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dther wrote:我們正在討論「卡口...(恕刪) 平心而論,感光元件跟機身性能可以追,大概也兩年更新一代,沒要跟索尼買還可以跟別家買卡口影響也不若你想得這麼小,要是小卡口影響不大的話為何F卡口的超廣角還停留在14-24跟16-35這兩顆鏡頭上?更不用說,卡口一旦決定那就是至少得用十幾年的事情,尤其鏡頭群一但累積後想改都沒得改兩者衡量下,誰比較重要?我是覺得卡口比較重要,尤其是如果你深度用過新的35mm 1.4S這顆Z卡口的第一代鏡頭的話
irontheone wrote: 其實我也奉勸你們一句,既然你們認為句句實話,那為何為還會引發那麼多抵觸情緒?難道一句『鐵粉』就能解釋得了 你這發言是在說給自己聽的嗎?因為你一直都是把不合己意的一率都歸類是某某粉啊,怎麼現在反說別人這樣?而且這裡誰不知道您是厲害了我的泥坑的忠實捍衛者,不管什麼,都是泥坑棒的啦,所以别人或許不適用,但鐵粉二字您說不受就沒人是了,還是您覺得鐵太廉價配不上您,要來個鉑,金,銀....粉
乙烯 wrote:卡口影響也不若你想得這麼小,要是小卡口影響不大的話為何F卡口的超廣角還停留在14-24跟16-35這兩顆鏡頭上?更不用說,卡口一旦決定那就是至少得用十幾年的事情,尤其鏡頭群一但累積後想改都沒得改 卡口如果對廣角影響那麼大那過去廣角的尼康長焦的佳能是叫假的?為什麼佳能卡口大尼康那麼多在尼康14-24mm出了8年之後佳能才把最廣角變焦從16mm推到11mm?另外你知道視角最廣的6mm F2.8(雖然是魚眼)也是卡口小小的Nikon出的嗎?
irontheone wrote:我真的很希望能夠欣賞到大大用心愛的相機所拍攝到的作品。。這是我昨天拍攝的,你呢?...(恕刪) 我也在努力挑戰你給我的輕蔑任務,你說我用1/60s能拍出凝結的畫面要給我服氣…我拍拍激盪的水花給你看你男人漢大丈夫還賴皮給我說不算…這次拍飄逸的髮絲你福氣了吧?_DSC9567 by ^^¥, 於 Flickr
jill1124 wrote:我也在努力挑戰你給...(恕刪) 真的不想回你。。原來你根本就不知道甚麼叫做『水點凝結』,我多次發你原圖的100%切圖給你,原來你竟然看不明白。。不要再獻醜了,好不?如果你能找到能認同你那就是『水點凝結』的程度,再來跟我較勁吧。。
其實卡口對使用者而言根本無關緊要,只要能夠提供好的鏡頭品質就好。F mount是最小的,鏡頭有比canon差嗎?也許卡口大比較好設計鏡頭,但這是廠商得到的好處。 現在新出的鏡頭為應付4-5000萬畫素的感光元件,舊的設計都不行,以50/1.4鏡頭為例,都要使用10幾個鏡片再配合非球面鏡片與ED鏡片,故好的鏡頭跟鏡頭結構與材料較有關係,當然價格也漲好幾倍。當初D800出來時,nikon只推薦16顆鏡頭,現在4500萬對鏡頭就更嚴格了。如果nikon沿用7群8片高斯結構,只改了卡口就能應付Z7,並只賣1萬元,那我真的對nikon拍拍手。
乙烯 wrote:平心而論,感光元件...(恕刪) 我想的和您剛好相反,當然卡口大好處就是鏡頭設計較容易就有高畫質,但缺點就是大了就小不了(當然或許可以在長度佔點優勢),而卡口小鏡頭設計難度當然較大,或許用料成本也高,但在要求體積上彈性就比較大,而且就如你所言卡口是至少十幾年的事,但sensor一兩年就換代,所以只要sensor一直進步,畫質到了一個極限,卡口大的體積劣勢就會放大,當然這只是我的想法啦
jiasai wrote:我想的和您剛好相反...(恕刪) 大卡口的另一個風險也還是感光原件的進步要知道大卡口的理論優勢是建立在感光原件只能接收直射光的假設下而現在CMOS對斜射光的接受能力遠非過去的可比現在BSI CMOS+薄化濾鏡的斜射光接收能力已經直逼底片這是五年前A7上市時所無法想像的一但鏡頭設計開始考慮更大角度的光路來提昇畫質並縮小鏡頭體積大卡口就反而變成累贅
lml640707 wrote:要知道大卡口的理論優勢是建立在感光原件只能接收直射光的假設下而現在CMOS對斜射光的接受能力遠非過去的可比現在BSI CMOS+薄化濾鏡的斜射光接收能力已經直逼底片這是五年前A7上市時所無法想像的..(恕刪) 不曉得這樣想對不對...先進的CMOS能接收斜射光,而大卡口可以不管斜射光所以N就不用追S的先進技術,剛好避開S不賣先進CM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