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D3 + 新版大三元開箱!(圖多)

挖~~夢幻的機身~~小弟如果技術好依點再來跟大大一樣來換~
中文使用者介面 Active Lighting,
翻譯的不太對
英文中"Active" 是指"主動式"
(中文介面是翻 "有效的", 真的翻的跟原意不同
有效的應該是 "effective" 而不是 "active")
所以會配合在拍攝時的場景顏色加上
scene recognition (場景辨識)去分主題與背景還有顏色的不同
去做調整, 所以效果會比較好


D80/D40/D300/D3 retouch menu 中
的 D-lighting 比較接近後製的
(直接取中間值)
所以是不太一樣的
D3真的是讓人眼睛一亮的好物.
可惜...有錢真好.
雖然很想入手DSLR.
但是還是再等個幾年吧.
目前只有接近DSLR手感的KM A2先撐著用而已.
想用單眼至少家裡還有底片單眼可以玩.
耕生 wrote:
不管是雙系統的用家親述,或者專業網站的評比,幾乎一致認為小白IS的畫質勝過小黑五一籌,您的測試又是不同,可能這與D3的表現勝過5D有關。..(恕刪)


我想應該是 N家的相機本身銳利度就比較高的緣故,由photoZone的一些副廠鏡頭REVIEW中不難發現,相同的鏡頭下測出來的銳利度總是N家的高出不少...

可能早期使用底片做測試這兩顆鏡頭才會有之前的結果
yenjwang wrote:
我想應該是 N家的相...(恕刪)

小黑五不如小白IS的說法甚囂塵上,連手札都有實測報導,大三元中,也唯有第三元,老佳的價格超過老尼,看樣子,p大的測試,可以讓小黑五得到平反。真希望有此兩支鏡頭的人可以發表高見。
perahia wrote:
和5D最大的不同就是曝光補償的轉盤方向是相反的
用慣5D實在會有點錯亂(恕刪)


NIKON高階機身一定會考量職業用戶的習慣問題,CANON / NIKON多年來為了鞏固自家用戶,許多方向性設計都是相反的。D3在轉盤、曝光指示、EV等調整上可以切為反方向,不曉得您找到了嗎? 供您參考之~
www.jeffchen.tw
耕生 wrote:

聽您這樣敘述,好像...(恕刪)


嗯,,, 雞婆一下
D80的D-Linghting, 是先存成JPG後再套軟體運算,
有點像在電腦中拉Tone Curve般, 是連續性的,
但是這樣的缺點是無法只針對白曝或暗部調整,
可能會因此失去部分的對比,

至於D3的ACTIVE D-lighting牽涉範圍比較多,
其中差別還是在於D3上安置的EXPEED晶片,
可以提供D3 在JPG出圖時的即時運算,

D3的EXPEED晶片的 "景色認識系統", 決定亮部曝光, 分別記憶亮部與暗部的曝光後,
只針對過亮部位與過暗部位做類似PHOTOSHOP的"覆蓋"作用, 進而達到接近眼睛所看到的景色, 再存成JPG
(景色認識系統也同時運用在AF TRACKING, 同時記憶主要對焦點與衛星對焦點的顏色, 曝光)




上面這張圖, 橘黃色的部分是D3的D-lighting運算流程, 藍色的昰之前機種(D80)的D-lighting運算流程,
其中橘黃色部分的"アクティブ D-ライティング"即是active D-lighting的意思,
簡單說, D3的流程是 1, EXPEED晶片決定曝光後, 2, 分析畫像亮部暗部,
3, 進行"主動式"的D-lighting處理, (經EXPEED分析過後的資料, 過亮過暗部分處理後)
4, 進行JPG出圖,

而下方藍色部分是過去機種D-lighting的流程, 1, 曝光, 2, 出圖存檔後, 3, 用軟體進行D-lighting,
但是軟體處理沒有記憶當時的明部暗部的曝光差異, 經處理後,
或多或少會影響到使用者不想更動的正常曝光部位,
差異在於active D-lighting可以做更精確的曝光分析與控制, 進而還原現場,

這種工作用機都是以職業用戶的需求為出發點,
包括上面所說的ACTIVE D-lighting 目的也是為了能夠儘量換原現場,
回到編輯部可以快速出圖, 節省在電腦上處理的時間,






うめはら wrote:
嗯,,, 雞婆一下 ...(恕刪)

非常詳盡的說明,D3的設計還是高明。
耕生 wrote:
非常詳盡的說明,D3的設計還是高明


active D-lighting 的功能, D300也有, 將出來的D60也有,
Expeed 處理器的特色之一.
ktliao88 wrote:
active D-l...(恕刪)

前面有網友說,D300與D80相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