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D3S vs Canon 5D MK II:以大欺小之高ISO正面對決

appledat wrote:
对比了ISO6400...(恕刪)

鏡頭方面也要放進來,每顆鏡頭造成的邊緣失光情況不一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數字可以是絕對值,
數據則一定會有公差值,
任何的產品也一定都有公差值,
ISO的認定有其標準,
只要是在誤差值內既可,
但如果一個是在上限,
一個是在下限,
以同一顆鏡頭的光圈及快門來曝光,
兩者得到的結果便不相同。

同樣的,
鏡頭的光圈值及焦段標示,
也是相同的道理,
尤其是變焦鏡的焦段,
由於複雜的光學結構,
所產生的累積公差,
導致於實際焦長誤差會比定焦鏡大,
但這些都是符合在公差內,
而不是所謂的灌水。

我想強調的是ISO、光圈、焦段、快門速度等等,
都只是一個數據,其所標示的是最接近值,
而非絕對值,之間的誤差需靠攝影者自行來修正。

曝光也沒有所謂的正不正確,只有適不適當,
重點是要能表現出攝影者想要的光影對比,
攝影是門感覺藝術,而不是數學題。
appledat wrote:
对比了ISO6400...(恕刪)


不好意思!
不知道是不是我看錯了,
以這兩張比較圖來看,
上面那張的細節明顯比下面那一張要多
例如中間停車場標誌上方的的那個看板,
上面那張還可以看得到字,
而下面那張則是一片白
HsiangFeng wrote:
上面那張還可以看得到字,
而下面那張則是一片白

那是 dynamic range 的差異,不算是細節或解像力,那已經是很大的字了。

通常在高 ISO 的雜訊表現比較好的機器,在高 ISO 的 dynamic range 表現也會比較好。
但是用 JPEG 來比較 dynamic range 很不准確,看到的可能只是兩台機子 JPEG 輸出的調性差異而已,因此拿這兩張圖做 dynamic range 比較意義不大。那個字看不看得到,便不是重點。
qqying23 wrote:
確實,所以我老早就說...(恕刪)


事實上跟據 dxomark 的測試,nikon和canon 實際拍攝的iso是有灌水,只有可樂牌依然堅守ISO #12232 標則

以D3X為例, 他的ISO 50和100,其實拍攝時都是ISO 78,
ISO 200 ,實際上是ISO 170 ,ISO 6400只到標準的ISO 5000

D3 也有同樣情況,D3的ISO 100/200都是ISO 163, 到了ISO 6400,實際只是4790,25600不過161XX

這樣灌水大不?

不過再回望CANON

5D2 , ISO 50/100也是ISO 78, ISO 200是標準的ISO 143,
ISO 6400時只有4000, ISO 25600=ISO 15110

其實相差無幾

不知道會不會影響快門速度, 還是會靠後期增益
xos84292 wrote:
事實上跟據 dxom...(恕刪)


Dxomark的測試因為他們也兼賣軟體,有部份網友懷疑,不過,我覺得他們的測試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此外,其實高ISO之下,照片的彩度明顯下降,而且下降的很快,例如ISO6400與ISO12800相比,就算ISO12800拍的快門是ISO6400的1/2,要有ISO6400相近顏色的話,快門還是要增減

測試還可以比較RAW與JPG,RAW各以DPP與NX來解,JPG則以中性出圖來比,畫素高的縮到跟畫素低的一樣大再比…等
85/1.2/1.4 test: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528818
xos84292 wrote:
事實上跟據 dxomark 的測試,nikon和canon 實際拍攝的iso是有灌水,只有可樂牌依然堅守ISO #12232 標則


不是的! Leica沒有這麼神話. DxO還沒測M9, 只測了M8, 它的ISO值的確是很準, 但你不妨再多進去看看幾台相機, 你會發現: 跟M8同時代的相機, 除了Canon以外, 大家都很準的. 包括Nikon D70, D2H, D2X, D200, KM 7D, KM 5D, Fuji S3 Pro, Fuji S5 Pro等等, ISO準確度絕對不會比M8的差.

Canon算是最早在ISO上偷吃步的. 從20D那時候就開始有, 30D也是, 但那時Canon也許還有點顧慮, 所以還不敢那麼誇張. 記不記得在Nikon D3/D300上市之前, 那時候的低雜訊之王就是Canon. 我個人猜測拉低ISO曲線絕對是對拉低雜訊很有幫助的. Canon從1D Mark III開始就更變本加厲灌得更兇, 而Nikon也是學習它的壞榜樣, 從D3開始拉低ISO實際值 (只是沒像1DIII那麼誇張而已), 但也因此一炮而紅, 讓它的高ISO低雜訊一下子打敗Canon, 換它來當頭. 從此開啟了各家 ISO普遍灌水的年代! 而現在各家都還繼續想辦法拉高ISO來破紀錄, 我看ISO灌水的現象還不會馬上就消失的! 甚至M9會不會跟著燎下去? 等DxO的測試一出來我們就等著瞧吧!

