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然是謠言)nikon無反z6、z7轉接環基本是免費,而轉接環讓400多支鏡頭兼容(文章內容來自對岸)

lml640707 wrote:
要我真的說用右手持...(恕刪)


當你有這種機會,大大就會明白握把設計的重要性。。

此圖是我手上D750第一次出戰專案,圖右是D810。。
不過也因為這次出戰,雖然確認D750表現力不俗,然而卻不能混搭D810/D5這類高階旗艦機一起出場,因為會經常的『摸錯位置』而設定出錯。。XDD

也可以想像一下,泥坑宣傳片那句『使用著有像DSLR,但也有完全不一樣的感受』,就是針對習慣使用D700/D800/D300/D500和Dx單位數旗艦機的用戶群。。
因為泥坑機身設計語言基本上分成兩類——D90以還的中階機身設定,和D300以還的高階機身設定。。
這兩類機身設計,其操作習慣的延續性非常的強。。
可以說,就是不看說明書,幾乎有使用泥坑經驗的,都能第一時間上手90%以上的操作。


irontheone wrote:
當你有這種機會,大...(恕刪)

相機用背的沒有重量問題
照片中的左手明明就是能用的狀態
人的手腕沒辦法這樣撐三公斤的東西
而且雙機又不可能掛手腕帶所以更要注意配重

我過去偶而會出底片+數位婚攝
左邊掛1v右邊掛5D2
兩隻手同時也只會同拿一台相機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lml640707 wrote:
相機用背的沒有重量...(恕刪)


你要強辯我也沒辦法。。

有做過專案的朋友應該都會清楚,一般短則三四小時,長則十二小時,那是經歷和經驗積累,不是說不累就不累(難道整天都兩手空出掛著相機不碰?通常拍完一個流程,很多時都是一兩小時機不離手的,這就已經有夠受累的了。)。。
irontheone wrote:
你要強辯我也沒辦法...(恕刪)

我的重點不在於拿相機多久多長
而在於“避免用右手拿相機”
好的持握如果讓人喜歡用右手拿相機
還不如爛的持握讓人避免用右手拿相機(即所謂防呆機制)
更能保護手腕和手指

何況MF時代過來的
理當更理解這個道理才是
因為系統根本不會讓你有機會想用右手拿相機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lml640707 wrote:
我的重點不在於拿相...(恕刪)


都說現在已經不是膠卷年代。。
是右手提起速度快?(包含各種設定操作,泥坑什至是所有數碼相機,都集中在右手設定)
還是左手拿著鏡身然後舉機拍攝的動作快速?

舉機後當然是『左手托鏡』是最基本的操作習慣,然而,當然在『時刻準備提機』時,右手握手把同時手指預先就位,卻是最快速的拍攝動作。

我們都是從膠卷年代走過來的,就算是數碼年代的今天,也都記著『左手托鏡』的重點在那裡。。
然而,實際操作時,你是必須要時刻右手抓住機身的(手指則放在最快反應的位置),這時候,機身握把的人工体學就必須要強調了——大家可以看到,目前不論是無反還是單反,都是幾乎都是把握把放大來設計的,為何多家廠商都有同一種設計傾向?(或者理念)

原因就是相機經過多年發展,進入電子時代,尤其是特別強調『單手操作』的機型,無可避免的必然把所有操控按鈕全部都集中在姆指和食指的靈活性上邊。。
所以各廠商基於這個理由,也就無論相機形式怎樣變,只要強調職業攝影的,幾乎都是有相同的外形(甚至連645、機背都把握把看成是設計重點。)。。

我曾經提及Df在『職業攝影場合』的應用,下圖是D3s配Df替某汽車發布會做拍攝專案。
跟前面一樣都是使用雙肩帶,留意此時Df配上閃燈後的平衡狀態。。

為何我總是對無反卻步呢?
又或者說不喜以前膠卷單反時的外形呢?(玩攝是另一回事,工作卻更加是另一回事!)
此圖的Df平衡狀態,就是我的答案。
有圖有真相,難道我沒有充份理由嗎?

