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家還留在N家用(全片幅)的理由


hotscalefly wrote:
何必試圖說服一個出生...(恕刪)

完全同意hotscalefly大大的說法
另外我覺得奇怪的是,總是有人喜歡借題發揮戰NC
真不知道是不是吃太飽
Maruku wrote:
完全同意hotscalefly大大的說法
另外我覺得奇怪的是,總是有人喜歡借題發揮戰NC
真不知道是不是吃太飽

沒辦法

總是有些人,認為他拿的牌子比別人還優越。

殊不知,其實N&C都是在同一水準之內,並沒有絕對的好壞。

就看個人的口味(需求)而定了。


外面的世界比大家想的更寬闊!

難道百年多來的照像史只有N&C嗎?




平安、健康最重要

爬山的阿光 wrote:
難道百年多來的照像史只有N&C嗎?


同意 +1

現在想想我以前視界真的太小, 太執著在Nikon了
https://www.flickr.com/photos/hightemplar/
brexchen wrote:
網友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canon的鏡片有螢石. 在高溫下會自燃. 所以canon當場被NASA打槍. 這也是非戰之罪.


容小弟我再多嘴一下:

其一
Canon 用的螢石是人工結晶的螢石單晶,主要成份是氟化鈣(CaF2)。CaF2 晶體結構是立方晶系的 cF12,如下圖:

紅球代表氟原子,綠球代表鈣原子。

CaF2 的物性 ---
熔點:攝氏 1418 度
沸點:攝氏 2533 度
燃點:不可燃


其二
Canon 除了生產瑩石鏡片之外也生產超低色散鏡片,因此技術力方面要配合 NASA 應該不是問題,如 這一篇討論 所提到的。其實像樓上阿光兄所說的,N & C 兩家的技術其實真的相差不大。

抱歉,又歪樓了。
You don't take a photograph, you make it. - Ansel Adams
odyseuss wrote:
容小弟我再多嘴一下:

其一:
Canon 用的螢石是人工結晶的螢石單晶,主要成份是氟化鈣(CaF2)。CaF2 晶體結構是立方晶系的 cF12,如下圖:

CaF2 的物性 ---
熔點:攝氏 1418 度


odyseuss兄:

您所提出來的資料很讚,感謝啦!


對了,我上次看到的這題目的說法是

在溫度大幅度的變化下

因螢石鏡片的"膨脹係數"的問題,而有適用的問題,不知正確與否?

不知您那裡是否有相關資料?
平安、健康最重要

爬山的阿光 wrote:
對了,我上次看到的題目的說法
好像是
螢石鏡片的"膨脹係數"的問題?
不知您那裡是否有相關資料?

的確是如您所說,瑩石的主要的缺點就是熱膨脹係數大,使瑩石在溫度變化大的環境中容易裂開,這也是 Canon 的大砲鏡身都是白色的原因之一。
You don't take a photograph, you make it. - Ansel Adams
有此一說不知是否正確:C家鏡頭會有白色塗裝,是因應鏡頭裡有螢石鏡片的關係,採用黑色塗裝比白色容易吸熱。
odyseuss wrote:
的確是如您所說,瑩石...(恕刪)

插個花...

從您剛提供的網站連結上發現的服務。
CameraTrace
在國外想不到相機遺失還能利用EXIF的資訊把相機找回來。
一次服務十元美金,如果真找的回來很划算。

不過如果出圖時將EXIF拿掉或是底片機遺失,
只怕這方法就沒輒了!!!
無名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c8631506

爬山的阿光 wrote:
odyseuss兄:...(恕刪)


Canon官方對於鏡身黑白不同的說明
Lens - Black or White?

弟的認知上, 會以白色作為塗裝主要也還是考慮到膨脹係數高 (印象中是純(石英)玻璃的30倍左右)和熱傳導率低的問題, 吸熱放熱慢的白色可以減少因熱產生的問題.
^^A 請多多指教~
太深入的道理 對於一般消費者的我 似乎變得不大重要 我也知道C家的鏡頭群豐富 轉接度高 鏡頭平均的價格較合理 雖然如此還會執著在一個品牌上因該是一種信賴感吧 對於產品的用心 差不多價格的D700和5D2先不多照片 做工和附件(簡單的熱靴蓋和螢幕保護蓋) 還有系統下放也是比C家大方很多 當然器材始終是器材優缺點個不同 好的照片雖跟器材關係不大 但是對於手上的器材的信任卻也是可以讓自己無後步之憂的創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