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mron 70-300mm 4-5.6 VC短評(三):散景

kax0205 wrote:
http://blo...(恕刪)


hahaha, your comment just hit right onto my heart.

In my personal experience, Tamron A09 and A005 are both great lenses. Expecially A09 has almost become an iconic portrait lens in the eyes of professional wedding photographers here in North America. And guess what? A lot of nature loving photographers use A005 here especially bird and animal lovers.

IMHP, I really doubt there is any lens that is near perfect. However, I do believe there are lenses that make people happy with the pictures they take. From my experience, Both A09 and A005 bring me a lot of joy taking pictures of my family and other subject matters.

I do a lot of portrait shots to record the memories of my time spent with my family. I am not a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 but I do want my lenses will serve my need for sharpness and clearness to record my family life. Both A09 and A005 have served me so well that I recommend them to my friends.

My friends ask me other than sharpness and clearness; whatelse can I think of as a reason to recommend them A09 and A005? Well, The simply answer narrows down to both A09 and A005 bring me a sense of happiness when using them.

Check with yourself, the lens you use to take pictures of your own family (parents, wife, children and etc..) is probably the lens that brings you most of the joy. Trust me, you will not trade that joy with anything else.

Camaras and lenses are tools. What fits my purpose is my best lens and I will not trade them for any other thing.

Cheers and have a nice day.

lookscottlee wrote:
個人使用心得是:各焦...(恕刪)

低畫素使用者說真的Tamron這隻差異可能不大
但在無敵兔上與胖白的差異就頗明顯了

兩隻都是好鏡,以Canon而言大概就預算夠就胖白,不足就這隻囉!! 小小黑已經可以無視了
R6.2 wrote:
兩隻都是好鏡,以Canon而言大概就預算夠就胖白,不足就這隻囉!! 小小黑已經可以無視了


一分錢一分貨, Tamron賣400美金,Canon胖白賣1600美金,
如果又重又貴而畫質又沒差,那Canon是當消費者是盤子了

如果以"胖白"的等級水準

N家不怕重跟貴,就拿小黑六+ x1.4來頂好了,畫質應該不會輸胖白 ^^!!
回覆34樓

根據教育部國語字典,第一義載明了「冼」是「洗」的異體字,第二義讀音同「省」,意為寒冷的樣子。
如果以第一義來論,並無打錯的問題,只是表示型態不同。
Thomas610 wrote:
根據教育部國語字典,第一義載明了「冼」是「洗」的異體字,第二義讀音同「省」,意為寒冷的樣子。
如果以第一義來論,並無打錯的問題,只是表示型態不同。

所以說,您認為我姓「洗」?或者是我既可以姓「冼」、也可以姓「洗」?
Thomas610 wrote:
回覆34樓根據教育部...(恕刪)


Thomas610 兄:

這樣說法好像有點怪!

人的姓氏是從無變有,一代接一代傳承下來,就算同性之人,不一定是同源!
從最早母系和父系之間過渡,到封建時代等演變,姓氏本來有意義,代表家族宗親,平民貴族等,但要說另外也可以取代就很奇怪!

因為像有些同字但做一般和姓氏的念法是不同,像是有名金庸,查良鏞(作姓氏念渣,一般念茶)


就像原本姓、氏、名、字、號系統,是有規則,但後面中文教育時,只有學校考試會注意,原本很禁忌直呼其名,現在也是隨便就叫!
Thomas610 wrote:
回覆34樓根據教育部...(恕刪)


但冼跟洗是同個字嗎?

更何況冼字有一說為來自沈,此說即跟洗無關。

這個字是人家祖先以降,用了數千年,如果拿異字強加上去,並以為合理,對該姓宗族很不尊重。

冼與洗,二字在當姓氏時同音同意,都讀 (顯) (xiǎn),但是冼字不能讀(喜) (xiˇ)。
但電腦注音輸入法打(顯)時,冼與洗二字都不會出現。
冼必須輸入(省)才會出現,洗也要輸入(喜)才會出現。
(教育部的解釋冼也可以讀"省",應該是在姓氏以外才可這樣稱呼)

