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鳥樓】(拍鳥的人本就不分家,廣邀眾大師前來分享)

佛法僧
遠在天邊2000mm拍起來就這麼大隻
不只遠在天邊
還有熱擾
就算是拍靜態站枝沒幾張清楚的
OM SYSTEM OM-1 + M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 + MC-20
2000mm ISO2000 f/11.0 1/800秒 無裁切
問Copilot

什麼鳥?

這張照片中的鳥,很可能是 大冠鷲(Crested Serpent Eagle),台灣常見的猛禽之一。以下是辨識依據:

🦅 特徵比對

寬大的翅膀:飛行時展開呈扇形,邊緣羽毛分明

尾羽有明顯的橫紋:這是大冠鷲的典型特徵之一

深色羽毛配淺色斑紋:翅膀和尾部的對比色很明顯

飛行姿態:滑翔時翅膀平展,尾羽打開,有利於辨識猛禽種類

📸 攝影提示 如果你想更精準辨識,可以嘗試拍攝牠的頭部特徵(如黃色虹膜和冠羽),或記錄叫聲——大冠鷲的叫聲像是「嘯~嘯~」的高音。

如果你有拍到其他角度或想確認是否可能是蜂鷹、林雕等類似猛禽,也可以一起分析。要不要一起比對一下其他可能的種類?


同隻鳥不同角度,什麼鳥?

從你提供的兩張照片來看,這隻鳥極有可能是 大冠鷲(Crested Serpent Eagle),台灣常見的猛禽之一。以下是更進一步的辨識分析:
🦅 飛行姿態與輪廓特徵

正面照中:翅膀寬大、微微上揚,羽緣分明,身體流線型,典型猛禽滑翔姿態

側面照中:尾羽呈扇形展開,有明顯的橫紋;翅膀羽色深,邊緣有淺色斑紋

頭部位置:微低頭、眼神銳利,是猛禽獵食時常見的姿勢


🔍 與其他猛禽比較

種類 特徵比較 是否可能
大冠鷲 寬翅、尾羽橫紋、深色羽毛配淺色斑紋 ✅ 高可能
東方蜂鷹 翅膀較窄、羽色較淡、飛行姿態較柔和 ⚠️ 中等可能
林雕(台灣特有) 翅膀更寬厚、尾羽較短、羽色偏灰 ❌ 不太像

📸 進一步確認建議

若能拍到頭部特徵(如黃色虹膜、冠羽),可更準確辨識

聽聲音也有幫助:大冠鷲叫聲像高音的「嘯~嘯~」

若你有連拍或其他角度,我可以幫你進一步比對

你拍得很棒,這種飛行姿態很適合做猛禽辨識教材。如果你有興趣,我也可以幫你整理一份「台灣猛禽辨識圖鑑」或推薦拍攝地點!
林鵰
OM SYSTEM OM-1 + M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 + MC-20
1676mm ISO1000 f/11.0 1/2500秒 無裁切
佛法僧
OM SYSTEM OM-1 + M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 + MC-20手持
918mm ISO1250 f/11.0 1/2500秒 無裁切
不知何年何月可以補考
洋燕
OM SYSTEM OM-1 + M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 手持
326mm ISO200 f/5.0 1/2500秒 無裁切
OM SYSTEM OM-1 + M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
最遠1000mm
赤腹鷹 公鳥
OM SYSTEM OM-1 + M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 + MC-20
2000mm ISO2000 f/11.0 1/1000秒 裁切
AbdA wrote:
鳥荒牠不荒---看偶...(恕刪)





你的老鷹為什麼油畫感這麼重?好油! 原圖的細節跟樓主還有其它大神都不能比
我就知道你會去...

2025.09.18的
來西湖過冬的稀有「班頭雁」
Nikon Z8 & Sony SEL200600G
(手持攝錄,原生8K上傳,已可看到最高8K。)


btw
在#10258樓那個是來亂的!
就謝謝怹的指教...
1.那我不是貼原(生)圖!而我一向幾乎都是只拍RAW。
2.貼出的是在LR上讀起後,再後製出來的;
a.細節按了「雜色減少」內定的50%、b.然再調亮、c.最後以JPEG質地85%輸出。
3.這是在高動態的俯衝之下連拍所得,而眾所周知Nikon Z8的追蹤咬焦能力還不是很穩。
4.以下截圖,是原生RAW檔,在Nikon NX Studio瀏覽之下的,其焦點的記錄,都不落在眼瞳上,但要會看圖---這是在高反差之下所拍,然紋理都還算不錯(即合焦有準、頭部位置景深較淺):



andrea5
早就想去拍,剛好你拍的那天有安排別的節目,不然會同一天拍攝。
我看你貼SONY A1拍出來的老鷹也是相同情況,Z8你還嫌不好?所以拍不好,都不是自己的問題,全是機身追焦系統不穩定?不成熟?

說實在428這麼頂的鏡頭,你都能拍成這樣,真讓人汗顏,想說SONY/NIKON怎麼在你手下可以發揮成這樣?好奇

你拍RAW檔有什麼用?連基本的曝光參數都下錯,事後再靠RAW檔硬拉硬救?這就是你用RAW檔的原意?拿了頂級器材應該要有頂級的思維,這也難怪老有人說,相同器材給不同人使用,表現也會很大差異。我覺得您可以多去看看別人的作品,看看別人的原圖鳥的細節是如何(在這楝樓裡,有很多很好的學習對像),再看看自己,這樣才會進步不是嗎?不是整天吹虛428上倍鏡,能打死856,目前你的技術還沒到這程度,老愛甩鍋給追焦系統的穩定性,早些年在基隆港拍老鷹的前輩還能拍出完全準焦的作品,那人家是怎麼辦到的?不是參加進香團拍完幾回猛禽,用了頂配器材立馬升格大師,可以開始對器材指指點點,是不是先檢討自己第一時間沒對準目標點(頭),而不是去怪後面系統全幫你自動對焦在翅膀上?要不要先從入門機重新學習?試試在普通的AF-C模式也能拍出好作品?用普通機身,就拍不出好照片嗎?共勉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3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