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尼康四月發表無反光鏡系統 (使用索尼感光器)

jocoliu wrote:
很有趣的推論! 如此說來, 色相差只與鏡後成像距離有關, 而與鏡片本身無關囉 ! ^++^


"色相差" 跟 "斜射光線角度" 的關係是什麼?

你提到的斜射光線角度
最大值不就是來自 尾玉 的鏡片邊緣發出的光線
入射到感光元件的另一側最邊緣畫素點 嗎?


victor hsu wrote:
這要取決於入射最後一片鏡片的光線的角度
所以要考量鏡頭整體的設計
依你的講法 會變成同一系統的鏡頭最後一片鏡片都是一樣的


最後一片鏡片當然會不同囉~
我只是不知道該如何想像 廣角鏡頭 的斜射光線角度會比較大....

莫非 jocoliu 指的是廣角鏡頭前玉接收的斜射光線?
而不是 尾玉 至 感光元件....
若是如此
那我誤解 jocoliu 的原意了

smd747gmail wrote:
看一下CA好嗎?不是...(恕刪)


即使CA明顯還是對得起價格。
另外,大家對餅乾鏡不滿的是解析度而不是色散啊..
本來已經要買EPL2了,看來還是等等N家的無反光鏡系統

個人想法是: 我已經有Nikon DSLR了,一機一鏡加手把(D200+17-55+MB-D200),大約兩公斤,在拍攝品質上個人非常滿意,所以既然是買無反光鏡系統了,就一定要小、要輕,以求輕便,個人認為在CCD/CMOS的片幅上,是可以有所讓步的,M4/3是個好選擇...

ryu0215 wrote:
左邊為1DsIII ...(恕刪)


不能這樣比+1
成像圈的範圍又不一樣
視角又不一樣
不是數字一樣就可以比的
orioccidental wrote:
不能這樣比+1成像圈...(恕刪)


邊緣畫質與等效視角無絕對關連,
要考慮的應是鏡頭被使用到(成像圈)的範圍。

1DsIII搭16-35 F2.8 L II在16 mm端時會用到鏡頭最邊緣的地方,
所以邊緣畫質下降許多。
NEX搭餅乾鏡時,
由體積大小來推測應該也是用到鏡頭極邊緣的地方,
若推測正確的話邊緣畫質爛也是理所當然。

這個圖只是用來說明這件事。

ryu0215 wrote:
邊緣畫質與等效視角無絕對關連,
要考慮的應是鏡頭被使用到(成像圈)的範圍。

1DsIII搭16-35 F2.8 L II在16 mm端時會用到鏡頭最邊緣的地方,
所以邊緣畫質下降許多。
NEX搭餅乾鏡時,
由體積大小來推測應該也是用到鏡頭極邊緣的地方,
若推測正確的話邊緣畫質爛也是理所當然。

這個圖只是用來說明這件事。...(恕刪)


還是不能這樣比
成像圈不一樣
鏡頭的設計的條件及考量就不一樣
成像圈比較小
需要顧慮到的邊角的畫質的考量就比較小

難不成你認為135的85mm跟120的80mm的設計的考量會一樣?
要維持在同一焦平面上,那個難度就已經不一樣了

orioccidental wrote:
還是不能這樣比成像圈...(恕刪)


這個您就得先證明小片幅對應小鏡頭時的成像圈仍小於大片幅對應大鏡頭了。
我不是設計者,所以我只能做假設,
但是我不會去否定這類的可能。
ryu0215 wrote:
這個您就得先證明小片...(恕刪)


你可以把aps的鏡頭裝到135的相機上面看看成像圈以及及邊角畫質嘍

寫真謎的攝政王有把canon的aps-c的18-55?改到5d上用
好像是24之後成像圈可以含括到135的片幅
中央解析度好像還不錯
邊緣就不知道了...

----------
若非移軸鏡,小片幅的成像圈,理論上是會比較小,因為還有鏡頭體積/成本的因素要考慮


orioccidental wrote:
你可以把aps的鏡頭...(恕刪)


您舉的相關文章我略有所知,

但nex這顆16mm f2.8是餅乾鏡且口徑只有49 mm,

因此我不會用以往aps-c專用鏡的情形來考慮。


ryu0215 wrote:
您舉的相關文章我略有...(恕刪)


若sony這棵可用在全片幅那更好~
等到sony出了全幅之後,那跟canon的16-35/2.8來用全片幅比
若sony這棵跟16-35相距不遠、或是更好
那sony就物超所值啦,這不是更好?

若不是用在全片幅
我也只是想說,這樣比不太公平就是了~

---------

但是49mm跟是不是aps有關係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