也是這樣的平衡水平,那次拍攝讓我毀掉了一支閃燈。

請注意,我為何要使用雙機上場?
有沒有留意每台相機都是插上不同焦段(或用途)的鏡頭?
當真的進入職業攝影,其中有講求反應的,雙機上場是必然的選擇吧?
還有時間給我們慢慢去換鏡頭?
我連閃燈外置電池盒也是要雙備份的呢。。


irontheone wrote:
都說現在已經不是膠...(恕刪)

1.用左手托鏡這已是我20幾年的習慣
我自信並不會比右手拉相機慢
另外右手從腰繼把三公斤機鏡閃拉到眼前的動作極傷手腕
台灣婚攝爆手腕的真的是不知凡幾
請您多多保重

2.職業拍攝帶閃燈拍活動肯定是機身M模式+閃燈TTL
為什麼會讓自己有需要常常調整參數?
此為小弟之最不解也
(無惡意,純粹在思考彼此操作邏輯差異)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lml640707 wrote:
要我真的說
用右手持相機本來就是不對的姿勢
所有DSLR的說明書都有持握相機標準姿勢
沒有一個是畫用右手持相機的
不管相機是重是輕
本來用左手持機鏡才是正確習慣


要我老實的說呢,做我們這行的其實是輪流在消耗身上各個關節,沒有對錯只是早晚。

I大的照片還少一支閃燈、三元鏡也還差一元(得用大腿包或Peak Design Clip另外掛上),這樣全副武裝上工12小時,只有上廁所或者實在受不了時卸下來喘個幾分鐘。(PS.後來這張就齊了)

穩定持機主要靠左手是攝影ABC,但在這種滿編的情況下,光是把整組相機"從吊掛狀態抓上來"這個動作就有幾百上千次,不需要一個好抓的握把嗎?其實左手掌撐太久也會受傷的

lml640707 wrote:
1.用左手托鏡這已...(恕刪)


1、機身M檔是必須的,而且我更多使用M檔閃燈設定(這跟我的閃燈應用理論有關系。)。
此時閃燈輸出是固定的,則,控制閃燈照射距離就要靠更改光圈值。
而控制背景曝光則會使用快門速度,即是說,此時我食指和姆指也就必須要預先就位的。

2、純緒舉機而言,當然左右手都是沒有分別的,但是,當你必須要使用微調設定時,那右手就必須要預先就位了。
(這個也是我長年使用泥坑機身的原因,那怕部份性能佳能會更好些,然而其必須要『走兩步』的設定思維,就不乎我長年的使用習慣了。)

3、謝謝關心,我自己也發展出很多手藝去遷就用力的問題,例如先前說的『不拍攝時,使用兩隻手指+肩帶吊著握把』。
然而,這種使用習慣(沒辦法,電子時代的發展如此),就必須要強調握把設計更需要乎合人体工學的原因了,這也是為何一進入旗艦級相機,所有廠商都無一例外的趨向極相似的握把設計(留意一下Pentax 645D,甚至Phase one等等機背,握把都有『單反化』的現像),也就事出有因了。。


當然,以上說詞,並不代表我反對你們玩家的『需求』,而且我認為這也是另一個市場來的。
但是,我必須強調的是,玩家市場的需求,並不代表職業市場的需求,所以,泥坑這次的選擇,可能會讓很多人有點少失望了(從最新一支宣傳片來看,是偏向職業更多一點。)。
純玩而言,我也算是S粉一枚(的確很好玩。)。

jenhoxen wrote:
要我老實的說呢,做...(恕刪)


我一直都不用大三元的,超廣段沒有不說,我有兩支原廠24-70/2.8也只是放著塵封,這跟我的攝影理念和習慣是有關系的(我比較抗拒超廣拍攝近距活動那種變形效果!認為是邪道。)。

說到閃燈,其實除了機上的兩支,有第三或第四支閃燈是最基本的。
當然,背包里還有幾支鏡頭也是最基本的嘍。。
irontheone wrote:
1、機身M檔是必須的,而且我更多使用M檔閃燈設定(這跟我的閃燈應用理論有關系。)。
此時閃燈輸出是固定的,則,控制閃燈照射距離就要靠更改光圈值。
而控制背景曝光則會使用快門速度,即是說,此時我食指和姆指也就必須要預先就位的。

理解
i大真神人
肯定對GN值的掌握完全了然於心
而且還能照顧到背景亮度
小弟受教了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