以下摘錄自對岸的家譜網冼氏起源:
1、江三角洲的冼氏族譜多說冼姓出自於沈姓,是一名沈汭的人秦末隨趙佗來南越,定居南雄珠璣巷,然後在宋代由珠璣巷分居珠江三角洲各地。 具體過程如《嶺南冼氏宗譜》所說:“冼氏之先,蓋出沈子國,亦週之苗裔。在秦,居真定郡(原註:今直隸正定府)。有名汭者,以義俠聞,為仇家所持,因秦法嚴,改今姓。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24年),遣趙佗將謫卒五十萬人戍五嶺,汭與佗同里,且有舊,往投其帳。至嶺南,遂家焉。是為冼姓入粵之始。 …… 自此子孫蕃衍於嶺南。有居廣西者,不甚顯著,今鎮南關內有冼村,亦儼然一都會也。以廣東為大宗,分為二支:居廣州者為南海冼氏;居高州者為高涼冼氏。雖郡望不同,乃汭公之後。”

2、出自洗姓,“冼(Xiǎn)”與“洗(Xiǎn)”的實際情況是改革以後洗(Xiǎn)姓多作“冼”,實際上,“冼”成為了原來正體字“洗( Xiǎn)”的通用簡化字,原來的正體字“洗(Xiǎn)”已很少有人用了。 所以,在翻印古籍時要用原來的正體字即繁體字“洗(Xiǎn)”,今人應使用其通用的簡化字“冼”。

3、壯、黎、苗等民族也有此姓。

冼姓遷徙分佈:

冼姓出自古代南方高涼少數民族姓氏。 據萬震《異物誌》說:“廣州南有賊曰俚,此賊在廣州之南,蒼梧、鬱林、合浦、寧浦、高涼五郡中央,地方數千里。”這“數千里”之地位於西江以南。
在梁、陳、隋時,這一帶土著居民以俚人為主,也有後來分別稱為僮(壯)、瑤、黎人和漢人共居,他們的文化經過通婚、融合,形成了共同的信仰,敬奉遠古祖先名叫盤瓠,尊稱“盤王”。 盤瓠是神農氏後裔高辛氏的女婿。
據考古發現,在漠陽江上游陽春地域,有從北而南一百多華里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山帶。 石山帶北段的凌霄岩風景區,於2004年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陽春凌霄岩國家地質公園”。 在距今一萬五千餘年前後,石灰岩溶洞居住著先民部落,以漁獵為生,溶洞裡的文化層中埋藏著大量的各種古野獸遺骨化石。
考古學家在陽春縣獨石仔岩洞發掘出舊石器晚期古人類文化遺址,經過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鑑定,獨石仔岩洞深達2.5米的上中下三個文化層,距今為15350年至16650年。 這個盤瓠部落的先民,在石器工具發展,以農、漁、獵為謀生手段以後,離開洞穴逐步向漠陽江、鑑江流域遷徙定居繁衍,稱為“狗郎部落”,所居村莊均稱“狗郎寨”,有的沿用到解放後,至今大都以諧音改稱高朗寨、高良垌等等。 此區域的俚人和其後的僮(壯)、瑤人,均以盤瓠為祖先,以其狗頭人身的頭像為旗幟,北方的漢人訛音稱之為“高涼人”。
秦始皇時進軍統一嶺南。 嶺南之地土著居民稱為“百越”人,又以所居地域分別稱為“山越”、“甌越”、“駱越”。 戍軍中有一個河北真定人沈汭,是沈子國的後代,和秦軍統領尉官趙佗是同鄉。 沈汭(Ruì 音銳)被高涼部落的女首領招為夫婿,生兒育女,發展男系氏族,以嶺南地域最先取姓的“先”字加沈汭的姓名“氵”旁,取姓洗(Xiǎn 音顯),沈汭的兒子取名洗齊。 從此世稱洗氏。 沈汭和他的夫人洗氏往見南越王趙佗,相談甚歡,趙佗遂命洗氏世守高涼。 經秦、漢至晉,洗氏未留世系記載。 洗姓人相傳:“沈改為洗,原因莫問。”
到了清康熙己丑年(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廣東冼姓入編西江房冼氏族譜,開始把“洗”姓書寫為“冼”姓,尊東晉時的冼勁為始祖。 東晉元興年間,著名的清廉官吏廣州刺吳隱之以人格力量感化高涼俚人,召其首領冼勁率領部隊出為廣州刺史府中兵參軍。 東晉元興三年,流賊盧循率眾攻廣州,冼勁領揚威兵五百人出戰,兵敗被執,罵賊不屈而死。 劉裕受晉禪位,建立宋(南朝),追封廣州死難將領冼勁為曲江縣侯,以冼勁遺孤冼承烈襲爵。 承烈生楚艾,楚艾生文斡、文樞,文斡生企聖、企賢、企豪,文樞生企及(傑訛音),企聖生長子冼挺和次女冼英,冼英嫁高涼太守馮寶稱為冼夫人,是冼勁的六世孫女。 冼氏在陽江西部的黃什河邊西岸建立冼村,由來已久。
遠在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在廣州屬下設立高涼縣,縣治遺址在今陽江市北的陽東縣大八鎮古城村,冼村在陽江北。 高涼縣轄地包括恩平、陽春、陽江、電白、茂名、化州、吳川至廉江廣闊地域。 東漢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吳主孫權派呂岱為交州刺史,征討高涼俚人,俚人首領錢傅(即洗傅諧音)戰敗歸降,因漢人不承認有“洗”姓,《三國志》以諧音寫為“錢傅”。 吳主命洗氏部落從漠陽江東遷至漠陽江西,任命洗傅為“高涼西部都尉”,後改為高興郡(餘略)。 冼姓望居南海郡(秦置南海郡,治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西南一帶。趙陀據其地建南越。漢武時再置。隋唐有廣州。隋為番州,南海郡) 、高興郡(今廣東省化州市)。
冼(xiǎn)姓,在全國約有人口83萬,在各姓中排第310位,佔全國人口的0.06%。 冼姓主要分佈於今廣東、廣西兩省。 廣東冼姓主要分佈於茂名、湛江、廣州、陽江、江門、雲浮、肇慶、佛山和珠海等地。


