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hk wrote:

不是說感覺,是客觀地背景包括的東西。


拜託看仔細點,那鐵柱擋住後方冷氣機的範圍是不變的

變的是視角,但是視角跟透視是不同的東西
arclen wrote:


這一點就網友所測試的結果來看
裁切


沒錯,只差在景深

但是實際上會因為成像圈大小以及產品定位的問題不同造成鏡頭設計上以及機身等級上有所差距

真要算的話就是還有FX因為普遍畫素密度低所以雜訊都比較好

arclen wrote:
這一點就網友所測試的...(恕刪)


也不是那麼簡單!
對於透視來說是不會影響,可以參考寫給新手:透視的基本觀念




fx與dx最主要差異還是來自起始成像面上效應。

不管畫素有多少,其物理光學上尺寸並沒有改變,只是在同樣區塊內較多畫素來記錄。

例如說,一張d800e fx畫面為36mp,裁切成dx,畫素下降到16mp。

當你輸出成同樣尺寸時候,其實等於說dx還要再放大1.5倍。











這也是為何雖然可以做到同樣透視或視角,但是影像看起來感覺會差很多。


這個也是為何那些中片幅系統,或著大底片品質差異來源。



乙烯 wrote:
拜託看仔細點,那鐵柱...(恕刪)


吐血,你也看看背景的建築物好不好,
kinghk wrote:


吐血,你也看看背景的建築物好不好,


視角跟透視感都搞不清楚的話我建議你去把攝影基礎理論書籍再看一次吧

d大,洗老師,nikon的網路教學都寫的清清楚楚,透視感只跟拍攝物距跟背景有關
乙烯 wrote:
視角跟透視感都搞不清...(恕刪)



如果你們是對的,一支WIDE鏡,能不斷CROP,等如一支tele了? 你們的理論我用另一個方法反證,即用某小DC的24mm (~135格式等的150)就能跟FF機用150mm的鏡拍出一樣的東西?

書沒錯,但問題是,視角,再加上不同焦距的特性,再加上CROP.........問題不是這麼簡單。

附圖一張:

同是D800E,上腳架,同是對焦在黃圈的地方。

左是N35.4crop再縮圖, 右是105VR 只縮圖。
透視一樣??



要證明的朋友,我可提供NEF檔

kinghk wrote:
如果你們是對的,一支...(恕刪)


我知道你在疑惑什麼,所以昨天針對這個現象已發文說明了,但顯然你沒看到或看了不了解。你有注意到你所指出的透視上的差異距離愈近愈明顯嗎?

稍晚我做了實驗再貼圖證明給你看。

kinghk wrote:
吐血,你也看看背景的...(恕刪)


建議發文溫和些,有些事情真的覺得很有把握時,也最好謙虛地提出疑問,因為有時候自己真的會搞錯別人的意思,太「理直氣壯」到最後才發現大家討論的東西不一樣就不好意思了。

關於透視,只要在同一個點看不移動的固定物,怎麼樣都不會有不同的「透視」範圍的。就算是用不同的鏡頭扭曲、校正、放大、縮小成像,透視範圍都應該還是一樣,不管看的是多麼「立體的東西」。如果要成像在一個等比例平面上,不論投影大小如何,擷取範圍相同的景物,裡面看到的東西都會一樣,只有成像的景深效果或變形會有差異。kinghk兄應該指的是「透視範圍內的變形差異」吧?也算對啦,雖然「透視範圍」並無區別。




2sc wrote:
我知道你在疑惑什麼,...(恕刪)




首先謝謝你友好的態度。

我想我知道理論,也明白大家的理據。一般情況用肉眼直接觀測的話,我同意你提出的論點。但請問有否加上不同鏡頭上不同焦距,再加上crop的因素影響作考慮?

這是我想拍出的地方,由於我不憧用電腦繪圖,所以有點難於表達我的意思。但我真的認為有些人的言論,欠缺一些因素的考量。
100D-OK wrote:
建議發文溫和些,有些...(恕刪)




我嘗試用實例說出我的意思,大家再研究看看~

相機-------> objuect 1--------------> object 2------------------->object 3............


那在同一位置上:

1, 用FF 24MM 拍了一張
2, 用DX 16mm 拍了一張
3, 用FF 16mm 拍一張,再crop至DX 16mm的大小

跟據他們的理論,3者得出的結果應該100%一樣(先不理放大率,變型等問題),但事實上1跟3會100%一樣嗎?


那豈不是"像素夠"一支wide鏡就能代替其他鏡? 真的如此?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