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000 改變了我的遊戲規則

您好, 我目前手上也是D90, 也正考慮要換D7000或D700 (或D800?)
也是擔心上了FF重量太重, 出遊會傷腦筋
也是希望高ISO有更好的表現, 錄影自動對焦, 更佳的自動白平衡
您提到了跟D300的比較, 想請教兩點:

1. D90, D7000, D300, 三者 暗部對焦 差異如何?
2. S30/1.4 變利了? 是相較於在D90上, 還是D300上?

謝謝!




min_gon wrote:
您好, 我目前手上也...(恕刪)


我說的是我自己的主觀心得:
暗部對焦能力(關閉輔助燈)
D7000 > D300 > D90

S30mm F1.4 的銳利度改變, 是針對無意間的 D2X 比較, 並不算是正式 pk, 我也沒有與 D300 或是 D90 的實例比較, 或許我有時間再客觀的比較一下, 但目前我 D90 已脫手.


James CC wrote:
我說的是我自己的主觀...(恕刪)

喔~~~~其實我想請教的是變銳利還是變軟......另外莫爾紋容易發生嗎??
問題多麻煩了
商業攝影..活動外拍都接..我常在head4混..請搜尋hata6136就好

hata6136 wrote:
喔~~~~其實我想請...(恕刪)


摩爾文跟鏡頭與相機畫素相關
機背畫數越高越不會發生
但是也有瓶頸的
因為鏡頭解析能力也有限,一般來說頂多10um是比較可靠的
不過摩爾紋應該不會是這麼細的紋路(除非焦常不夠長,放大倍率不夠)
不然大多是相機畫素不足
那D7000是有優勢的
好文一篇!五分奉上!

話講回來,如果說 ISO 的解放是把攝影經驗(對樓主與我等而言)完全改觀的關鍵之一,那麼D2X可真是最好的反例啊(該笑還是該哭呢)!

D70 -> D2X -> D200 -> D40

D700 -> D90

當經歷過淺景深與眾神鏡的神威後,隨著年歲增長,選擇器材角度也與之前大不相同。那些神機神鏡留在防潮箱的時間越來越長,拍照前後也越來越有壓力與矛盾。從之前的「追尋最好」到現在的「找適合就好」,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哈哈哈!實在是引人省思共鳴的難得好文呀!

danieltflu wrote:
好文一篇!五分奉上!...(恕刪)


好個 "見山不是山, 見山又是山"
但我實在悟不透 "拍照前後也越來越有壓力與矛盾" 這句話的意思?
真是一篇好文章! 個人目前手上的是用了 6 年的 D70,
看了這篇文章之後, 讓我有了購入 D7000 的強烈動機,
謝謝您的分享 !
最佳的手持相機應該是NEX+D7000的高感光元件
我還在等它出現,預估兩年後,應該有實質產品出來

討論串的內容應該分為"藝術性"與"操縱性"
"藝術性"跟相機的品質無關, 跟創作者的藝術涵養有關
"操縱性"則剛好相反, 完全取自於相機的科技

數位相機已經擺脫以往底片相機只能在相機的性能上作文章
它比底片的技術給納進來, 因此越新型的相機具有性能簡略,
卻有高質感的照片品質.

因此,我認為購買相機要考慮到你對照片的要求高,還是相機的性能要求高
當然也有兩者皆具的相機,但是價格也是非凡人所及

樓主的想法在於照片的品質要求高, 相機的性能可以其次,個人的體力也必須考量在內
D7000是個很好的trade off產品

奇怪樓主沒完全考慮NEX系列的相機
高輕便卻具有不差的照片品質

感光元件越做越好的條件下
考驗的是不是大光圈鏡頭的價格,4
因為大光圈鏡頭是另一層消費階段,
可能是有錢或沉迷於高品質的玩家市場

而是SLR的傳統架構會不會被EVF給取代了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202/

jasonli wrote:
最佳的手持相機應該是...(恕刪)


其實我一直都有在留意您所說的相關產品, 但我的主力隨身機必須是手動調焦段+光學觀景窗, 目前除了 DSLR 似乎還沒別的解決方案, 至於次隨身機我已經有了 GRDIII, 日後只要有好於 GRDIII 的我隨時會升級.
看來D7000的一些災情
不太影響買的人的意願
順便一問
D7000的KIT鏡
是只有18-105的
有沒有18-55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