家譜網-家譜總目
家譜網-姓氏尋根

大家也可以找找自己的家譜,以及姓氏由來,
雖然是大陸網站,但也能看到一些姓氏在台灣的狀況與在台灣的家譜,
尋根這方面還是大陸做的比較完善


另外還有這個台灣人的論述:
洗姓源起與先人事蹟(一)
洗姓源起與先人事蹟(二)

裡面資訊很豐富,論述的也相當完整,大家可以前去了解,會讓你有更深層的認識。


最後我想說...我們的姓氏都是有所根源,每個宗族都用了無數代,

希望大家都能遵重彼此,也尊重彼此的姓氏,彼此的文化。
強詞奪理 莫此為甚

沒有什麼東西比姓名更為基本的尊重

小弟當年在接觸最深山的部落時 聊天時發現明明是同胞兄弟 有人姓黃有人姓蔡
原來是當年國民政府來台時整理戶籍時 有一些日治時期未納入漢名或皇民編籍
就[很民主地]規定每個鄰(大多只有幾戶人家多半有血緣關係)[自行決定]姓氏(注意 是每個鄰選一個)
於是住在不同鄰的兄弟被迫不同姓氏
真是..........XOXX@#@%(表情符號沒有髒話)
幸好他們都習慣以母語姓名相稱 近幾年也讓原住民自行選擇是否恢復母語姓氏

自古以來戶政官員在許多人不識字的年代 因筆誤而造成的錯誤不勝枚舉(如鍾鐘之別字 如涂凃之筆誤)
在台灣 因為日治時的漢字差別造成的差誤
或早年不懂的尊重原住民文化 而強迫取漢姓(跟日本皇民話強迫台住民取日姓名一樣野蠻)

記住...........不懂得尊重他人最基本主體自尊 跟未開化的人猿有啥兩樣
還用相機 還懂得查網路哩...........台灣的教育真是悲哀



冼鏡光 wrote:
所以說,您認為我姓「冼...(恕刪)


版主您好,我從沒認為您姓"冼",直到您這麼回答,但由您的回答內容裡還是不清楚您是否本姓冼?

若引起您的不快,我致歉! 此二字不但在字形極為接近,在源流上的確也存在許多極為相似之處,若非本姓,您會選用此字必然有特別考量。

不過若這樣回覆即如此認為的邏輯成立,九把刀難不成姓九???
effo wrote:
強詞奪理 莫此為甚沒...(恕刪) ....還用相機 還懂得查網路哩...........台灣的教育真是悲哀



台灣的教育的確悲哀,敢問您到底是姓e還是effo呢?

在diffusionless指出這件事之前,我先前的確也把"冼"看做"洗",這點我向版主致歉!!!

環顧人類歷史,的確有許多野蠻的錯誤,但在檢討這些的同時,重點是甚麼呢? 是罵個爽快? 還是希望大家以後別再犯同樣的錯誤?

事情可以討論,可以據理,相信您必然對原住民付出許多心力,但若您需要用這種鄙視的語氣,就請您繼續吧!

到這裡已經不只是失焦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