另外一說, CMOS普遍慣水明顯, CCD的ISO通常比較準. 是否跟感光元有直接的關係?
xos84292 wrote:
事實上跟據 dxomark 的測試...(恕刪)

事實上根據dxomark的測試, 你整篇文章都白打了

sensor輸出的訊號或許不是那麼準, 所以iso有高有低是可以接受的
但最終呈現出來的東西就還是要符合iso規定的標準
所以你看dpreview的測試, 各家機種iso有大幅偏移嗎?
那為什麼只有dxomark跟人家不一樣?
ok.......dxomark用的是自己不知道哪裡搞來的軟體解raw
或許它得到的真的是機身無修正的原始訊號
但這不表示是你實際看到的結果, 就像你吃豬肉不用先看過豬走路, 一樣的道理啊......
機身存成jpg或用相機自己的raw軟體解的圖像, 基本上不會有那麼誇張的iso shift
appledat wrote:
對比了ISO6400的大圖,發現樓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無敵兔2100像素的優勢,以與D3s同等分辨率的圖片作比較,而且通過acdsee出圖,其中有沒有存在誤差尚可權宜,值得我注意的是----
同樣ISO6400,在雜訊抑制(關) 的情況下,先不考究無敵兔2100比D3s的1200多出900萬像素為何不利用上(就比如推近機身)。兩圖中:
D3s的室內開著燈,透過碩大的窗戶投在外招牌的光線更多,為其一,
其二,D3s和無敵兔的圖,左邊的路燈的星光效果和讓人覺得D3s是以比無敵兔大的光圈來拍攝。
以下對比示圖


小弟看來如果兩張圖是一樣的快門速度、一樣的光圈
雖然都是iso 6400
但明顯d3s的室內光景及暗部較明亮

有可能5d2的實際iso沒到6400
或者是5d2的實際iso較d3s低

另外以星芒看
確實會讓人覺得5d2用了較小的光圈
但以暗部亮度看,一樣的iso,在暗部卻又沒有d3s明亮

只能猜
也許d3s的iso 6400
與5d2的iso 6400
可能是d3s的實際iso較高

(謎之音:也許d3s偷偷用iso 12800打5d2的iso6400呀)

D3s的高iso表現確實令人稱讚
好期待5d3更令人驚奇的表現
Monte920 wrote:
不是的! Leic...(恕刪)


小弟並不認為 Dxomark 的測試結果,很明確的代表 Canon 偷吃步,或其他廠家偷吃步。這可能純粹是設計上的考量,或是採用不同的 ISO 標準定義,也許並非是不道德的手段。學過工程的應該都知道,量測某種東西,經常會有數種計算方式,實務上該採用哪種,通常是看哪個好算,或是比較適用這種狀況等等。而在 Dxomark 的量測方式,是採用 Saturation-based method,是從底片時代延續下來的一種 ISO 值定法。是否跟 Canon, Nikon 等眾廠商相同,就不一定了。

Dxomark 很純粹用 RAW 檔做分析。大家也玩過後製,應該很清楚 RAW 檔所存的動態範圍相當大。可以試著用曝光補償 -2ev 拍,再用 0ev 拍。接著後製的時候將 -2ev 拍的結果調亮 2ev,可能會發現兩張圖居然沒什麼差異。於是,到底是 0ev 拍出來的叫做曝光正常,還是 -2ev 拍的,再調亮 2ev 是曝光正常呢?兩者都可以得到一樣的結果阿!
再來,用過多種解 RAW 軟體的人都知道,不同軟體解出來差異用肉眼就看得出來了。Dxomark 也有出解 RAW 的軟體,當然他們是用自己對 RAW 檔資訊的節讀方式去解 RAW,這會跟 DPP 的解讀方式百分之一百一樣嗎?例如一點的曝光量,在 RAW 檔中存了個數字是 25,那這 25 該是多亮,轉成 JPEG 時應該是多亮,不同軟體解出來結果可能就會不同。

上面已經討論過動態範圍的差異與 RAW 檔資訊的解讀方式,可能會造成不同的 ISO 值判定方式。可以回頭去看 Dxomark 對 Canon 40D 與 Nikon D200 的測試,會發現 Canon 的 ISO 在 Dxomark 量測的結果有灌水,但是 Canon 的動態範圍卻大上 D200 許多,也許這就是 40D 有資格灌水的主要原因。40D 的所謂 ISO 150 可能就已經保留了能夠涵蓋 D200 ISO 200 的資訊了,將他定為 ISO 200 也不會不合理了。近年來 Nikon 的 CMOS 在動態範圍上也大有提昇,也因此 ISO 值開始灌水也是合理的推斷了。

上面說了 Dxomark 測試方法可能跟 Nikon, Canon 內部定規格的方式不同,好像讓 Dxomark 測試結果變得不客觀? 事實上,就是這樣才客觀。測值是用來比較的。不同製造商的不同看法、不同定規格的方式本來就騷擾著消費者,讓消費者根本不知如何解讀、比較測值。 Dxomark 用了統一的方式量測各種不同款、不同品牌的相機,真的助益很大。

有些人因為 Dxomark 是個賣軟體的公司,故不信任他的測試結果。小弟反倒認為,就因為他是個賣軟體的公司,測試結果反而比較能信賴。如果他測試結果有偏頗,不公正,他信譽掃地,軟體還用賣嗎,他軟體也是賣給一般消費者的?而那些光靠廣告做收入的公司,他的收入來自於相機製造廠,才較有可能有偏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