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 Nikon Df 復古全片幅出線!


diffusionless wrote:
只能靠機身來控制,必需要有PSAM選擇


X100 好像沒有這個旋鈕

LEICA也沒有這個鈕

設計是要經過思考

單純不是隨便說說

可能我對他期望太深

功能留給D4,要個跟FM2一樣手感的簡單數位機有這麼難嗎

什麼都要就不〝單純〞了

攝影不就是光圈、快門、ISO而已嗎(三個旋鈕通通解決)?

測光表尺會比曝光選擇鈕難用嗎?

裂象對焦會比3D對焦還不準嗎(景深不是靠光圈控制的嗎)?

是不是手動自動有沒有光圈環的鏡頭難道不能自動偵測嗎?

既然MSAP是必須的,乾脆也給個AUTO跟場景模式不是更讚








raempire3000 wrote:
你根本沒細讀我的內容...(恕刪)


大家冷靜一下...

raempire3000大大知道N家的設定選單裡有一項叫Easy Exposure Compensation嗎?

打開這個功能就可以用兩個快速轉盤其中之一來做曝光補償
完全不用按(+/-)鈕...

Df既然沿用不少現行機種的"裡子" 這項功能也應該還在...
重要功能不就又都在"右肩"了嗎?

jenhoxen wrote:
有,我看了,但我覺得...(恕刪)




我真的不是很懂 D800就沒法慢慢拍嗎?

給你一台設計合理的相機 反而無法體驗拍攝的樂趣了?

被強迫要多一些煩瑣的動作 還覺得很有FU也不知道是啥心態

當然拍攝體驗本身

也是攝影的一部分

不過被這樣強迫 還可以說是合理的話

那還要設計師幹嘛


最後我也說了

你實在覺得這殼太棒了

棒到你願意花一台D800的錢買一台D610 內臟+D4的CMOS

那我當然沒意見啊


但是做為一家大公司 設計相機 應該不是這樣考慮的吧= =

TripleNickel wrote:
大家冷靜一下...r...(恕刪)


我知道啊 我手上的機子就是這樣設定的...


不過這樣的話 到底要那個轉盤幹嘛

放MSAP不是更好嗎....


唉算了就這樣吧


言盡於此

參與討論而已


大家繼續聊吧
這台出來後,我想SONY高層可能在大笑:天助我也
romario

Newonz wrote:
還是....... sony A7 +1 ...(恕刪)


Df還得擔心會不會掉渣…

還是sony a7吧

raempire3000 wrote:
結果看這Df....曝光補償居然放在左肩
...(恕刪)


如果我沒記錯, 第一台把曝光補償和快門轉盤易位的機身是Contax RTS III,


像F3/FE2都有快門AUTO的檔位, 但曝光補償在左肩, 甚至都要按鈕才能轉動,
其實這是不同的操控思維,
Contax是希望使用者多用Auto來拍照, 不管P, A, S, 再用曝光補償來修正,
但傳統上, 需要修正, 那用M就好了,
所以快門轉盤和曝光補償是不用在同一邊的,
當這台放快門轉盤在右肩, 反而MSAP在一起是對的,
這是操控思維的不同, 非熟優孰劣.

當年我差點從F3換RTS III, 有想過這問題, 當然, 是我自己的想法而已.
感覺有點太吃定特定用戶了 ~

小弟雖不是對復古機身特愛 , 但也是有點想敗一台 ~

價格會有變化 , 但是開出這樣的規格 , 實在是無法去愛 ~
按下快門前能做到的事,不要等按下快門後才做.

raempire3000 wrote:
唉我真的不是很懂 D...(恕刪)


嗯,就是說,所有相機都設計成D3/D4級的,用不用得著是另一個問題。。。

呵呵。。

raempire3000 wrote:
我知道啊 我手上的機...(恕刪)
不過這樣的話 到底要那個轉盤幹嘛
放MSAP不是更好嗎....


大概是FE/FA/F3/F4這些三十年前的底片機
都是把底片ISO設定和曝光補償配置在左肩倒片旋鈕的下方
而FA/F4是把MSAP模式設定都放在右肩

Df的設計者顯然是想恢復三十年前的概念...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