

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會有各家相機存在的空間



就如我自已家人來說

任何的相機,只要一個体積重量過不了關,再好的畫質都是多餘的

所以對家人而言,sony的相機還是太大太重了

他挑的是p牌的gm1

畫質比手機好,又可以放口袋

這種才是他要的東西

說實在的,雖然很輕,但我就是不想用


對我而言

只要是拍鳥

拍動的而言,只要追焦能力不夠的,管你什麼我也不要

追焦能力夠,再大我也無妨,所以我用d5

不過我就覺得d5拍靜態的鳥很難看

細節表達能力不夠

所以拍靜態的鳥我就用d800e

所以我隨時帶著雙機及砲鏡出門

對拍風景拍人像的人而言

這就是神經病

對拍鳥的人而言,這是夢幻的組合



你的問題就是出在你用你的角度去看全世界

對你而言當然沒有錯

你也看不出來你到底那邊有錯

因為你沒有使用過,沒有那些需求之時,你怎麼會覺得那些需求很重要

你只在意相機輕不輕,會不會把你的妝弄花

但他其他使用者而言,這根本就是不需要考量的事......





立場不同很難討論的

沒有任何人對錯的問題










lfjadsflk wrote:
請問攝影的本質是什麼...(恕刪)


用不著過度解讀,
攝影共通的本質就光圈快門iso的掌控,

自動的東西都是輔助功能,
有些人使用,
有些人不使用,
客觀的數據不應該建立在這些不穩定的變因上,
stephen02 wrote:
其實每個人要很客觀是...(恕刪)


就因為每個人的主觀需求不一樣,
所以科學數據才需要客觀,
不能側重在某些特定族群的需求上,

我喜歡輕一點,
但我不能期待輕的相機就要納入好的數據,

你喜歡自動對焦,
連續拍攝的性能,
但這些自動功能雖然很通用,
但不是所有人都在用,
也不是所有的攝影題材都必需用,
所以同樣也不能期待把這些特定使用者的需求納入數據中,

數據公平,
攤開來看才有意義,
重點不是在比賽,
而是讓所有人都能依照自己的需求來參考這些客觀的數據,

相機多少重量,
連拍如何快,
自動功能有多花俏,
這些看原廠公布的規格就好了,
用不著設立這麼大一個充擺滿儀器的機構來評比,
想要他們幫攝鳥族群比出最好的機器嗎?
這恐怕不是他們的目的…
almostsky1763 wrote:
攝影的本質?樓主的攝...(恕刪)


是哪一張有那麼好取笑的我用手機看不到,

jill1124 wrote:
相機多少重量,
連拍如何快,
自動功能有多花俏,
這些看原廠公布的規格就好了,
用不著設立這麼大一個充擺滿儀器的機構來評比,
想要他們幫攝鳥族群比出最好的機器嗎?
這恐怕不是他們的目的…...(恕刪)


不是用不著

而是這些機構無法評比,因為變數太多

至於原廠的規格,很多東西就是看看就好

因為有的和沒有是沒有兩樣的

dxo是不是公正客觀的媒體基本上我不懷疑

但他的測試模式只能表現在某一個區塊的特性而已

也就是說

他可以表現出cmos在某些方面的特性高低

他們所測試出來的結果,高畫數好像分數就一定較高

到目前為止各家的相機都一樣


所以由他的分數的高低來評斷一台相機的好壞,那是不客觀的

因為最多只能說是這個相機的cmos在"某方面"具備了dxo他們所設定的標準而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